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浙科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细胞的结构》第四节的内容,包括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等。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是整个高中阶段生物学的基础。主要是让学生从细胞中的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在学习了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等结构和功能之后,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功能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为细胞核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是细胞结构的最后一部知识,学习了细胞核的知识,学生对细胞的结构会有更全面的认知,也为后续的学习作了铺垫,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遗传的基础,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也使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进一步认识。同时,为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第四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做好知识的铺垫。
二、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基本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内容是细胞结构的总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细胞核知识比较抽象,在教学中以具体的实例,结合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展现细胞核结构图示,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本节课进行了多个实验探究,分析细胞核的功能,活跃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说学法:探究、讨论、图文结合、观察对比、思考。
三、说教法: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结构,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人们是用肉眼无法观察的,细胞核则更小,因此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缺乏感性认识,较难理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先复习前面所学习的细胞膜和细胞器的相关内容,同时使用多媒体、讨论、提问等手段加强教学,是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的接受新知识。把握住“细胞是一个生命系统”,从细胞生命活动的角度来加强细胞内部主要结构之间结构和功能的联系。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创设情景】植物细胞图片和细菌图片,要求学生观察比较两者的不用,同时说出细胞内各结构的名称。(既是对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知识的复习,又能从两者的区别引出细胞核。)学生观察,回忆,说出各结构名称,同时通过比较,得出两者的区别。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科学思维能力。通过比较突出细胞核的重要性,自然引入本节内容细胞核。
2、展示三种细胞:植物成熟筛管细胞,人的成熟红细胞、横纹肌细胞。用图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出相关图片资料,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图片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问题探究:细胞核在细胞中到底起什么作用?资料一:多莉羊的培育过程,使学生对细胞核的功能有初步的认识。用一个学生都熟悉,但又不能完全理解的一个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出细胞核的功能,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4、将课本中的知识以实验探究的形式呈现,一方面使学生建立实验探究的意识;另外,该实验内容来自课本,降低了实验设计难度,适合高二学生。运用不完全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同学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协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以变形虫的实验引出细胞核的另一个功能。通过以上3个实验的学习,让学生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5、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从细胞核的功能过渡到细胞核的结构。同时让学生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理,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辩证观点。细胞核的结构属于了解层次,所以由学生阅读课本观察图片归纳。最后,进行本节的小结和本章的总结,强调细胞是一个统一整体,在细胞核的统一调控下,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代谢、遗传等各项生命活动。为了加强理解,安排学生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并在下节课安排时间交流、互评作品,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这部分的内容。
(展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图)请同学们找找它们的区别。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科学思维能力。通过比较找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