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时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教学目标:1.列举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2.识别温室效应的成因和温室效应的利弊。
教学重点:1.碳氧循环;2.温室效应
教学难点:1.碳氧循环;2.温室效应
常考点:1.碳氧循环;2.温室效应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1.耗氧途径:生物的呼吸、燃料燃烧等。
2.产氧途径:植物光合作用。
知识点二: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二氧化碳产生途径。
2.二氧化碳消耗图集。
知识点三:温室效应
1.温室气体。
2.温室效应的利弊。
3.减缓温室效应---低碳。
二、重难点突破
考点1.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1.氧循环的含义:氧循环是指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会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等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
2.氧气产生的主要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3.氧气消耗的途径:(1)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吸入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2)动植物死亡后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最后被氧气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
(3)矿物质燃料(如煤、天然气)等扥燃烧,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例1: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
A.?水的电解 B.?动植物的呼吸
C.?植物的光合作用 D.?蜡烛燃烧
变式训练一:把新鲜水草放在鱼缸里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鱼缸里的养料 B.美化鱼的生活环境
C.增加鱼缸里的氧的含量 D.增加鱼缸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
考点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碳循环的含义: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被消耗,又随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机物的燃烧以及生物腐烂分解等过程,源源不断地重新释放出来,结果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数量与重新释放出来的数量大致相等。
2.自然界中碳的形式:自然界中的碳以单质(金刚石、石墨等)或化合物(在空气中,以二氧化碳为主;在生物体内,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3.影响碳循环的因素:工业发展,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排放过多的CO2,增加大气中的CO2含量,从而破坏碳在自然界中的平衡。
4.氧循环与碳循环的联系: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保持了大气中氧气和CO2含量的相对稳定,维持了整个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例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为植物自身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
B.?为动物和人提供食物和能量
C.?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两种气体的含量比较稳定
D.?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为动物和人的呼吸提供氧气
变式训练一:右图表示CO2的循环过程,其中物质X能为人体直接提供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2:1
B.?转化1是自然界中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
C.?X在人体中氧化产生的CO2如不及时排出,则血液的pH将增大
D.?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的成分相比,CO2和H2O的含量增加
考点3.温室效应
地球上的有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能像玻璃、塑料薄膜一样,让太阳光辐射的能量穿过大气层被地面吸收,同时防止地面辐射的能量逸散到宇宙空间去,使地面的气温升高,产生类似温室的保温效应。
例3:目前,人类对煤和石油的过度使用,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大,温室效应增强.科学家们对二氧化碳增多带来的负面影响较为担忧,于是积极寻求解决良策.如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煤和石油的用量,深埋二氧化碳,开发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举一例说明温室效应的增强对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海平面的升高,将会对沿岸低洼地区及海岛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害.)
(2)有人设想将二氧化碳通过管道泵入到足够深度的海底(约1000米以下),以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以下观点你认为错误的是( )
A.底压强很大,二氧化碳通入后,可能呈液态或固态
B.氧化碳会缓慢反应生成碳酸,使海水底部的酸性增加,从而影响海洋生态环境
C.足够深度的海底,由于二氧化碳含量增大,有利于海底生物的光合作用
D.底已溶解的二氧化碳,回到海洋表面需数百年时间,也许那时人类已有了处理二氧化碳的更好办法
(3)煤与天然气都是常用的能源.它们的主要成份分别是C和CH4。12克碳充分燃烧放出44克二氧化碳.请通过计算,比较相同质量的C和CH4充分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判断哪种燃料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训练: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1)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____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通过?__________作用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2)为了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三、优化与提高
(一)选择题
1.下列过程中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循环无关的是(???? )
A.呼吸作用 B.煤炭燃烧
C.光合作用 D.蒸腾作用
2.下列哪种情况不会释放碳进入碳循环中( )
A.燃烧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海洋中沉积物的风化
3.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 )
A: 动植物尸体的腐烂 B: 动植物的呼吸
C: 光合作用 D: 燃料的燃烧
4.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中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 ?)
A.食物中的碳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C.有机物中的碳 D.土壤中的碳
5.所谓“温室效应”是指(? ???)
A.频频发生的森林大火,使地球的温度升高
B.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增大,阻碍了热辐射使地表温度升高
C.用塑料大棚提高棚内温度,使之适宜农作物生长
D.地球上空臭氧层遭到破坏,使阳光中的紫外线易穿透大气层照射到地球上
6.科学家指出,气候变暖主要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为了减少温室效应的影响,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 B.?开发氢气等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C.?大量使用煤作燃料 D.?将二氧化碳气体转变为其他有用物质
7.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分别是( ?)。
A: 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
B: 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苔藓类植物吸收二氧化硫
C: 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
D: 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
8.CO2和O2是自然界中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下列对它们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 都含有氧分子 B: 都能供动物呼吸
C: 都不溶于水 D: 密度都比空气大
9.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
B.?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
C.?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CO2,以解决温室效应
D.?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二)非选择题
10.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转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
PM2.5是用来监测空气中下列哪项含量的________(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②一氧化碳??③二氧化硫???④可吸入颗粒物
(2)铁生锈、动植物的呼吸_________(填“是”或“不是”)缓慢氧化.
(3)上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从①至⑥中选择序号填空,产生氧气的有_____.
(4)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常采用液化分离法.如,控制温度在-183°C时,可将空气中氮气(N2)与氧气(O2)分离.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11.自然界除了水循环和氧循环以外还有一种重要的物质循环——碳循环,以下是有关碳循环的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分别代表两种重要的生理作用,其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①___________
_________作用变成植物体中的有机物,有机物通过食物链进入③__________(填生物名称)体内,同时动、植物通过_________作用,以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等途径,又把有机物分解,其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重新回到大气中。
(2)目前温室效应日趋严重是因为大气中的________含量不断增加,所以我们要倡导低碳生活,应该积极实践低碳减排,请你献计献策,说说低碳减排的一些具体措施?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一项措施)。
12.下面是自然界碳循环示意图.
(1)请在图中①至④线上补加“箭头”(其他箭头已画出),以正确表示碳循环各种变化关系.
(2)上图显示:大气中CO2产生途径有多种,其中化工燃料燃烧产生大量CO2,化石燃料主要包括天然气、_________________.
(3)上图显示:大气中CO2消耗途径有____________和被海洋吸收.
(4)下面是大气中CO2含量按目前速度上升的直线图.请根据该图估计:到2050年时,大气中CO2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这比2000年CO2体积分数0.035%增加了________%.
(5)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一个重要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上图CO2生产生和消耗途径,对此,你提出2条建议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后回答:
(1)自然界CO2的来源途径有?(任写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CO2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等,不利影响有?(任写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降低空气中CO2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CO2排放,二是增加CO2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CO2的方式或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有观点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提高大气温度,导致温室效应.如图是科学家对1955-1995年期间地球大气的一个观测结果,你认为这个结果是否支持上述观点?请先判断,再写出判断依据在______________.
物质
大气中的含量(体积百分比)
温室效应指数
H2O(水蒸汽)
1
0.1
CO2(二氧化碳)
0.03
1
CH4?(甲烷气体)
0.0002
30
(2)上表中的“温室效应指数”指以二氧化碳为相对标准,测定一定大气压下每单位体积的气体所吸的热量.表中展示了部分气体数据,据此可得出,水蒸汽对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要比甲烷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转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观察下列图表,氧元素在人体、海水、空气、地壳4种体系中,质量分数最高的为__________(填体系的名称).
人体主要元素含量表
海水主要元素含量表
元素名称
质量分数%
元素名称
质量分数%
氧
65.0
氧
86.0
碳
18.0
碳
10.3
氢
10.0
氢
1.8
氯
3.0
氯
1.0
钙
2.0
钙
0.13
(2)下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从①至⑥中选择序号填空,消耗氧气的有________
__________,产生氧气的有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标号)
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永远不变;????????b.空气中的氧处于动态平衡;
c.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越高越好;????????d.氧气有百利而无一害.
第7课时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教学目标:1.列举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2.识别温室效应的成因和温室效应的利弊。
教学重点:1.碳氧循环;2.温室效应
教学难点:1.碳氧循环;2.温室效应
常考点:1.碳氧循环;2.温室效应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1.耗氧途径:生物的呼吸、燃料燃烧等。
2.产氧途径:植物光合作用。
知识点二: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二氧化碳产生途径。
2.二氧化碳消耗图集。
知识点三:温室效应
1.温室气体。
2.温室效应的利弊。
3.减缓温室效应---低碳。
二、重难点突破
考点1.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1.氧循环的含义:氧循环是指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会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等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
2.氧气产生的主要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3.氧气消耗的途径:(1)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吸入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2)动植物死亡后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最后被氧气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
(3)矿物质燃料(如煤、天然气)等扥燃烧,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例1: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
A.?水的电解 B.?动植物的呼吸
C.?植物的光合作用 D.?蜡烛燃烧
解析:二氧化碳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氧气,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C
变式训练一:把新鲜水草放在鱼缸里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鱼缸里的养料 B.美化鱼的生活环境
C.增加鱼缸里的氧的含量 D.增加鱼缸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
答案:C
考点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碳循环的含义: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被消耗,又随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机物的燃烧以及生物腐烂分解等过程,源源不断地重新释放出来,结果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数量与重新释放出来的数量大致相等。
2.自然界中碳的形式:自然界中的碳以单质(金刚石、石墨等)或化合物(在空气中,以二氧化碳为主;在生物体内,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3.影响碳循环的因素:工业发展,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排放过多的CO2,增加大气中的CO2含量,从而破坏碳在自然界中的平衡。
4.氧循环与碳循环的联系: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保持了大气中氧气和CO2含量的相对稳定,维持了整个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例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为植物自身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
B.?为动物和人提供食物和能量
C.?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两种气体的含量比较稳定
D.?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为动物和人的呼吸提供氧气
答案:C
变式训练一:右图表示CO2的循环过程,其中物质X能为人体直接提供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2:1
B.?转化1是自然界中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
C.?X在人体中氧化产生的CO2如不及时排出,则血液的pH将增大
D.?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的成分相比,CO2和H2O的含量增加
答案:C
考点3.温室效应
地球上的有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能像玻璃、塑料薄膜一样,让太阳光辐射的能量穿过大气层被地面吸收,同时防止地面辐射的能量逸散到宇宙空间去,使地面的气温升高,产生类似温室的保温效应。
例3:目前,人类对煤和石油的过度使用,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大,温室效应增强.科学家们对二氧化碳增多带来的负面影响较为担忧,于是积极寻求解决良策.如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煤和石油的用量,深埋二氧化碳,开发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举一例说明温室效应的增强对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海平面的升高,将会对沿岸低洼地区及海岛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害.)
(2)有人设想将二氧化碳通过管道泵入到足够深度的海底(约1000米以下),以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以下观点你认为错误的是( )
A.底压强很大,二氧化碳通入后,可能呈液态或固态
B.氧化碳会缓慢反应生成碳酸,使海水底部的酸性增加,从而影响海洋生态环境
C.足够深度的海底,由于二氧化碳含量增大,有利于海底生物的光合作用
D.底已溶解的二氧化碳,回到海洋表面需数百年时间,也许那时人类已有了处理二氧化碳的更好办法
(3)煤与天然气都是常用的能源.它们的主要成份分别是C和CH4。12克碳充分燃烧放出44克二氧化碳.请通过计算,比较相同质量的C和CH4充分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判断哪种燃料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出现暖冬现象,使植物病虫害增加(2)C(3)天然气燃烧造成负面影响较小
变式训练: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1)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____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通过?__________作用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2)为了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答案:(1)光合;??呼吸;??(2)①③
三、优化与提高
(一)选择题
1.下列过程中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循环无关的是(???? )
A.呼吸作用 B.煤炭燃烧
C.光合作用 D.蒸腾作用
答案:D
2.下列哪种情况不会释放碳进入碳循环中( )
A.燃烧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海洋中沉积物的风化
解析:释放碳进入碳循环实质就是指能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燃烧、呼吸作用和海洋中沉积物的风化都会产生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因此不会释放碳进入碳循环的就是光合作用。
答案:C
3.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 )
A: 动植物尸体的腐烂 B: 动植物的呼吸
C: 光合作用 D: 燃料的燃烧
解析:动植物尸体的腐烂、动植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本质上都是氧化反应,氧气参与反应并产生二氧化碳,只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答案:C
4.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中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 ?)
A.食物中的碳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C.有机物中的碳 D.土壤中的碳
解析:人的食物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的进行需要吸收大气的二氧化碳,如图:?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因此人体中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答案:B
5.所谓“温室效应”是指(? ???)
A.频频发生的森林大火,使地球的温度升高
B.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增大,阻碍了热辐射使地表温度升高
C.用塑料大棚提高棚内温度,使之适宜农作物生长
D.地球上空臭氧层遭到破坏,使阳光中的紫外线易穿透大气层照射到地球上
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增大,阻碍了热辐射使地表温度升高的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
答案:B
6.科学家指出,气候变暖主要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为了减少温室效应的影响,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 B.?开发氢气等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C.?大量使用煤作燃料 D.?将二氧化碳气体转变为其他有用物质
答案:C
7.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分别是( ?)。
A: 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
B: 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苔藓类植物吸收二氧化硫
C: 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
D: 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
解析: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因此减少碳排放有利于改善温室效应状况,还可以营造森林绿地,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缓解温室效应危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答案:A
8.CO2和O2是自然界中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下列对它们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 都含有氧分子 B: 都能供动物呼吸
C: 都不溶于水 D: 密度都比空气大
答案:D
9.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
B.?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
C.?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CO2,以解决温室效应
D.?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解析: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C、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CO2,但是量少,不足以解决温室效应,故C错误;D、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0.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转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
PM2.5是用来监测空气中下列哪项含量的________(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②一氧化碳??③二氧化硫???④可吸入颗粒物
(2)铁生锈、动植物的呼吸_________(填“是”或“不是”)缓慢氧化.
(3)上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从①至⑥中选择序号填空,产生氧气的有_____.
(4)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常采用液化分离法.如,控制温度在-183°C时,可将空气中氮气(N2)与氧气(O2)分离.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解析:(1)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是用来监测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2)呼吸作用是进行的比较缓慢的氧化反应;钢铁生锈是钢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的缓慢的氧化反应;(3)氧气的来源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有动植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烧、金属锈蚀等,故消耗氧气的有(1)(2)(4)(5),产生氧气的有(3)(6);(4)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1)(4);(2)是;(3)(3)(6);(4)物理.
11.自然界除了水循环和氧循环以外还有一种重要的物质循环——碳循环,以下是有关碳循环的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分别代表两种重要的生理作用,其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①___________
_________作用变成植物体中的有机物,有机物通过食物链进入③__________(填生物名称)体内,同时动、植物通过_________作用,以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等途径,又把有机物分解,其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重新回到大气中。
(2)目前温室效应日趋严重是因为大气中的________含量不断增加,所以我们要倡导低碳生活,应该积极实践低碳减排,请你献计献策,说说低碳减排的一些具体措施?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一项措施)。
答案:(1)光合;动物;呼吸(2)二氧化碳;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粮食,改善能源结构,开发风能和太阳能(答案合理即可)
12.下面是自然界碳循环示意图.
(1)请在图中①至④线上补加“箭头”(其他箭头已画出),以正确表示碳循环各种变化关系.
(2)上图显示:大气中CO2产生途径有多种,其中化工燃料燃烧产生大量CO2,化石燃料主要包括天然气、_________________.
(3)上图显示:大气中CO2消耗途径有____________和被海洋吸收.
(4)下面是大气中CO2含量按目前速度上升的直线图.请根据该图估计:到2050年时,大气中CO2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这比2000年CO2体积分数0.035%增加了________%.
(5)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一个重要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上图CO2生产生和消耗途径,对此,你提出2条建议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人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所以我们应大量的植树造林,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
答案:(1)(2)(3)指向大气中的CO2,(4)指向大树(2)煤和石油(3)光合作用(或被绿色植物吸收)(4)0.043;0.008(5)温室效应(或大气温度升高,或全球变暖,)(1)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气体的排放(或开发绿色能源)(2)植树造林(或禁止乱砍乱伐)
13.如图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后回答:
(1)自然界CO2的来源途径有?(任写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CO2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等,不利影响有?(任写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降低空气中CO2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CO2排放,二是增加CO2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CO2的方式或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图片信息,自然界的来源途径有化石(或矿物)燃料燃烧和动植物呼吸等.(2)二氧化碳是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此外还有甲烷、臭氧、氟利昂等,产生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对环境的主要不利影响.(3)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且植树造林是我们容易做到的消耗的方式或途径.
答案:(1)化石燃料燃烧(或动植物呼吸等);(2)温室效应(或温室效应的具体表现等均可);(3)植树造林(种草等均可).
14.(1)有观点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提高大气温度,导致温室效应.如图是科学家对1955-1995年期间地球大气的一个观测结果,你认为这个结果是否支持上述观点?请先判断,再写出判断依据在______________.
物质
大气中的含量(体积百分比)
温室效应指数
H2O(水蒸汽)
1
0.1
CO2(二氧化碳)
0.03
1
CH4?(甲烷气体)
0.0002
30
(2)上表中的“温室效应指数”指以二氧化碳为相对标准,测定一定大气压下每单位体积的气体所吸的热量.表中展示了部分气体数据,据此可得出,水蒸汽对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要比甲烷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支持,因为在总体上,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温度越高或总体上,温度随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而升高.(或 不支持,因为在某些年份如年或1977年等二氧化碳浓度与温度的关系是背离的.(2)上表中的“温室效应指数”指以二氧化碳为相对标准,测定一定大气压下每单位体积的气体所吸的热量.表中展示了部分气体数据,据此可得出,水蒸汽对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要比甲烷气体大.?
答案:支持,因为在总体上,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温度越高或总体上,温度随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而升高.(或 不支持,因为在某些年份如1955至1995年或1977年等二氧化碳浓度与温度的关系是背离的.大
15.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转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观察下列图表,氧元素在人体、海水、空气、地壳4种体系中,质量分数最高的为__________(填体系的名称).
人体主要元素含量表
海水主要元素含量表
元素名称
质量分数%
元素名称
质量分数%
氧
65.0
氧
86.0
碳
18.0
碳
10.3
氢
10.0
氢
1.8
氯
3.0
氯
1.0
钙
2.0
钙
0.13
(2)下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从①至⑥中选择序号填空,消耗氧气的有________
__________,产生氧气的有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标号)
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永远不变;????????b.空气中的氧处于动态平衡;
c.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越高越好;????????d.氧气有百利而无一害.
解析:(1)从图表中看出,人体中氧元素占,海水中占,空气中占,地壳中占,质量分数最高的是海水;(2)氧气的来源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有动植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烧、金属锈蚀等,故消耗氧气的有(1)(2)(4)(5),产生氧气的有(3)(6);3)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基本不变,故a错误;b.空气中的氧既有消耗,又有获得,但空气中氧气含量基本不变,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故b正确;c.空气中氧气浓度太高也会使人和动植物中毒,故c错误;d.氧气会使金属锈蚀,会使燃料爆炸等,故d错误;故选b
答案:(1)海水(2)(1)(2)(4)(5);(3)(6)(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