《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授课内容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三课,本课是在前两课声音的产生、传播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声音的接收和感知问题。通过认识耳朵的结构,以及对耳朵听声音过程的假设和验证,来学习耳朵听声音的原理和过程。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噪声的来源及对耳朵的危害,引导学生了解保护耳的方法。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1、在科学探究中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加工、解释。?2、能够利用模拟研究做出假设并验证。??科学知识1、探究耳朵感知声音的过程,关注科学,并从中体验乐趣。2、知道耳的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耳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2、培养对听力有障碍的人的爱心和同情心。3、培养学生问的交流合作养成与人合作的好习惯。
设计理念
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础要求,本教学力求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主体,在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条件让他们能直接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
知道耳的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
能够利用模拟研究做出假设并验证。
教学准备
自制教具、小鼓、多媒体。
教学方法
实验,小组合作,讲授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1、出示(图图)师:认识他吗?观察,他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耳朵大)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耳朵,耳朵有什么用处呢?
生:听声音。
师:对。可见,耳朵是我们认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的一个重要的感觉器官。(课件出示课题)2、组织学生讨论:关于耳朵的知识你知道哪些?你想研究关于耳朵的哪些问题?3、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并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如:耳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二、认识人耳的构造1、认识耳朵的构造师:我们知道声音以声波的方式传播,那么,我们又是怎样通过耳朵感知声音的呢?那我们需要从耳朵的构造说起。师:请同桌互相摸一摸,看一看对方的耳朵。观察形状,注意礼貌。生相互观察。生汇报交流:耳朵软软的,有耳垂,里面有一条弯弯的洞。师:那耳朵里究竟都有些什么呢?谁愿意把你的耳朵借给老师,让大家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愿意)那我可得把你的脑袋剖开,大家才能看到里面的构造啊!你愿意吗?(不愿意)没关系,有高科技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出示课件:耳朵结构示意图)师:这就是我们整个耳朵的构造图,现在老师考察一下咱们的课前预习情况,谁上来看图片说说耳朵里都有些什么?(生答,老师随机板书: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再巩固,播放幻灯片,学生齐说。
根据它的功能与位置,我们把它们分为外耳、中耳、内耳。(板书:外耳
中耳
内耳)
2、(出示耳朵构造模型)老师希望同学们再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耳的结构示意图,你也来当个老师,给大家讲解一下耳朵里面的构造。(及时给予指导,并给学生鼓励。)3、好,现在我们已经对耳朵的构造有了基本的了解,那大家想不想知道我们究竟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想)好!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了解一下。
三、认识耳朵各部分的作用(一)耳廓的作用
1、师:大家是不是有点累了呢,那么我们来轻松一下,听一段音乐。我来教大家一种听法,很有趣的,想不想试一试呢?(生:想)先把手放在耳廓后面,手掌朝前。听一会儿,再把手放下听一听,重复几次。看看你能有什么发现?2、现在你觉得耳廓有什么作用?
手掌合拢放在耳后时就相当于我们的耳廓变大了,收集到的声波就更多了。
(二)耳道、鼓膜、听小骨的作用1、模拟实验:鼓膜震动实验目的:观察鼓膜震动和听小骨之间的现象。实验要求:鼓要竖直放在桌面上。将模拟耳朵的教具与鼓面保持3-5厘米。轻轻敲击鼓面。保持室内安静。观察现象,并记录在记录单上。2、根据实验结论,分析耳道、鼓膜、听小骨的作用。四、认识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1、师:刚刚实验做完了,大家都有点兴奋,给大家播放两段声音。问:1、你更喜欢哪一段声音?2、听到这些声音你有什么感觉??
2、阅读教材上的资料?噪声即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音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音、建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噪音能损害听力;噪声能诱发多种疾病影响人的神经系统,
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也可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噪声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影响睡眠,
造成疲倦。思考:通过阅读你发现了什么?什么是噪音?噪音有什么危害?我们怎样防治噪音污染?????保护耳朵很重要游泳洗澡防进水噪声刺耳危害大药物中毒慎选用挖耳习惯应改掉耳聪目明身体棒
设计意图
用图片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用讨论的方法了解学生前概念的认知和对耳朵的好奇。通过摸感知耳朵的外形特征。学生对于耳的现有认识大多只停留在外部特征,以及知道它是一个重要的人体器官等知识上。而耳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都有什么作用,这些知识学生们了解甚少,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查找相关的资料从而累积资料,在头脑中留有一定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一环节的活动也是为了能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了解的深度和广度,为教师进行后面的教学找好起点。通过对耳廓模拟实验研究,进一步了解耳廓的作用,激发保护耳朵的意识。通过模拟实验对耳朵有更深入的了解。将乐音和噪音进行对比,使学生更好的区分乐音和噪音。自学,学生根据事实进行推测,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探索,磨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将实际生活中的噪音与所学内容结合起来,认识噪音的危害并说出合理的防治方法。
板书设计
3.3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声波
耳廓
耳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听觉神经
大脑外耳
中耳
内耳
接收声波
传递震动
转换数据噪音污染:保护耳朵:
教学反思
?这是继学生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的知识后,继续学习有关声音的后续知识——《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上完课后首先惊叹于学生的能力,他们不仅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敏锐的听力,更有一颗清醒了,知识丰富的大脑。导入我采用大耳朵图图的图片,学生非常喜欢,也对他很了解,他有一双大耳朵,而且他的耳朵会动。学生羡慕他的耳朵的同时发现自己也有一双耳朵,自己的耳朵有什么作用呢?顺利引到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在认识耳朵构造的教学过程中,生动直观是一个基本要求,有了幻灯片展现耳朵的构造增强真实性和直观性,用意在于加深和巩固儿童对于耳朵构造的印象,在该环节的教学过程中,线索清晰,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在儿童易忽略和遗忘处加以适时点拨,很好地帮助儿童完成了对于耳朵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尤其指出的是,学生认为我们的耳朵就是露在外面的耳廓,为了纠正这个错误认识,我让学生相互观察,摸一摸,并借助音乐来动手玩游戏,让学生在玩中意识到,手会影响听到的音乐,意识到耳廓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耳廓越大搜集的声音越多,听到的越清楚。声音传到耳朵引起鼓膜振动是耳朵听到声音的关键,所以此处设计用的教具和学生来进行探究实验,效果明显,观察时更能将注意力集中到鼓和小球的振动上。帮助学生深入细致地探究并理解外界声音引起鼓膜振动的整个过程,为学生进一步探究、认识和理解“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
做好了全面的铺垫。对噪音知识的传授分别是:什么是噪音?噪音的预防。耳朵的保护三方面来进行资料分析。课上,我处理不到位的地方也有不少,如可以结合多媒体和模型一起对比讲授给你学生,更加形象。讲授噪音这个知识点时,用自学资料的方式并做分析记录就好了,这样可以拉进学生更多的思考。还有就是课上时间的把握还需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