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列夫·托尔斯泰 课件+素材(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列夫·托尔斯泰 课件+素材(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26 17:30:24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8
列夫·托尔斯泰
文体知识
传记,文体名,亦单称传,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
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
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
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
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
称"自传"。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
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
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
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
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走近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代表作】小说《最初的经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传记《三大师》《罗曼·罗兰》等。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字词积累
胡髭(

长髯(

绺(

鬈发(

颊(

黝黑(

粗糙(

崎岖(

滞留(

禁锢(

愚钝(

蒙昧(

酒肆(

侏儒(

锃亮(

鞘(

涟涟(

盎然(

胆怯(

藏污纳垢(

正襟危坐(


rán
liǔ
quán
jiá
yǒu
cāo


zhì
ɡù

dùn
mèi

zhū

zènɡ
qiào
lián
ànɡ
qiè
gòu
jīn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诚惶诚恐】形容非常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
整体感知
1.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外貌描写
2.在托尔斯泰的这幅肖像画中,作者重点描绘的是哪个部位?
眼睛
3.哪些段落是重点描绘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第6-9段
4.第1-5段些什么?
托尔斯泰的外貌
课文明显地分为前后两部分,划分并概括内容。
二、(6-9自然段)描写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精神。
一、(1-5自然段)托尔斯泰平庸丑陋的外貌——外表。
由表及里


阅读“外表”部分
细读品味
阅读1-5自然段,归纳一下,
每个自然段各写了托尔斯泰面部
的哪些特征?主要运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来刻画他的外貌?
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
鬈发像泡沫一样。
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比喻、夸张
生动形象地写出托尔斯泰须发浓密的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第1自然段:主要写托尔斯泰须发的特点。
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
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
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
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比喻、夸张
生动形象写出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印象总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第2自然段:细腻描写托尔斯泰面部的各个部位。
第3自然段:进一步刻画托尔斯泰的面部特征,重点描写其面容表情。
对比,突出托尔斯泰面容“丑陋可憎”,给读者留下深刻影响。
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间那种
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理解第3自然段“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指导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
这块悲凉之地解冻”的深刻含义。
比喻,将晚年托尔斯泰面部变化比作“悲凉之地解冻”,形象地揭示了托尔斯泰晚年内心世界的巨大变化。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学
,1847年退学
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
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
生活。
在70至80年代之交新的革命形势和全国性大饥荒的强烈影响
下,弃绝本阶级,完成了60年代开始酝酿的世界观的转变,转到
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
从19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托尔斯泰增强了对社会现实的批
判态度,对自己宣传的博爱和不抗恶思想也常常感到怀疑。
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因与家人决裂,离
家出走。
背景资料
第4自然段:从给各个方面、多种角度写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气质普通,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
“所以说,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貌,他拥有
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
共命运”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
情?
这句话是对上文外貌描写的总结与升华。揭示出托
尔斯泰虽出身贵族,却心系民众,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
已经与俄国人民融为一体,是俄国人民的代表。揭示出
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表达了作者对托尔斯
泰的喜爱与敬佩。
第5自然段: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赏析下面这句话:
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
真的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这位客人不无
尴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生动描写了来访者亲眼见到托尔斯泰时的心理和神态,突出来访者的失望,侧面写出托尔斯泰容貌平常,为下文“扬”做准备。
阅读“精神”部分
第6-9自然段分别写了列夫托尔斯泰眼睛的哪些特点?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
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
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比喻、夸张
具体体现他目光敏锐犀利,具有明锐而深刻的观察力。
第6自然段: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第7自然段: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
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
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
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
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
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
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
运用比喻、夸张和排比,运用具体的描写表现托尔斯泰的眼睛“最富感情”“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的特点。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引用高尔基的话,夸张地道出了托尔斯泰眼神的观察力、敏锐性和蕴含的丰富感情。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第8自然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原来那粗鄙的外表
是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的。
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的托尔斯泰的文学
创作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百态的观察和研究,同时他又
用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
要求。
“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
①人性真善美的最高境界。
②人性假恶丑的最肮脏境地。
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
从各个角度写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精细,以及批判的广度和深度。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比喻,把托尔斯泰的眼睛比作“寒光四射的匕首”,十分贴切,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及其深刻而准确的。
第9自然段:赞美他犀利的眼光,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认为托尔斯泰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
不矛盾。幸福的标准是能认识事物,认识世界,托尔斯泰作为能看清真相的智者,他是幸福的。
从另一方面说,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最大的努力去改变它却徒劳无功,这是痛苦的。
托尔斯泰是不幸的,从托尔斯泰晚年厌弃贵族生活,毅然放弃财产,以致于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离家出走,客死在火车站这一经历可以看出这一点。
作者为什么集中大量笔墨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
世界,通过眼睛充分地表现出来。作者对托尔斯泰
的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
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
的时代所做出的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使之成
为那个时代的代言人。
深入探究
课文前半部分为什么详细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联系全文看,读者仍然能感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作者在描绘托尔斯泰的外貌时,并不因传主是伟大的作家而盲目拔高美化,而是如实甚至刻意地描绘托尔斯泰外貌粗鄙、丑陋、普通的一面。这体现了传记真实性的特点,是对托尔斯泰的真实刻画。同时作者在行文中不断地使用“天才的灵魂”“智慧的庙堂”“俊秀之光”“大师”等词汇暗示读者托尔斯泰粗鄙的容貌背后似乎隐藏着什么更为深刻的东西,反复提示托尔斯泰其实就是俄国普通民众的一员,在“抑”的同时为“扬”做好了准备。这样,后面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扬”的部分一点儿也不显得突兀,反而因为前面的“抑”,显得更有力度,也更有内涵。
写法小结
1.先抑后扬
2.传神的肖像描写
①抓住人物外貌最典型的特征,进行多角度、多层面
的描写;
②词语的精心选用。
3.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①比喻效果:形象鲜明,特征突出;
②夸张效果:特征突出,印象深刻。
拓展延伸
阅读茨威格的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中对一个赌徒的手的精彩描写,再次感受茨威格文字的
魅力。§
卡萨诺瓦司汤运托尔斯秦
茨威格传记系列
作,家
奥地利卖威格
王雪飞/译
安徽文艺出版社
昨富蚂罗

的歇
利亚·斯图亚特
扎疗
魔的搏斗
大作。
罗克法
师家









策划:梦满
ISBN7-5396-1894-9
ISBN7-53961894-9/1:1773
978753918944>
定价14.80元
47.51
529
系列
01010101x州
大学图书馆

大学8

2002
家起
奥地利]茨威格
王雪飞/译
策划/梦湖
主编/赵燮生
安徽文艺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1P)数锯
三作家/(奥地利)茨威格著;王雪飞译·一合肥:
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1
(茨威格传记系列/赵燮生主编)
ISN7-5396-18949
正·①茨…②王
作家-传记-奥地利
Ⅳ,K835.215,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199第52743号
三作隶
[奥地利]茨威格著王雪飞译
责任编辑:岑杰
出版:安徽文艺出版社〔合肥市金寨路381号)
邮政编码:23006
发行:安徽文艺出版社发行科
印刷:合肥东方红印务有限贲任公司
开本:850×11681/32
印张:9.875
插页
字数:220,000
数:50
蔽次:2000年1月第1版2000年1月第1次印刷
标准书号;IsBN7-5396-1894-91I·177
定价:1480元
(本版图书凡印刷装订错误可及时向承印厂调换
德译英原序
把卡萨诺瓦、司汤达和托尔斯泰这三人放到一赵,实属奇
异的组合。然而,斯蒂芬·茨威招却在他们身上找到了“公分
母”。三人为我们带来了文学的根本形式,那就是襟怀坦白。请
香:卡萨诺瓦把自已同当年的酒肉朋友鬼混的那段荒唐往事
从实道来;司汤达对复杂的心理加以剖白;托尔斯泰则对自己
所沉迷的精神狂热湋淖乐道。各自基于不同层面——有肉体
的,有心灵的,有伦理的—一达些代表着同等的创邊性功能的
升华即自我塑造。
茨戒格在欧洲大陆评论界的领詁地位无人匹敌,连商尔
基和罗兰这样的人都承认其高超的艺术修养。他的传记写法
完全是他自已独有的因挨弃过时的写实法而与庸俗化分道
扬镳。他深入到所写人物的内心世界,以生花妙笔,把他们心
底的千姿百态刻画子读者面前。他的作品,经过伊登(Eden)
和塞达·保罗(
Cedar
paul)首次译给英语读者后,可谓不曾
走味的情神美餐。名人传
法]罗曼·罗兰著
青苹果数据中心制作
中学生必读中外文学名著
名人假
罗曼·罗兰著傅雷译
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
青苹果数据中心制作
中学生必读中外文学名著
》、《
Vies
des
h
lommes
Illustre
Vies
d
126
………………262
Vies
des
hommes
ll
12
79
86
3
103

Vies
des
hommes
ll
o
Weingartner
Felix(1863-1942)
Vies
des
hommes
ll
Charles
Peguy.
1873--1914)

Vies
des
Hommes
Illustres
)
Vies
des
hommes
ll
res
0
Vies
des
hommes
ll
tres
Vies
des
hommes
ll
tres
Vies
des
hommes
ll
tres
1857)
Vies
des
h
(IgnazMoscheles,
1794-1870)
(Ludwing
Rellstab,
1799-1860)
Vies
des
Hommes
Illustres
Vies
d
(G.G.
Neefe,1748-1798
Vies
d
C.
G
ALbrechtsberger,
1736-1809)
AntonioSalieri,1750-182
Vies
des
hommes
ll
stre
》。
(Rodolphe
K
1766-1831),
(Pierre
Narcisse
Guerin.
1774
1833)
Vies
d
○○
Vies
des
Hommes
Illustres
argo
(○○)
(○○),
Vies
des
hommes
ll
(Variation)
Andante(
(Introduction
Scherzo

Vies
d
○)
Vies
des
h
》(
tian
Furch
teller,1715-1769)


Allegro()
Vies
d
》(
Vies
d
《E
Vies
d
Vies
des
hommes
ll
(Ignaz
Von
Seyfried,
1776
1841)
(
Franz
Grillparzer.
1791-1872)
》(
Vies
d
》(○),
Vies
d
T.
B此刻我竟听到一阵咯咯喳喳的响声,像是骨节折裂。我不自主地向对面望了一眼,立刻见到——真的,我吓呆了!——两只我从没见过的手,一只右手一只左手,像两匹暴戾的猛兽互相扭缠,在疯狂的对搏中你揪我压,使得指节间发出轧碎核桃一般的脆声。那两只手美丽得少见,秀窄修长,却又丰润白晰,指甲放着青光、甲尖柔圆而带珠泽。那晚上我一直盯着这双手——这双超群出众得简直可以说是世间唯一的手,的确令我痴痴发怔了——尤其使我惊骇不已的是手上所表现的激情,是那种狂热的感情,那样抽搐痉挛的互相扭结彼此纠缠。我一见就意识到,这儿有一个情感充沛的人,正把自己的全部激情一齐驱上手指,免得留存体内胀裂了心胸,突然,在圆球发着轻微的脆响落进码盘、管台子的唱出彩门的那一秒钟,这双手顿时解开了,像两只猛兽被一颗枪弹同时击中似的。两只手一齐瘫倒,不仅显得筋弛力懈,真可说是已经死了,它们瘫在那儿像是雕塑一般,表现出的是沉睡、是绝望、是受了电击、是永逝,我实在无法形容。因为,在这以前和自此以后,我从没有也再见不到这么含义无穷的双手了,每根筋肉都在倾诉,所有的毛孔几乎全部渗发激情动人心魄。这两只手像被浪潮掀上海滩的水母似的,在绿呢台面上死寂地平躺了一会。然后,其中的一只,右边那一只,从指尖开始又慢慢儿倦乏无力地抬起来了,它颤抖着,闪缩了一下,转动了一下,颤颤悠悠,摸索回旋,最后神经震栗地抓起一个筹码,用拇指和食指捏着,迟疑不决地捻着,像是玩弄一个小轮子。忽然,这只手猛一下拱起背部活像一头野豹,接着飞快地一弹,仿佛啐了一口唾沫,把那个一百法郎筹码掷到下注的黑圈里面。那只静卧不动的左手这时如闻警声,马上也惊惶不宁了,它直竖起来,慢慢滑动,真像是在偷偷爬行,挨拢那只瑟瑟发抖、仿佛已被刚才的一掷耗尽了精力的右手,于是,两只手惶惶悚悚地靠在一处,两只肘腕在台面上无声地连连碰击,恰像上下牙打寒战一样——我没有,从来还没有,见到过一双能这样传达表情的手,能用这么一种痉挛的方式表露激动与紧张。望着这双颤抖喘息迫不及待的手,看着它寒栗惊惧的神情,我突然觉得整座大厅里其他一切全部死灭僵凝了,尽管四周营营扰扰,管台子的喊声像小贩叫卖,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转轮里的圆球巡回滚动,终于高起低落、跳进它那坦平的圆形牢笼——所有这些动荡嘤嗡冲袭神经的纷乱景象对我全不存在,我紧紧盯着平生难遇的这双手,竟被它迷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