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2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2、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的主要原因,了解其综合整治措施;
3、了解新工业区的兴起和分布,了解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特点、条件、分布。
学习目标
鞍山钢铁集团前身为1916年日伪时期建立的鞍山制铁所和昭和制钢所,在1948年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攻造和基本建设后,成为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企,被喻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
“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
新京报记者与一位鞍钢中层干部刚见面,他就开门见山地说。“鞍钢就是现在中国国有钢铁产业的一面镜子,体制落后,成本高昂,亏损惨重,已经到了不得不痛下决心改革的地步!”上述鞍钢中层干部说。
新京报记者从多位鞍钢员工处证实,鞍钢集团去年年底发布文件称,比照世界先进钢铁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到2018年,鞍钢集团用工总量控制在10万人以内。
从辉煌到衰落,鞍钢到底发生了什么?
新课导入
美国·东北部
中国·辽中南
德国·鲁尔区
英国中部
1、传统工业的分布和特点
传统工业区
1、传统工业的分布和特点
传统工业区
一个核心:大型企业
两个区位条件:煤、铁资源
三个问题:原料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
四个典型地区: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
五个工业部门: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
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位于德国中西部,地处欧洲十字路口,又在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内,邻近法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等国的工业区。
2、德国鲁尔工业区
德国
水上运输发达
鹿特丹
利珀河
鲁尔河
水源充足
①鲁尔区早期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铁
路
和
公
路
发
达
区内铁路是欧洲最密集的铁路网,占全国近1/5,从巴黎通往北欧和东欧的铁路,由本区穿过。鲁尔区公路汽车行驶的密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一倍,达每公里55辆。公路和高速公路四通八达。
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
鲁尔区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开采量约220亿吨,占全国的90%。
鲁尔区·
煤矿
法国·洛林铁矿
法国铁矿蕴藏量约为70亿吨,其中约80%位于东北部的洛林地区。洛林铁矿曾是欧洲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基地。
靠近法国洛林铁矿
广阔的市场
德国以及西欧工业发达,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鲁尔区
德国
自然条件:煤炭资源丰富
离铁矿区较近
水源充沛
社会经济条件:水陆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①鲁尔区早期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②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20世纪50年代以后)
丰富的煤炭
煤炭工业
钢铁工业
电力工业
化学工业
机械工业
铁矿运入
丰富水源
鲁尔区的工业部门主要是采煤、钢铁、化学和机械制造工业,其中以煤炭
工业为基础,钢铁工业为主导,高度集中于少数工业部门,生产结构单一,
某一工业部门的衰落,将会引起全区生产的衰落。
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下降。
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
②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20世纪50年代以后)
炼钢需煤量变化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开采成本增加
②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20世纪50年代以后)
2016年
粗钢生产国排名
排名
国家
产量
1
中国
808.4
2
日本
104.8
3
印度
95.6
4
美国
78.6
5
俄罗斯
70.8
6
韩国
68.6
7
德国
42.1
8
土耳其
33.2
产钢、出口钢国家越来越多
钢铁替代品的广泛使用
世界性钢铁过剩
②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20世纪50年代以后)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18世纪60年代
第一次技术革命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40年代
?至今
第二次技术革命
第三次技术革命
棉纺织业
煤炭部门
化学工业
钢铁工业
石油开采业
信息、生物、材料、空间、海洋、能源为主导的高技术产业
②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20世纪50年代以后)
②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20世纪50年代以后)
环境问题突出
世界
变化
生产结构单一
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
煤炭储量逐步减少
德国自身
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
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世界性钢铁过剩
产钢、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
钢替代品的广泛使用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②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材料1
对那些生产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差的煤矿企业进行关闭,鲁尔区的煤矿数量从1957年的140座减至7座;21家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合并为8家,钢铁厂从26个减少到4个,从业人员也从35万下降至7.5万
。
减少煤炭、钢铁企业数量,扩大单个厂矿的生产规模。
工业布局向西部拓展,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
③鲁尔区整改措施
鲁尔区·
煤矿
法国·洛林铁矿
荷兰·
鹿特丹
材料2
鲁尔区的北威州规定:凡是生物技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在当地落户,将给予大型企业投资者28%、小型企业投资者18%的经济补贴。目前北威州从事数据处理、软件及信息服务的企业就超过11万家,电信公司380多家,其中的绝大多数位于鲁尔区内。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③鲁尔区整改措施
www.yourwebsite.com
材料3
鲁尔区现有300多个博物馆,8个大型主题公园,在区内每年要开展2500多个活动,原先的“大煤坑”变身成为一个巨大的文化区、聚会区。鲁尔区的奥伯豪森市在废弃厂区上建起一座综合商业体,集购物中心、美食街和体育中心等于一身,成为欧洲规模较大的购物旅游中心,吸引了来自周边荷兰等国的游客。
发展文教、旅游、商业等第三产业
③鲁尔区整改措施
优化环境:使用清洁能源;扩大绿化面积。
材料4
欧洲最大、最先进的太阳能电池发电厂在鲁尔区的格尔森基尔欣,这座发电厂每年可生产10万千瓦时的电能。区内共有绿地面积约75000平方米,还兴建了大量风景优美的产业园区,吸引企业来落户,让企业人员感觉“在公园里上班”。
③鲁尔区整改措施
重振措施
调整工业结构
调整工业布局
发展第三产业
优化环境
①减少煤炭、钢铁企业数量,扩大单个厂矿的生产规模
②新建技术水平高的电子、石化等部门的中小企业
①工业布局向西拓展
②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
①发展科技和教育
②发展金融服务业、工业旅游
①建立完善的污染处理系统,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等的排放
②使用清洁能源
③鲁尔区整改措施
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接近市场。
(1)辽中南工业区有哪些区位优势?
④中国辽中南工业区与鲁尔区区位条件的异同
(2)影响辽中南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比较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区位条件的异同。
与德国鲁尔区相比,两个重工业区煤炭资源、交通、市场条件都很优越,但是鲁尔区内铁矿资源不丰富,辽中南水源供应紧张。
资源条件是辽中南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3)辽中南还面临哪些问题?
资源枯竭
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设备陈旧
产品老化,市场竞争力差
大型国有企业负债过重
⑤鲁尔区对我国传统工业区(如辽中南)的借鉴意义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传统的工业部门,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压缩耗能多、耗水多的工业,保证轻、重工业平衡发展;
进一步发挥铁路运输优势,大力发展综合运输体系,保障便利的交通;
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
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TEXT
HERE
新工业区
1、世界上主要的新兴工业区
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日本“硅岛”(九州岛),英国苏格兰地区等。
2、
如何理解新工业区的“新”?
时间新:大多自20世纪50年代后(新技术革命开始后)开始形成
地区新:一般形成于乡村地区,且没有传统工业区的区位优势,尤其
表现在既不接近原料产地,也不接近消费市场
组织形式新:企业规模小,以灵活多变的中小企业为主
①分布:东北部和中部地区(第三意大利)
3、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西北部传统工业区
第一意大利
落后的南部工业化尚未普及
第二意大利
输入内容
输入内容
25%
31%
13%
41%
大批廉价
劳动力
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
发达的银行
信贷体系
政府的大
力支持
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
小城镇用地
用水方便
交通运输
方便
②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形成条件
(1)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
(2)萨索洛的工业小区的生产—销售—服务网络
(3)优势:实现了规模经济生产;有助于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
③意大利新工业区发展模式
骨干企业
瓷砖生产
支柱性企业
设备制造
服务性企业
专业咨询公司、金融企业、专业仓储运输公司、商业营销企业
辅助性企业
生产模具、釉料、包装材料等
服务性机构
专业研究中心、工业联合会、培训机构
①生产规模:
②工业部门:
以中小企业为主
以轻工业为主
③工业类型:
集中了大量同类相关企业
④生产水平:
生产高度专业化
⑤工业分布:
大多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工业生产分散,资金分散。
“小、轻、同、专、散”
④意大利工业生产的特点
分散
⑤意大利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比较
工业区
意大利新工业
传统工业
生产规模
主要工业部门
生产过程
资本集中程度
工业分布
以大型企业为主
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重工业
轻工业
集中
分散
低
高
集中
分散
温州商品产销基地
4、意大利新兴工业与温州乡镇企业的异同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温州
相同点
有大批廉价劳动力,企业规模小,以轻工业为主,企业生产高度专业化,资本集中程度低
不
同点
模式
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通过生产——销售——服务网络,不同企业密切联系协作,共同形成巨型企业集团
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区域经济格局,同种产品之间的生产联系不密切,形成多家企业竞争的局面,规模效应大减
发展条件
银行信贷体系发达;社会服务机构完善;交通运输便利;用水、用地方便
商品手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山区为主、平原少,人多地少,用地紧张
4、意大利新兴工业与温州乡镇企业的异同
(1)加强技术投入、企业之间联系和协作
(2)杜绝恶性竞争
(3)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4)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的技术
文中指出温州乡镇企业发展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要促进温州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妥善解决这些问题。请你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5、“公园式的工业区”——美国硅谷
高技术工业
传统工业
科技人员比例
产品增加值
生产增长速度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
投入中的研究开发费用
高
低
高
低
快
慢
短
长
多
少
①高技术工业特点
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
②“硅谷”崛起的主要因素
气候宜人: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居住
②“硅谷”崛起的主要因素
交通便捷:临近旧金山航空港,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②“硅谷”崛起的主要因素
全世界的人才高地:集聚了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大学与产业部门相互依托,教学、科研、生产三者协调发展
斯坦福大学是一所私立大学,其声誉和水平与哈佛不相上下,所以它有“美国西部哈佛”之称。它的建校年代正是美国西部开发、工业革命蓬勃向前发展的时期。
在理科方面,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和电子工程在全美居领先地位。蜚声世界的“硅谷”之兴起,斯坦福大学在当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人说:“没有斯坦福大学,就没有硅谷的今天”。
②“硅谷”崛起的主要因素
市场稳定:美国国防部的军事订货稳定,成为“硅谷”最大、最稳定的客户
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广泛的包容性、推崇创业、宽容失败、鼓励冒险
②“硅谷”崛起的主要因素
硅
谷
土
地
被
占
用
殆
尽
扩
散
美国内地
东南亚
墨西哥
区
位
优
势
劳动力丰富廉价
土地租金低
住房租金低
③“硅谷”企业的扩散
④美国“硅谷”和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异同
典型类型
美国“硅谷”
意大利新工业区
共同点
①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②交通便利;③没有传统工业区位优势;④中小型企业为主
不
同
点
生产结构
高新技术产品
轻工业产品
生产特点
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高
生产过程分散或家庭承包,资本集中程度低
分布特点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周围环境优美的地方
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
劳动力技术条件
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廉价劳动力
政府因素
军事订货
政府的大力支持
①中关村与美国“硅谷”异同
相同点:
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形成也紧邻高校和科研院所,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交通便利。
不同点:
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研发费用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不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尚未形成发达的专业化分工配套体系,市场化制度和法规不够完善和健全。
6、北京中关村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
②中关村科技园的发展优势是什么?存在哪些问题?
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发展拥有雄厚的科技力量。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离市区近,环境质量较差,交通拥挤,用地紧张、地价高;研发费用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不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等。
6、北京中关村
传统工业区
新工业区
典型工业区
德国鲁尔区
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
美国“硅谷”
工业部门
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
瓷砖、自动化设备、食品等
微电子工业
形成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20世纪50年代之后
20世纪50年代以来
区位特征及优势
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较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
无传统工业基础;大批廉价劳动力;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支持
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有高等院校(技术支撑);便捷的交通(机场和高速公路);稳定的军事订货
课堂总结
传统工业区
新工业区
工业区特点
一般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工业集聚而成
以中小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工业大多分散在小城镇、农村
从业人员知识技术水平高;增长速度快;研发费用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存在问题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环境污染严重;用地紧张;交通拥挤
早期企业之间很少联系
土地紧缺,劳动力价格高
整治措施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调整工业布局,降低成本;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繁荣经济;减轻污染,美化环境
重视专业分工和团结协作,形成一个机构完整、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新工厂建到美国内地或东南亚、墨西哥等地
与我国相似地区
东北工业区
温州地区
北京中关村
课堂总结
特色小镇是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的“产、城、人、工”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瑞士东南部的达沃斯作为阿尔卑斯山系海拔最高的小镇,由最初的肺病病患疗养区逐步发展成为欧洲最大高山滑雪场,后又成为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固定会址地,闻名遐迩,是特色小镇的成功典范。现在每年有超过50次的大型国际会议在这个人口仅13万的小镇召开。
当堂练习
1.达沃斯成为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固定会址地的优势是(
)
A.铁路、公路网发达,对外交通便捷
B.高新产业发达,经济基础好
C.各行业顶尖人才汇聚,创新环境好
D.空气质最高,环境非常优美
D
【解析】1.从材料可知,“瑞士东南部的达沃斯作为阿尔卑斯山系海拔最高的小镇,由最初的肺病病患疗养区逐步发展成为欧洲最大高山滑雪场,后又成为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固定会址地”,该地位于阿尔卑斯山区,适合疗养说明空气质量高,环境优美,因此成为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固定会址地。所以选D。
2.特色小镇建设要符合小镇的发展理念,以下符合达沃斯发展方向(
)
A.增加酒店投入,提高接待能力
B.拓宽道路,完善市区道路网
C.扩大城市用地,提供更全服务
D.集约用地,增加建筑物高度
【解析】2.达沃斯以旅游和接待年会为主导产业,外地游客和前来开会人员多,因此应增加酒店投入,提高接待能力。所以选A。
A
当堂练习
3.达沃斯小镇对中国特色小镇建设的借鉴意义是(
)
A.以旅游业为核心,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B.以大城市为依托,承接大城市的产业和资金的转移
C.考虑特色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D.发挥当地产业基础优势,促进相关产业的集聚
C
【解析】3.结合材料可知,“特色小镇是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达沃斯小镇的成功对我国的启示是考虑特色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所以选C。
(2016·上海地理,21~2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而工业区位选择是多种区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据此回答3~4题。
3、以下世界著名工业区中,钢铁、冶金企业主要依靠进口原料、燃料的是( )
A.德国鲁尔工业区
B.中国京津唐工业区
C.日本阪神工业区
D.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4、曾经的杨浦“工业锈带”上,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锈带铮亮”反映了某些区位要素的影响力越来越强,这些要素主要是( )
A.能源与原材料
B.技术与人文环境
C.物流与市场
D.劳动力与土地价格
D
B
当堂练习
D
C
当堂练习
读我国第一个高科技园区——中关村位置示意图,完成6~7题。
6.世界著名公司纷纷落脚此地的主要原因是( )①劳动力和地价便宜 ②优惠的政策条件 ③环境优美,大气质量好 ④人才优势,信息高效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7.欧美日信息技术产业占全球的绝大部分份额,其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优越条件主要表现在( )①环境优美 ②高科技力量和人才优势 ③劳动力工资水平低 ④高速交通的发展优于发展中国家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