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2)—“鸡兔同笼”问题
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沪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整理与提高》中解决问题(2)的例3,该课是打
号内容。虽然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画图法、算术法、奇思妙想法等等。但基于学生的思维基础和知识基础,我设计本节课教学的基本立意是——尊重教材的编排和设计意图,着眼基础教材,力图让学生运用假设的思想找出不同的组合,通过列表举例的方法来验证结果是否符合题意,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基于标准开展教学,让更多的学生有效学习。
本课我通过“引例”,借助树状算图复习基本数量关系,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用书本中的“例题”揭示新课,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自主探究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历经“假设——验证——调整”的过程,并渗透有序思考的思想。最后以课本中的“试一试”作为相应的模仿练习,巩固解题策略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了数学名题“鸡兔同笼”,感受中国古代数学文化。本课的教学,我的着眼点不仅在“解决问题”上,更关注学生思维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所以课堂学习中,我充分地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再进行总结,得出这类问题的基本特征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最后还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寻找规律,为以后用其他方法解决问题做好方法上的孕伏。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虽已认识了树状算图,并能借助树状算图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但对于要求两个未知量的应用题还是比较陌生的,因而情境引入要设置一些坡度,由简及繁做好铺垫。学生在二、三年级都初步接触过列表举例的方法,并对有序思考也有初步的经验。但通过对学生进行前测,发现学生对于解决这一类问题的策略并不清楚,对于较小数据的题目,大约五成的学生通过尝试可以写出答案,却不知如何书写出解题过程。而用到“列表法”去解决问题,并完整地写出来,更是甚少。
思维能力——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还不是很强,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困难较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通过具体生活情景,借助树状算图让思考视觉化,引导学生借助列表法参与探究活动,促进数学思考,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树状算图分析数量关系,能运用假设的思想,通过列表举例的方法解决问题,并能根据题意检验。
2、通过对解决问题策略的探究,使学生体验假设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了解《孙子算经》中的名题——“鸡兔同笼”,感受中国古代数学文化,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运用假设的思想,通过列表举例的方法解决形如“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
导入:每年的3月12日是我们国家的植树节,“植树造林、保护环境”
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的学习伙伴和他们的同学一起参加了这个活动。
1、出示引例:参加植树活动的有5个男生,2个女生;每个男生种4棵,每个女生种3棵,一共种树多少棵?
(1)学生默读题目,初步理解题意。
(2)借助树状算图分析数量关系。
(3)列式解答(口答)。
2、出示例题:参加植树活动的学生人数共有13人,每个男生种4棵,每个女生种3棵,一共种树43棵,求参加植树活动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1)学生默读题目,初步理解题意。
(2)填树状算图分析数量关系。
(3)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问题设置从正向思维到逆向思维,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点出发,借助树状算图的分析,整理、归纳出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初步感知问题的特殊性,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解决问题”。】
二、主动探究
解决问题
1、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列表法。
2、学生尝试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3、交流汇报。
4、总结方法:列表的时候,我们是先假设男、女生的人数;再求出植树棵数和题意进行验证,如果不符合题意,还要再调整,直到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列表法是解决问题最朴素的方法策略,也是其他方法的基础。经过教师适时的点拨,学生合作交流,充分体验自主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列表法,扎扎实实地经历了“假设→验证→调整”这一解决问题基本策略的过程,学生的思维从无序到有序,从知道尝试到学会验证,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
三、模仿练习、巩固新知
1、介绍《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2、出示:有若干只鸡和兔,它们共有15个头,38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3、借助树状算图、分析数量关系。
4、学生独立完成。
5、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孙子算经》中的名题——“鸡兔同笼”,既感受中国古代数学文化,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又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借助模仿练习,学生经历独立思考,体验列表法的整个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并交流解题的方法,考察学生对方法掌握的灵活性。最后观察总结,得出这类问题的基本特征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四、寻找规律、激活思维
1、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1)出示问题:第一个男女植树问题中每调整一次,总棵数总是相差几?第二个鸡兔同笼问题每调整一次,总脚数相差几呢?
(2)生交流、汇报
2、初步探究,寻找原因
(1)同桌讨论,探究原因。
(2)媒体演示,分析原因。
3、激活思维,延伸学习
思考题:根据找到的规律,能否通过计算,将假设一次调整成功?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并比较,寻找总脚数与总棵数变化的规律,了解两者不同的原因。再通过对表格的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总脚数的变化与鸡、兔只数的变化规律。这一规律的寻找为课后学生自主探究用“算术法”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最后,用“设疑”的方法结束本课,旨在告诉学生学无止境,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策略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共12张PPT)
小数点
鸡
兔
验证
垂直
四舍五入法
平行
树状算图
植树节
参加植树活动的男生有5人,女生有2人。
每个男生种4棵
一共植树多少棵
每个女生种3棵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
“植树造林、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参加植树活动的男生有5人,女生有2人。
每个男生种4棵,每个女生种3棵,
一共植树多少棵?
已知参加植树活动的学生人数共13人。
一共植树43棵。求参加植树活动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13×4+0×3=52
12×4+1×3=51
植树的棵数
12
11
1
10
9
2
3
4
8
7
6
5
5
6
7
8
4
9
11×4+2×3=50
10×4+3×3=49
9×4+4×3=48
8×4+5×3=47
7×4+6×3=46
6×4+7×3=45
5×4+8×3=44
4×4+9×3=43
49
48
47
46
45
44
43
男生人数
女生人数
与题意比较
13
0
有若干只鸡和兔,他们共有15只,共有38只脚,鸡有几只?兔有几只?
有若干只鸡和兔,他们共有15只,共有38只脚,鸡有几只?兔有几只?
有若干只鸡和兔,他们共有15只,共有38只脚,鸡有几只?兔有几只?
15×2+0×4=30
14×2+1×4=32
13×2+2×4=34
14
13
12
11
1
2
3
4
答:鸡有11只,兔有4只。
12×2+3×4=36
11×2+4×4=38
鸡的只数
兔的只数
总脚数
和题意比较
15
0
用1个男生换
1个女生,总棵树多
1
棵
有若干只鸡和兔,他们共有15只,共有38只脚,鸡有几只?兔有几只?
15×2+0×4=30
14×2+1×4=32
13×2+2×4=34
14
13
12
11
1
2
3
4
答:鸡有11只,兔有4只。
12×2+3×4=36
11×2+4×4=38
鸡的只数
兔的只数
总脚数
和题意比较
15
0
用1只兔子换1只鸡,总脚数会多2只
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