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耳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描述听觉形成的过程。
2.描述人体的其他感觉。
【过程与方法】
1.锻炼自主学习和总结归纳能力。
2.通过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耳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
【教学难点】
听觉形成的过程。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播放视频片段《口技》
学生观看视频
视频导入,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展示目标
PPT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让学生拿出导学案完成自主学习内容,多媒体出示答案。
对照课本独立完成,分小组讨论展示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展示能力。
观察思考
出示四幅图片:
学生讨论:1.假如人失去了听觉,这四个场面将会出现什么情况。2.列举几个关于耳和听觉重要性的实例。
让学生明白听觉的重要性
小知识
敲击音叉,展示声音的形成。
介绍超声波与次声波。
学生观
看操作。
补充知识开拓视野
探究新知
1.展示视频:耳的结构
2.出示图片:耳的结构示意图
观看视频,了解耳的结构。对照课本图片,把耳的各部分结构填在导学案上。
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精彩展示
随机挑选学生上台展
示耳的各个结构名称
上讲台展示
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合作交流
议一议:1.各部分的功能分别是什么?2.在你听到声音前,声波的刺激经过了耳的那些结构?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交流讨论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分析讲解
讲解耳的各个部分的功能
认真听讲解,大胆举手回答
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活动展示
每个同学代表一个结构,以第一人称说出你所代表的结构的名称和功能,描述听觉形成的过程。
学生分组角色扮演,挑选学生登台展示
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体现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探究新知
1.出示视频:听觉的形成过程2.动画展示:听觉的形成过程3.小结:听觉的形成过程
学生观看视频、动画,总结出听觉的形成过程:声源--耳郭(收集声波)--外耳道(使声波通过)--鼓膜(将声波转换成振动)--耳蜗(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听神经(传递冲动)--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拓展延伸
出示问题:1.病人头部摔伤后突然双耳失聪,耳部检查正常,他最有可能哪个部位受到了伤害?2.你认为晕车、晕船与什么结构有关?3.为什么要在遇到大的声音时堵住外耳道或张开嘴巴?
学生讨论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
卫生保健
讲解“爱耳日”有关知识,提问:你知道那些保护耳的知识呢?
引导学生关爱聋哑人
学生谈收集到的资料。1、减少和消除噪声。必要时戴上护耳用具2、不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3、遇到巨大的声音,迅速张开口,或者堵耳、闭嘴。保持鼓膜大气压力平衡。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其他感觉
出示人体的各种感觉
学生观看多媒体展示
总结提升
出示本节课主要内容
学生回答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当堂训练
出示习题1.人坐车时不靠视觉也能判断车速快慢和左右转弯,因为感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A.耳蜗和前庭内
B.前庭和半规管内C.半规管和鼓膜内
D.鼓室和耳蜗内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应将口微张开,目的是(
)A.使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避免鼓膜受
损B.减缓紧张情绪C.避免呕吐D.进行深呼吸,以适应气压变化3.听觉形成中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A.耳蜗
B.鼓膜C.听觉中枢
D.半规管
学生完成后展示
巩固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