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轻谁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不同的物体轻重不同,物体的轻重是可以测量的。
知道可以通过预测、掂量、称量等方法来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称量比预测和掂量能更准确的比较物体的轻重。
知道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大小相同的物体,它们的轻重可能不同。
2.科学探究目标
会使用简易天平,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
会用一定的方式记录不同物体的轻重。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预测、掂量中发现问题,进一步增强探究物体轻重的欲望,并寻求科学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工具能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认识到掂量、称量等方法的准确程度不同。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2)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2.教学难点:借助简易天平称重物时,需找到合适的标准物。用称量的办法进行快速合理的测量并记录。
【教学准备】
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小橡皮、大橡皮各十二份,简易天平12台(含称量盘)、同样大小的长尾夹若干、大小一样的陶瓷、塑料碗碟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3min)
1.激趣导入:PPT上出示海绵宝宝图片,海绵宝宝会进行语音播报:小朋友们,大家好!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利用声音提示,复习上节课认识的物体),然后再播放它和派大星的音频对话
(派大星:海绵宝宝,你看小朋友多厉害!那你知道这些谁重谁轻吗?
海:我觉得大橡皮擦最重,乒乓球最轻。
派大星:不不不!我觉得塑料块比大橡皮擦重,大橡皮比小橡皮重。小橡皮比木块重。
海:哼!你肯定是错了!
派大星:不,就是塑料块比大橡皮重。)
2.老师顺势引导你们觉得怎么哪个重哪个轻呢?出示课题:谁轻谁重
设计意图:调查学生对比较轻重方法的原有认知水平,了解学习前的概念掌握程度,为认识并实践科学的较方法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二、探索1:预测物体的轻重(6min)
1.老师现场出示五个物体:乒乓球、大小差不多大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让学生预测它们的大小如何。(提示学生只能用眼睛观看)(1min)
设计意图:让学生有一个意识:实验之前需预测。
2.安排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预测排序结果并记录下来。排序方法采用先提问“我们怎样记录在我们的实验单上呢,可以找谁来帮忙呢?”引导学生讨论记录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将学生讨论的方法统一为一种,比如用数字表示轻重,数字越小,表示越轻,即学生认为最轻的物体,就用1表示,认为第二轻的,用2表示,最重的,用5表示。(教师需强调1至5依次排序)(3min)
3.让学生分组汇报自己的预测结果,老师及时把序号填写在黑板班。鼓励学生说说预测的理由。(2min)
学生回答时,老师快速选取两组数据填写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有一个认知:两组数据不一样。激发他们思考用其他办法去探究。
4.对比不同小组的不同答案,引出排序的结果不一样。
设计意图:借此活动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比如,对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现状但大小不同的橡皮,它们轻重学生是如何判断的。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继续指导、落实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
三、探索2:掂量物体的轻重(8min
)
1.过渡语:大家对五个物体的轻重预测不同,我们学习观察的时候,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用什么?(1min)
学生可能会说手掂、手摸等。
确定掂一掂的方法,比较它们的轻重。
2.微课介绍掂量的方法,并介绍记录位置。(1min)
3.学生开始掂量物体的轻重(3min)
3.用数字1-5记录,最轻的用1表示,最重的用5表示。
4.汇报交流(2min)
5.板书几个组不同的结果,引出掂量得出的结果还是不能统一。(1min)
四、探索3:称量物体的轻重(18min)
(1)如果在探索2看到学生用制作简易“跷跷板”,鼓励学生创新。过渡语:刚刚老师看到有同学制作简易的“跷跷板”,非常聪明,今天我带来了它的升级版——简易天平。如没有同学使用,就问道:我们可不可以利用什么工具使我们的结果更准确呢?(1min)
(2)首先要确定标准物。让小朋友自己先想办法怎么利用天平称轻重。他们会想到两两比较,这时老师引导问:“他们两个之间相差多少?”学生会回答不知道。老师就提示找一个标准物来代替。让小朋友讨论用大的乒乓球,重的乒乓球,小的长尾夹来选择,并追问为什么?让他们明白应该选择比较轻的、小的、容易放在盘子中的物体作为称量的标准物。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证明,长尾夹的大小和轻重比较适合作为标准物。(这里考虑选择长尾夹是因为比长尾夹更快,也能测出来结果)(4min)
(3)微课演示天平使用的方法:说明称重方法。将一个物体放在简易天平的左端,在天平的右端逐个放入长尾夹(虽然这里不强调“左物右码”,但仍学生养成“左物右码”的习惯),直到天平平衡。数出放入的长尾夹数量,根据长尾夹的数量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记录称量结果。称量后,学生要根据长尾夹的个数来给5个物体的轻重排序并记录下来。(2min)
儿歌:小天平,先放平。实验前,看两臂。实验物,比一比。谁最重,谁就低。左物右夹,请牢记!
(4)开始动手测量。(6min)
(5)交流汇报,五种物体的轻重达成共识。(5min)
在称量的时候,学生会用到很多方法。比如:找最轻的先称,再放第二轻的物体(此时不需要把开始的长尾夹取出,直接往里面加)有同学会找最重的先称,依次放第二重的东西。有同学会找中间的参照物,比如小橡皮,其他的依次比较。老师小结,实验时需优化实验步骤。
(6)将小组测量结果写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让小组把称量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为后续的集体研讨做准备。通过自己动手称量物体重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记录数据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习惯和态度。
五、研讨
通过观察三种比较轻重的方法中,“哪种方法的排序结果更准确”,从而转入对不同测量方法准确程度的探讨。预测是猜的,不太准确;用简易天平称量是比较准确、比较科学的方法。让他们感受利用工具带来的便利。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发现,不同的人预测的结果可能不同,甚至差异会比较大,因此预测是不可靠的。第二种方法是根据掂量的方法判断轻重,这种方法需要两两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掂量的方法仍然是依靠人的感觉,当物体的轻重差不多时,会出现不同的判断结果;而且这种方法的操作次数比较多,当有更多的物体时,操作会更麻烦,结果会更不准确。第三种方法是用同样大小的长尾夹作为标准物测量,测量后记录长尾夹的个数,这样得出的结果不仅比较精确,而且适合测量更多的物体。
拓展(根据课堂时间而定)
教师出示两个碗碟形状相似、大小相同,让学生观察,一样重吗?再找一位小助手现场验证预测结果。问其形状相似、大小相同,为何质量相差很大的原因。为了巩固这一知识点,可以让学生再回到刚刚测量的木块和塑料块上。验证“大小相同材质不同的物体,轻重可能不同”概念。
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讨论“大橡皮”和“小橡皮”质量上的区别。指向“材质相同,体积大,质量也大”这一概念。
设计意图:问题指向核心概念“大小相同材质不同的物体,轻重可能不同”,比较出“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大小相同的碗,它们的轻重有可能不同”。
【板书设计】
2谁轻谁重
预测结果
掂量结果
称量—简易天平
乒乓球
木块
塑料块
小橡皮
大橡皮
设计意图:1、更直观对比数据的差异性。
2、给学生一个示范作用。
3、顺序与活动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