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2

文档属性

名称 免疫调节2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6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05-22 12:1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第4节 免疫调节
(二)
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死亡率极高。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下图表示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浓度和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T细胞数量的变化过程
1. 感应阶段:
抗原
吞噬细胞
(摄取和处理)
T细胞 (识别)
呈递抗原
使抗原隐藏的抗原决定簇暴露
记忆细胞
T细胞
增殖和分化
效应T细胞
2. 反应阶段:
受抗原刺激
保持对抗原的记忆, 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 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 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 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效应T细胞
释放
靶细胞(被抗 原入侵的宿主 细胞)
密切接触
淋巴因子(可溶 性免疫活性物质,
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3. 效应阶段:
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被激活, 使其通透性改变, 渗透压变化, 最终裂解死亡,
效应T细胞
释放
靶细胞(被抗 原入侵的宿主 细胞)
密切接触
淋巴因子(可溶 性免疫活性物质,
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3. 效应阶段:
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被激活, 使其通透性改变, 渗透压变化, 最终裂解死亡,
通过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 如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 增强其杀伤力等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相互 联系
产生效应方式
产生效应细胞
作用 对象
细胞免疫
项目
体液免疫
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相互 联系
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
产生效应方式
效应T细胞
浆细胞
产生效应细胞
靶细胞
抗原
作用 对象
细胞免疫
项目
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破裂。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在病毒感染中,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而散布;再通过细胞免疫予以彻底消灭。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联系:
细胞免疫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使抗原暴露,与抗体结合而被消灭。(两者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1)性接触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
艾滋病
病毒分布
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
传播途径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3. 免疫缺陷病
1. 自身免疫病
2. 过敏反应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免疫系统过于灵敏、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1. 自身免疫病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2. 过敏反应
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过敏源,如:花粉、海鲜、水果、动物的毛屑、青霉素等
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过敏反应的特点:
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②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损伤组织;
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1. 免疫预防
2. 免疫治疗
3. 器官移植
免疫学的应用
免疫学应用在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