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第三章 第2课时 氧化和燃烧 讲义(含解析)(教育机构专用)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第三章 第2课时 氧化和燃烧 讲义(含解析)(教育机构专用)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30 09:1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氧化和燃烧
教学目标:1.认识“氧化”这一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2.列举燃烧的条件,明确灭火的方法;
3.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教学重点:1.氧化现象及其概念;2.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措施。
教学难点:1.氧化现象及其概念;2.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措施。
常考点:1.氧化现象及其概念;2.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措施。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氧化反应
1.概念:物质跟氧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2.氧化物。
知识点二: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温度到达着火点、充足的助燃物。
考点三:灭火与火灾自救
1.灭火方法:撤出可燃物、隔绝空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2.火灾自救。
二、重难点突破
考点1.氧化反应
1.定义:物质跟氧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2.类型:A缓慢氧化:氧化过程中进行得非常缓慢,甚至在短期内不易察觉,如钢铁生锈,生物呼吸作用等。
B剧烈氧化:氧化过程进行得很剧烈,如硫、铁磷等物质的燃烧。
注:(1)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不能将氧改为氧气,否则会将氧化反应的范围缩小。
(2)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3)在氧化反应中具有氧化性,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叫氧化剂。
(4)氧化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例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图示表示氧气的几种用途,其中一种与其他三种所利用的原理有所不同的是( )
A. B.C.D.
变式训练一:下列物质(a)二氧化碳?(b)高锰酸钾?(c)液氧??(d)矿泉水??(e)?氯化钾?(f)食盐水??(g)空气???。请在以下空格中填写有关物质的标号:
(1)含有氧分子的是_______________;
(2)不含有氧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
(3)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
(4)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
考点2.燃烧的条件
1.燃烧: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
 A条件:a有可燃物;b要有助燃剂,常用助燃剂为氧气;c温度达到该可燃物的着火点。
2.爆炸:如果燃烧以极快的速度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瞬间积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剧的膨胀,就会引起爆炸。
 A分类:a燃烧引起的爆炸,实质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气体在有限空间内急剧膨胀,引起爆炸,是化学反应。
 b在有限空间内气体受热膨胀引起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如车胎爆炸。
3.自燃: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热,就会越积越多,使温度逐渐升高,当温度升高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如果再遇上充足的氧气,物质会自发的燃烧起来。这种由缓慢引起的自发燃烧叫自燃。
4.常见的自燃:一些着火点较低的可燃物,如粮食、麦秆、煤炭和棉纱等,如果堆放不合理,空气不流通,时间久了极易自燃,引发火灾。
例2:“魔棒点灯”趣味实验的操作为: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
滴加2至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你认为
酒精灯能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 ( ? )
A: “魔棒”具有神奇的功力使酒精灯点燃
B: 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使酒精自发燃烧
C: 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D: 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能自发燃烧
变式训练一: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引发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 )
A: 提供可燃物 B: 提供氧气
C: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变式训练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如下图:

图一观察到铜片上白磷燃烧并产生白烟,红磷不燃烧.水中白磷没有明显现象.说明燃烧条件
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二观察到_______________,说明可燃物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还需要有氧气存在才能燃烧.
燃烧除了以上两个条件外,最重要的条件是该物质必须是可燃物,请在图二实验中增加对比实验加以说明.该实验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3.灭火与火灾自救
1.灭火原理:A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
B使可燃物与空气(氧气)隔离;
C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注:灭火时降低的是可燃物的温度而不是可燃物的着火点。
只要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即可达到灭火目的。
例3:下列灭火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①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应采取的最佳灭火措施是端下油锅②柴草着火,用水泼灭③熄灭酒精灯,最好用嘴吹灭④电器着火,应当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⑤汽油着火时应立即用水浇灭⑥泼在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应用湿抹布盖灭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③⑤
变式训练一:世界上每年有上万家庭发生火灾,造成了极大损失,如果掌握一些家庭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就能避免火灾。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用明火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C.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D.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
变式训练二:(1)?火灾会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如果我们的住房着火,是否要
打开所有的门窗?为什么?从火灾中逃生时,常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其?主要作用?是什
么?
(2)2003?年全国发生多起煤矿的矿井里瓦斯爆炸和矿井塌方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引起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为了防止瓦斯爆炸,煤矿的矿井里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三、优化与提高
(一)选择题
1.下图所示对比实验主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 )

A: 氧气 B: 可燃物
C: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D: 以上都是
2.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1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B.?图1水下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C.?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D.?图1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水下的白磷与氧气隔绝
3.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B.风助火威——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
C.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下列灭火的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①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应采取的最佳灭火措施是盖上锅盖
②秸秆,柴草着火,最好用嘴吹灭
③熄灭酒精灯,最好用嘴吹灭
④电器着火,应当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⑤汽油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⑥撒在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应用湿的抹布盖灭。
A. ②④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①③⑥
5.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B. 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
C. 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
D. 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
6.归纳与反思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下图所示是教科书的一幅插图,“点燃”两字是某同学做的听课笔记。下列几位同学复习时对图中蕴含知识的归纳错误的是( )

A.此反应为H2?+ Cl22HCl,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1:1:2
C.生成物易溶于水,所得溶液pH<7
D.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但必须有助燃物质
7.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已知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发现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白磷着火燃烧.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
B. 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
C. 烧杯中热水的作用只是使白磷Ⅱ与氧气隔绝
D. 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8.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时一定都可发生燃烧
B.燃烧、缓慢氧化、爆炸等一定都是氧化反应
C.室内燃气大量泄漏时应立即立即打开换气扇通风
D.室内起火烟雾较浓,逃离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
(二)非选择题
9.水晶和宝石备受人们的关注.
无色的水晶是由二氧化硅(SiO2)组成的,如果其中混入了碳酸锰(MnCO3),就变成了玫瑰红色.宝石是由氧化铝组成,其中若掺有氧化亚铁和二氧化钛,就变成了蓝宝石;若掺有三氧化二铬(Cr2O3)就变成了红宝石.
(1)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
A.MnCO3 ,Na2SO4,KNO3 B.SiO2 ,CaO,Na2O,CO2,CuO
C.S,C,P,Cu D.O2,O3 E.H2O,H2SO4,HNO3
Cr2O3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
(3)氧化亚铁的化学式为      .
10.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钾遇水生成H2和KOH,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11.为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某同学进行了探究实验:

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到蘸酒精的棉花燃烧,另一个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如图1所示:将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可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
(3)如图2所示:在燃着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过一会儿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红磷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当你到商店买灯泡时,只要细看一下在灯泡的玻璃柱和钨丝的金属丝上有没有一红色的东西--红磷,就可以简单地识别灯泡的质量.你能说出其中的奥秘吗?
13.茶叶、肉松、膨化食品等常采用真空充气包装,即将食品装入包装袋,抽出包装袋内空气,再充入防止食品变质的气体,然后封口。真空充气包装能使食品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防止食品受压而破碎变形。

【提出问题】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验证】可能是氮气(N2),实验初步验证的方法及现象:???????????? ????。
充入的气体还可能是:①?? ??,①? ???。
你认为对食品充入的气体应该有什么要求??????? ??????????(至少写两点)。
第2课时 氧化和燃烧
教学目标:1.认识“氧化”这一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2.列举燃烧的条件,明确灭火的方法;
3.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教学重点:1.氧化现象及其概念;2.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措施。
教学难点:1.氧化现象及其概念;2.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措施。
常考点:1.氧化现象及其概念;2.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措施。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氧化反应
1.概念:物质跟氧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2.氧化物。
知识点二: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温度到达着火点、充足的助燃物。
考点三:灭火与火灾自救
1.灭火方法:撤出可燃物、隔绝空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2.火灾自救。
二、重难点突破
考点1.氧化反应
1.定义:物质跟氧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2.类型:A缓慢氧化:氧化过程中进行得非常缓慢,甚至在短期内不易察觉,如钢铁生锈,生物呼吸作用等。
B剧烈氧化:氧化过程进行得很剧烈,如硫、铁磷等物质的燃烧。
注:(1)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不能将氧改为氧气,否则会将氧化反应的范围缩小。
(2)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3)在氧化反应中具有氧化性,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叫氧化剂。
(4)氧化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例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图示表示氧气的几种用途,其中一种与其他三种所利用的原理有所不同的是( )
A. B.C.D.
解析:急救,登山和潜水所利用的原理都是供给呼吸,而电焊则是利用了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
答案:D
变式训练一:下列物质(a)二氧化碳?(b)高锰酸钾?(c)液氧??(d)矿泉水??(e)?氯化钾?(f)食盐水??(g)空气???。请在以下空格中填写有关物质的标号:
(1)含有氧分子的是_______________;
(2)不含有氧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
(3)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
(4)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液氧与空气中含有氧气,也就是含有氧分子;氯化钾中没有氧元素;矿泉水、食盐水和空
气中含有多种物质;二氧化碳是氧化物.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g;e;dfg;a
答案:(1)cg;(2)e;(3)dfg;(4)a。
考点2.燃烧的条件
1.燃烧: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
 A条件:a有可燃物;b要有助燃剂,常用助燃剂为氧气;c温度达到该可燃物的着火点。
2.爆炸:如果燃烧以极快的速度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瞬间积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剧的膨胀,就会引起爆炸。
 A分类:a燃烧引起的爆炸,实质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气体在有限空间内急剧膨胀,引起爆炸,是化学反应。
 b在有限空间内气体受热膨胀引起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如车胎爆炸。
3.自燃: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热,就会越积越多,使温度逐渐升高,当温度升高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如果再遇上充足的氧气,物质会自发的燃烧起来。这种由缓慢引起的自发燃烧叫自燃。
4.常见的自燃:一些着火点较低的可燃物,如粮食、麦秆、煤炭和棉纱等,如果堆放不合理,空气不流通,时间久了极易自燃,引发火灾。
例2:“魔棒点灯”趣味实验的操作为: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
滴加2至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你认为
酒精灯能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 ( ? )
A: “魔棒”具有神奇的功力使酒精灯点燃
B: 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使酒精自发燃烧
C: 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D: 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能自发燃烧
答案:C
变式训练一: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引发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 )
A: 提供可燃物 B: 提供氧气
C: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空气(氧气)接触和达到着火点,烟头在火灾中的作用是可
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故C项正确。
答案:C
变式训练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如下图:

图一观察到铜片上白磷燃烧并产生白烟,红磷不燃烧.水中白磷没有明显现象.说明燃烧条件
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二观察到_______________,说明可燃物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还需要有氧气存在才能燃烧.
燃烧除了以上两个条件外,最重要的条件是该物质必须是可燃物,请在图二实验中增加对比实验加以说明.该实验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水中白磷剧烈燃烧;(3)热水中放入一粒小
石头,并向小石头通入氧气.小石头不燃烧
考点3.灭火与火灾自救
1.灭火原理:A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
B使可燃物与空气(氧气)隔离;
C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注:灭火时降低的是可燃物的温度而不是可燃物的着火点。
只要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即可达到灭火目的。
例3:下列灭火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①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应采取的最佳灭火措施是端下油锅②柴草着火,用水泼灭③熄灭酒精灯,最好用嘴吹灭④电器着火,应当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⑤汽油着火时应立即用水浇灭⑥泼在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应用湿抹布盖灭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③⑤
解析: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用锅盖盖住着火的油锅隔绝氧气,会使油因不能与氧气接触
而熄灭;柴草着火,用水浇灭,可以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一下;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冒盖
灭;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汽油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实验桌上的酒精
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可以,所以①③⑤的灭火方法不正确.
答案:A
变式训练一:世界上每年有上万家庭发生火灾,造成了极大损失,如果掌握一些家庭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就能避免火灾。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 用明火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C: 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D: 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
解析:A项,油锅着火可以盖上锅盖,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项正确;B项,
明火可能引燃液化气发生火灾,故B项错误;C项,水可以导电,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
不能用水灭火,故C项错误;D项,室内着火不能开门窗,开门窗会为火源提供充足的氧
气,使其燃烧更旺盛,故D项错误。
答案:A
变式训练二:(1)?火灾会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如果我们的住房着火,是否要
打开所有的门窗?为什么?从火灾中逃生时,常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其?主要作用?是什
么?
(2)2003?年全国发生多起煤矿的矿井里瓦斯爆炸和矿井塌方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引起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为了防止瓦斯爆炸,煤矿的矿井里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答案:(1)?不需要,因为打开所有门窗,会使室内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更多的氧气,燃烧
就会更旺,容易造成火势蔓延.为防止燃烧产生的烟尘吸入体内(2)(?开放性答题?)?关闭非法
开采的小煤矿;矿井内要有良好的通风环境;教育工人合理操作,严禁烟火等.
三、优化与提高
(一)选择题
1.下图所示对比实验主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 )

A: 氧气 B: 可燃物
C: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D: 以上都是
解析:燃烧的条件是: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由图中装置可知,白磷与氧气充分接触,不同的是两块白磷的温度,一块在热水中,一块在冷水中,对比实验主要探究的是,在有氧气的前提下,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才能燃烧,故C项正确。
答案:C
2.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1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B.?图1水下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C.?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D.?图1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水下的白磷与氧气隔绝
解析:A、红磷是可燃物,图1中铜片上的红磷是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不能燃烧,故A错误;B、图1中水下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故B错误;C、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热水不能提供这样高的温度,所以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不能观察到燃烧现象,故C错误;D、在此实验中我们用热水给白磷和红磷提供热量,使温度能达到白磷的燃点,又使水下的白磷与氧气隔绝,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D
3.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B.风助火威——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
C.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D
4.下列灭火的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①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应采取的最佳灭火措施是盖上锅盖
②秸秆,柴草着火,最好用嘴吹灭
③熄灭酒精灯,最好用嘴吹灭
④电器着火,应当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⑤汽油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⑥撒在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应用湿的抹布盖灭。
A. ②④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①③⑥
答案:C
5.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B. 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
C. 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
D. 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
解析:A. 火柴梗竖直向上时,不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而不是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故错误。B. 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和受到热气流带来新鲜空气的助燃,故正确;C. 蜡烛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熄灭的原因是:金属是热的良导体,把产生的热量迅速向四周传导,使温度降低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故正确;D. 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的燃烧,故正确.
答案:A
6.归纳与反思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下图所示是教科书的一幅插图,“点燃”两字是某同学做的听课笔记。下列几位同学复习时对图中蕴含知识的归纳错误的是( )

A.此反应为H2?+ Cl22HCl,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1:1:2
C.生成物易溶于水,所得溶液pH<7
D.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但必须有助燃物质
答案:B
7.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已知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发现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白磷着火燃烧.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
B. 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
C. 烧杯中热水的作用只是使白磷Ⅱ与氧气隔绝
D. 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答案:CD
8.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时一定都可发生燃烧
B.燃烧、缓慢氧化、爆炸等一定都是氧化反应
C.室内燃气大量泄漏时应立即立即打开换气扇通风
D.室内起火烟雾较浓,逃离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9.水晶和宝石备受人们的关注.
无色的水晶是由二氧化硅(SiO2)组成的,如果其中混入了碳酸锰(MnCO3),就变成了玫瑰红色.宝石是由氧化铝组成,其中若掺有氧化亚铁和二氧化钛,就变成了蓝宝石;若掺有三氧化二铬(Cr2O3)就变成了红宝石.
(1)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
A.MnCO3 ,Na2SO4,KNO3 B.SiO2 ,CaO,Na2O,CO2,CuO
C.S,C,P,Cu D.O2,O3 E.H2O,H2SO4,HNO3
Cr2O3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
(3)氧化亚铁的化学式为      .
解析:(1)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已知O的化合价为-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x+(-2)×3=0,解得x=+3?;(3)已知铁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可知氧化亚铁的化学式为FeO。
答案:(1)B?(2)+3?(3)FeO
10.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钾遇水生成H2和KOH,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1)图二中磷放入密闭的试管中,可以防止燃烧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环境,而图一的燃烧产生直接排入空气;取出的试管壁上有水,应擦干后再进行加热,以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减少污染(环保);擦干.
(2)试管内应为空气或氧气,以满足磷燃烧所需要的氧气;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氧气(空气).
答案:减少污染(环保) 擦干 氧气 放热 ═
11.为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某同学进行了探究实验:

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到蘸酒精的棉花燃烧,另一个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如图1所示:将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可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
(3)如图2所示:在燃着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过一会儿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1)小棉花球蘸水后,因水不可燃,反而会蒸发吸收热量,所以温度达不到棉花的着火点,不会燃烧;而小棉花球蘸酒精后,酒精是可燃物,在酒精灯上被点燃后会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引发棉花球燃烧,因此实验的结论是燃烧的物质必须是可燃物;如果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时间较长,棉花球上的水分蒸发,当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蘸水的棉花球也燃烧了;(2)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在燃着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过一会儿蜡烛将熄灭,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答案:⑴燃烧需要可燃物 ; 蘸水的棉花也燃烧;⑵乒乓球碎片先燃烧 ;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⑶蜡烛熄灭; 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12.红磷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当你到商店买灯泡时,只要细看一下在灯泡的玻璃柱和钨丝的金属丝上有没有一红色的东西--红磷,就可以简单地识别灯泡的质量.你能说出其中的奥秘吗?
解析:红磷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除去灯泡内空气中的氧气,防止灯丝氧化,只要是灯泡内有这点红色物质存在,可基本判断灯泡没有漏气,从而判断灯泡质量较好.白枳灯里的乌丝会因为通电发光发热产生升华,而升华的气体在遇到冰冷的灯壁又会凝华,灯壁变黑.所以在相同的电压下会比较暗.
答案:灯泡内的红磷有除去灯泡内空气中的氧气,防止灯丝氧化,只要检验的灯泡内有这点红色物质存在,可基本判断灯泡没有漏气,灯泡质量较好,否则灯泡质量可能较差.白枳灯里的乌丝会因为通电发光发热产生升华,而升华的气体在遇到冰冷的灯壁又会凝华,灯壁变黑.所以在相同的电压下会比较暗。
13.茶叶、肉松、膨化食品等常采用真空充气包装,即将食品装入包装袋,抽出包装袋内空气,再充入防止食品变质的气体,然后封口。真空充气包装能使食品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防止食品受压而破碎变形。

【提出问题】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验证】可能是氮气(N2),实验初步验证的方法及现象:???????????? ????。
充入的气体还可能是:①?? ??,①? ???。
你认为对食品充入的气体应该有什么要求??????? ??????????(至少写两点)。
解析:证明氮气可根据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具体实验方法和现象为:取样,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无明显现象,然后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若火焰熄灭则为氮气,若火焰不熄灭则不是氮气;二氧化碳或稀有气体也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故充入的气体还可能是二氧化碳或稀有气体;对食品充入的气体应该要保证无毒无害,不和食物反应,要既能防腐又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答案:取样,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无明显现象,然后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若火焰熄灭则为氮气,反之则不是;①二氧化碳; ②稀有气体;无毒、不和食物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