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及评课稿
我在检查2.1-2.4的复习内容的时候,发现它的知识点其实是很多的,同时也是比较松散的。于是我就想到了科学方法模型,用它作为一个主题,然后把各个章节的知识点有机的联系起来,串联形成7个模型组,逐一讲解。具体来说,就是模型方法---物态变化、化学变化---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同位素---物质分类、元素分布,这样知识网络就非常清晰了。我还精选了9道习题,印刷成课堂卷,分解穿插到各个模型组中,让学生及时的进行巩固练习。整堂课下来各环节的实施是比较流畅的,学生的反馈也是比较好的。但由于学生在思考物质的层次性、读填表时多用了点时间,我就现场灵活处理,临时将最后的分类和分布移到下节课,刚好以练习卷7作为课堂总结,准时结束了本堂课。
这节课总的来说,课件设计是比较漂亮的,呈现直观,知识重点突出和习题精选,并且用科学方法模型加以主题化,各环节的转换也类似于任务型驱动,讲练结合,信息容量大又能轻松获得,做到了当堂理解及时巩固,学生的问答情况和练习准确率的反馈也是比较好的,复习落实到位。2.1-2.4微粒的模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
了解模型方法,并能与符号区分。
了解物态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模型,了解原子、分子、离子的模型。
理解元素和同位素的概念,知道物质的分类和元素的分布。
重难点:
模型方法。
原子的模型、元素的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卷
教学过程:
(图片)模型方法——表达对象的某些特征信息。通过研究模型能够揭示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举例:
复制品
图表
计算机图像
复杂对象的示意
复杂过程的示意
公式
例题1。。。比较符号。。。例题2
模型1:物态变化
液态水温度降低时会变成
态的冰;温度升高时会变成
态的水蒸气。在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过程中,构成水的分子本身
(有、没有)发生变化,但
发生变化。
模型2:(图片)分子的种类由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决定,还有结构。
模型3:化学变化
1.分子与原子的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练习卷1。。。2。。。
(图片)卢瑟福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请你推测:
1、原子内部大部分是
的。
2、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那里。
带负电荷的
在核外空间里绕核运动。
练习卷3。。。
模型4:原子结构
电性相反,电量相等,原子呈电中性。
各微粒的质量很小。
读表: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填表: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练习卷4。。。
(图片)物质的结构是有层次的。
模型5:——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相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原子。
(图片)氢元素的同位素和碳元素的同位素的表示方法。
(图片)阴阳离子
练习卷5。。。6。。。7。。。
模型6:(图表填空)物质的分类
思考——如图不同物质的模型,属于单质的是
,
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
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
练习卷8。。。
模型7:(图片)元素的分布
练习卷9。。。
板书:
模型---物态变化、化学变化
---分子、原子、离子
---元素、同位素
---物质分类、元素分布(共22张PPT)
复制品
图表
计算机图像
复杂对象的示意
复杂过程的示意
公式
1.下列选项不属于模型的是(
)
A
B
s=vt
C
D
C
符号——用来简单明了的表示事物
速度V
力F
加压
A
B
C
D
2.密封容器储有一定量氧气,慢慢下压活塞,密封容器内部氧气分子变化模型合理的是
(
)
B
液态水温度降低时会变成
态的冰;
温度升高时会变成
态的水蒸气。
在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过程中,构成水的分子本身
(有、没有)发生变化,但
发生变化。
分子间距
没有
固
气
汽化
模型1:
氢原子
氧原子
碳原子
氢分子
氧分子
臭氧分子
一氧化碳分子
水分子
过氧化氢分子
二氧化碳分子
甲烷分子
模型2:
分子的种类由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结构
性质
有毒;可燃;
难溶于水
无毒;不可燃;
微溶于水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最硬;导电性、导热性差
质软;导电性、导热性良好
通电
重新组合
水电解这个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微粒是(
)
能够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
C
D
1.分子与原子的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模型3:
1、
2、
D
B
①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②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③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请你推测:
1、原子内部大部分是
的。
2、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
,原子的
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那里。
3、带负电荷的
在核外空间里绕核运动。
空
原子核
电子
卢瑟福实验:
3、
ABD
原子
原子核
电子
质子
中子
带正电荷
带负电荷
1.6726×10-27千克
不带电
1.6748×10-27千克
9.1176×10-31千克
电中性
+
-
模型4:
1、电性相反,电量相等,原子呈电中性。
2、各微粒的质量很小。
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7
7
15
15
12
12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1)
=
=
(2)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个别原子(氢原子)没有中子。
4、
A
放大
再放大
再放大
再放大
物质
层次
ABC
原子核中都有
_____
个质子
8
9
10
——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相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原子。
模型5:
A
原子核中有
_____个中子
B
原子核中有
_____个中子
C
原子核中有
_____个中子
8
氕
氘
氚
6
12
C
质子数+中子数
核电荷数(或质子数)
6
14
C
碳元素
碳的同位素
钠离子
氯离子
失去电子带正电荷
——阳离子
得到电子带负电荷
——阴离子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5、
6、
C
D
分子
阴阳离子
原子
物质
同一类原子
元素
组成
7、
模型6:
物质
化合物:
(多种元素)
纯净物
(一种成分)
混合物:
(多种成分)
空气
溶液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Fe
O2
Ne
CuO
CH4
请你分类:
单质
(一种元素)
如图不同物质的模型,属于单质的是
,
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
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
A
B
E
C
D
2“○”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
)
B
8、
模型7:
Fe
Al
O
Si
O
C
H
元素的分布
地壳中元素:
Fe
Al
O
Si
人体中元素:
O
C
H
海水中元素:
O
H
Cl
Na
Mg
有机物中元素:
O
C
H
9、2.1-2.4复习课练习卷
则下图中
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1
3
2
4
5
7
6
“○”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
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
)
8
地壳中元素:
有机物中元素:
海水中元素:
人体中元素:
9
元素的分布
同学们为了探究水的组成,用如图
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电后两
电极都有气体放出,经检验甲试管
里的气体能燃烧试管里的气体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若氢原
子模型用O表示,氧原子模型用
表示,则构成甲试管中气体微(第11题
粒的模型可表示为
A
B
C
D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
和波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选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
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
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
接近本质
2017年5月9日,相关机构发布氮等四种元素的
中文名称。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18,相对原子质
量为294,则氮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118
B.176
C.294
D.412
臭氧(O3)、二氧化氯(ClO2)、双氧水(H2O2)等都
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A.氧分子
B.氧离子
C.氧气
D.氧元素
稀土元素包括镧与钇等17种元素,被称作当代的
工业味精”。镧、钇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电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质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臭氧(O3)、二氧化氯(ClO2)、双氧水(H2O2)等都
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A.氧分子
B.氧离子
C.氧气
D.氧元素
构成
构成
市
直接构成
辑
物质
「得失电子
构成
「「「「「
组成
同一类原子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