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植物与土壤 单元期末复习 学案(试题和答案没有分开)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 植物与土壤 单元期末复习 学案(试题和答案没有分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29 07:3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由水、空气、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气体和液体三类。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有机物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死亡的生物体和生物的排泄物。
2.土壤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
3.
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一般分为砂粒、黏粒和粉砂粒。根据它们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三类,其中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
4.
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叫做根系,有明显主根和侧根之分叫做直根系,例如大豆。没有明显主根和侧根之分叫做须根系,例如小麦。植物的根有吸收和固定的功能。
5.
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
6.
根尖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组成。根冠具有保护作用,分生区细胞能不断分裂,伸长区细胞能较快伸长,根毛区是植物吸水的主要部位。
7.
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环境(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反之,细胞失水。
8.
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其中含N、P、K元素的无机盐最重要。
氮——叶——植株矮小、叶色发黄
磷——花、果实——植株暗绿带红
钾——根、茎——植株矮小,叶片上带褐斑
9.
茎的类型: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缠绕茎
10.
双子叶植物的茎由树皮、形成层、木质部、髓组成。
11.
双子叶植物的茎能逐年增粗,是因为茎中具有形成层,细胞能不断分裂,产生的细胞向内形成木质部,向外形成韧皮部。单子叶植物的茎中没有形成层,所以它的茎不能增粗。
12.
导管位于茎的木质部之中,具有输导水和无机盐的功能,筛管位于茎的韧皮部之中,具有输导有机物的功能。
13.
叶的结构:分为表皮(上有由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叶肉、叶脉。
14.
根吸收的水约有
99%是通过蒸腾作用的方式散发出去的。
15.
蒸腾作用的意义:①降低叶片的温度
②是根吸水的主要动力
③利于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16.
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有温度
、湿度、气流速度等。
17.
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可调节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强弱,当植物体水分较多时,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增强;当植物体缺水时,气孔闭合,蒸腾作用减弱。一般情况下,叶片下表皮的气孔多于上表皮。
18.
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土壤污染和过度开发。
19.
影响土壤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因素有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盐碱化。
20.
造成土壤化学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造成土壤生物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
一、选择题
1.台风过后有些树木被吹得东倒西歪连根拔起,而有些树木却“毫无损伤”,此现象与植物的(
B)
有关。
A.茎的粗壮程度
B.根系的发达程度
C.枝叶的茂盛程度
D.叶片的大小程度
2.俗话说:“树有多高,根有多深。”树大根深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下列对这种现象的看法有误的是
(C)
A.植物的根能牢牢地把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B.深扎在土壤中的根有利于吸收水分
C.根所获得的有机物来自更深的土壤
D.树大根深,蒸腾作用就更强
3.如图所示,下列实验能说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是( C )
4.下列关于叶片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叶片表皮属于营养组织
B.叶片由叶肉和叶脉组成
C.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D.叶片表皮上有气孔,白天全部开放,夜晚全部关闭
5.小科从科学课本中知道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并且根尖的结构分为根毛区、伸长区、分生区和根冠。她对此非常感兴趣,特地叫妈妈买来菜豆亲自做实验。小科在菜豆的幼根处做上标记(如图),置于适宜条件下,几天后,能正确表示该根生长情况的是
(
B
)
A.
B.
C.
D.
6.
小明家菜园里的青菜前段时间叶色发黄,生长缓慢,小明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及时给小青菜施加了适量的化肥以后,发黄的叶子重新变绿,且生长迅速,请问小明施加的化肥是( A )
A.
氮肥
B.
磷肥
C.
钾肥
D.
硼肥
7.
下列对“根尖的结构”的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根尖成熟区细胞有叶绿体
B.
根尖的细胞分裂时,核内的遗传物质先进行复制
C.
根尖伸长区有大量根毛,利于吸水和无机盐
D.
幼根的生长靠分生区细胞的伸长和伸长区细胞的分裂
8.如图所示为某种植物茎的横切面,已知某种蝉是专以这种植物韧皮部中有机物汁液为食。若要分析该汁液的成分,则应该选取的部位是图中的(B)
A.?甲??
?????????B.?乙?
??C.?丙?????????????
???D.?丁
9.
如图所示,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盛水烧杯内各插有1根树枝,且两根树枝的树叶一多一少,开始时天平两端平衡.现将此装置移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平的变化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分别是(C)
A.
左端上升,光合作用
B.
右端上升,呼吸作用
C.
左端上升,蒸腾作用
D.
右端上升,蒸腾作用
10.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类无色透明塑料、低粘性蜡等物质,在移栽植物时,若将其喷到叶面上,则能结成一层二氧化碳可以通过而水分不易通过的薄膜,能大大提高植株的成活率.这主要是因为薄膜( C )
A.
增强了植物的蒸腾作用
B.
增强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C.
减弱了植物的蒸腾作用
D.
减弱了植物的呼吸作用
11.
将甲、乙、丙三块等体积并去皮的萝卜条分别放入0.3%、11%和25%的蔗糖溶液中.甲变得硬挺,乙基本无变化,丙变小变软.这说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为(D)
A.
低于0.3%
B.
约为0.3%
C.
约为25%
D.
约为11%
12.
生物形态结构总是与生长的环境相适应的.某地区春季低温潮湿,夏季高温干旱,生长着一种春、夏季叶型不同的植物,其叶型数据如下表.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A.
甲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B.
乙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C.
甲型叶生长在夏季,降低蒸腾作用
D.
乙型叶生长在夏季,增强蒸腾作用
13.
小亮制作了一个叶片气孔演示器(如图所示),当用手缓缓挤压充气球时,气球膨胀,此时相当于保卫细胞(A)
A.吸水膨胀、气孔张开
B.吸水膨胀、气孔闭合
C.失水萎缩、气孔张开
D.失水萎缩、气孔闭合
14.
如图为测定蒸腾作用的简易装置,整个装置密封且充满水,管中留有一个气泡,将此装置放于阳光下,观察气泡的移动,根据标尺计算出气泡移动位置,进而计算出水分变化的数量,这一数量主要表示(C)
A.?光合作用消耗的水量,气泡向左移动????
???B.?呼吸作用产生的水量,气泡向右移动
C.?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气泡向左移动?????
D.?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气泡向右移动
15.晴朗的中午,踏入山林会感到空气特别清新和湿润,这主要是由于(??A

A.?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B.?植物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D.?茂密的林木遮住了所有太阳光
16.中午时分,强光下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会下降,原因是(?C)
A.?温度过高,植物生命活动下降?????????????????????????????B.?光过强,导致光合作用不能进行
C.?蒸腾作用强,导致气孔关闭????????????????????????????????D.?呼吸作用过强,影响了光合作用
17.人有生物钟,植物也有生物钟。图表示的是某种植物体内影响叶张开或闭合的物质质量分数变化情况。从图中可知该植物的“生物钟”是( A )
A.白天叶张开,晚上闭合
B.白天叶闭合,晚上张开
C.白天、晚上叶都张开
D.白天、晚上叶都闭合
18.今年4月底,南水北调工程首次将黄河水引到烟台,对烟台市农作物的干旱起到了缓解作用。下列有关水与植物的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水是组成植物细胞的重要成分
B.植物主要依靠根毛吸收水分
C.无机盐溶解在水中才利于植物体吸收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19.水分吸收的主要部位、运输通道、散失的门户依次是(
B
)
A.成熟区、气孔、导管
B.根毛、叶脉、气孔
C.根毛、导管、气孔
D.根毛、叶脉、保卫细胞
20.根将土壤中的水分吸收到植物体内的顺序是(
B
)
①土壤溶液 ②导管 ③根毛细胞 ④根表皮以内的层层细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21.下列做法不属于应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D
)
A.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
B.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
C.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
D.夏天早上和傍晚给植物浇水
1.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

、含

、含

的无机盐.但是不同的植物器官对这三种无机盐的需求量不一样,如果一个农场种植小白菜应多施含

的无机盐,如果中稻谷应多施含

的无机盐.
2.小李把一碟鱼的内脏埋进莱园的土里,过一段时间后,发现那里的菜长得特别旺盛,而翻开泥土,鱼的内脏不见了。请分析:
(1)鱼的内脏在
腐生真菌和细菌
的作用下分解成了无机物,帮一段时间后内脏就消失了。
(2)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
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3)含鱼内脏的土壤称腐殖质,请根据以上事实说说腐殖质的作用(两点)

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


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
3.为研究甲、乙两种不同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某人设计了四个不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各装置中地下部分都处于相同环境的盆中,地上部分所处的都是透明的封闭容器。
(1)为了达到本实验的目的,应比较装置①和②(填装置编号)之间的植物生长差异。
(2)以装置①④来进行对照实验,这样的实验设计是不合理(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的。请说明具体的理由:装置①和④中,地上环境没有提供独立的相同的生长空间。
3.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土壤中含有有机物”时,采用了下列三种方法得到干燥的土壤:①长期日晒;②在高温火焰上长时间烧烤;③恒温箱内烘干。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总结出以下规律:土壤在加热过程中,一些小分子的有机物在加热时会直接燃烧生成CO2和H2O,而大分子的有机物在加热时先炭化分解成碳,碳在加热时燃烧生成C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土壤中有一种大分子有机物(C6H12)n和一种小分子有机物C4H10。
①写出在加热过程中小分子有机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4H10+13O28CO2+10H2O;
②大分子有机物(C6H12)n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该大分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n。
(2)同学们在取用题目中的三种干燥土壤样品放在细铁丝网上加热,发现使用其中一种土壤样品实验时,加热过程既无燃烧现象,又发现在加热前后质量保持不变,这种土壤样品可能采用三种方法中的③。(填序号)
4.某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建立了一个小型的农业生态园,在园内,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移栽植物幼苗时,为了提高成活率,往往选择在阴雨天或者傍晚移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__。
(2)为了探究提高生态园内蔬菜产量的科学方法,同学们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四个温室中分别种植了相同的萝卜种子,温室内的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培养液控制情况如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等其他条件相同):[来源:Zxxk.Com]
温室
A
B
C
D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0.1%
温度
20℃
20℃
30℃
30℃
培养液
土壤浸出液
土壤浸出液
土壤浸出液
蒸馏水
①他们应该选用什么样的种子进行实验?__粒大饱满的种子__。
②温室B中的萝卜幼苗比温室A中的萝卜幼苗长得__快__(填“快”或“慢”),其原因是__温室B内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为光合作用提供了足够的原料__。
③栽培一段时间后,长势最差的温室是__D__,原因是缺少植物生长所需要的__无机盐__。
④同学们收获的萝卜,由于存放时间较长,出现了“空心”现象,这是因为__萝卜由于呼吸作用消耗了体内的大量有机物而使有机物减少__。
⑤为探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应该选择__B和C__两组进行对照实验;若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能否选用A、C两组进行对照实验?__不能__,理由是__A、C两组实验中存在两个变量,即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__。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