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_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1_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05-28 22:4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物质出入细胞 的方式质
扩散
扩散是分子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运动的现象
扩散
红细胞 置于溶液中
浓盐水
生理盐水
清水
连连看
植物细胞 置于溶液中
外界溶液浓度____细胞液的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____细胞液的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____细胞液的浓度
=
<
>
结论:
细胞通过渗透作用是吸水还是失水,取决于细胞质与外界溶液浓度大小进行比较。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物质出入细胞方式 简单扩散 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
运输方向
需要载体
是否耗能
图例
与被运输物质浓度关系
与o2浓度关系
影响因素
特点
实例
物质跨膜运输三种方式的比较
扩散 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
方向
能量
载体
举例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 低浓度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 低浓度
逆浓度梯度
低浓度 高浓度
水 O2、CO2、甘油等脂溶性物质
血浆中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K+进入红细胞Na+出红细胞
水等溶剂分子通过膜的扩散------渗透
注意点:
葡萄糖在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而进入其他细胞(除红细胞)的方式就是主动运输。
非跨膜运输:分为胞吞(内吞作用)与胞吐(外排作用)。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通过小泡)。 不涉及穿过几层膜的问题。
1、离子、小分子物质通过生物膜或磷脂分子的层数
离子、小分子物质以跨膜方式通过生物膜。明确所研究的物质运动的起点和止点→弄清物质通过的方式和经过的结构。此外,还要明确细胞结构中,具有双层生物膜的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核膜(有核孔),具有单层生物膜的结构有细胞膜、液泡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
2、大分子物质、病菌、病毒通过生物膜或磷脂分子的层数
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糖、DNA、RNA等)、病菌、病毒等颗粒性物质不能以跨膜方式通过生物膜,而是以内吞(胞吞)、外排(胞吐)作用通过生物膜。其原理是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能形成小泡包围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过生物膜,所以这些物质通过生物膜时没有穿过生物膜。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的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行物质交换,所以也不穿过生物膜。
细胞中的RNA分子从产生部位到作用场所需要穿过多少层磷脂双分子层 (   )
A.0   B.4   C.5   D.6
人体组织细胞(如骨骼肌细胞)有氧呼吸时需要的C6H12O6和O2从外界进入该细胞参与反应,各自至少需要通过多少层生物膜(   )
A.3和4 B.4和5 C.7和9 D.7和11
物质出入细胞
跨膜运输
膜泡运输
被动转运
举例
举例
举例
主动转运
扩散
易化扩散
水分子
葡萄糖
钾离子
胞吞
胞吐
构建概念图
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膜与细胞的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有密切关系。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主要功能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有选择地允许物质通过扩散、渗透和主动运输等方式出入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海带细胞中碘的浓度比海水中碘的浓度高很多倍,但仍然能吸收碘,原因是 ( )
A海带细胞能够通过扩散的方式吸收碘
B细胞膜上运载碘的载体多,通过易化扩散吸收
C细胞膜上运载碘的载体多,通过主动转运方式吸收
D海带细胞不断消耗碘元素,细胞内碘的浓度不断降低
练一练
C
2、田间一次施肥过多,作物变得枯萎发黄,俗称“烧苗”。其原因是( )
A、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过多
B、根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
C、根系不能将水向上运输
D、根系被肥料分解释放的热能烧毁
B
练一练
3、利用高浓度盐水(NaCl溶液)杀菌防腐的原理是( )
A、盐水中的Cl-有杀菌防腐的作用
B、盐水中的Na+不利于细菌的生活
C、盐水是中性的,不适于细菌的生活
D、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细胞内的水分渗出而死亡
D
练一练
运输速率
浓度差
上面两幅坐标图中所表示的分别是哪种物质运输方式?为什么?
思考!
运输速率
浓度差
扩散
易化扩散
5、人的红细胞和血浆中的各种离子浓度(mmol/L)如下
K+ Na+ Ca2+ Cl-
红细胞 150 26 70.1 74
血浆 5 144 3.2 111
1、红细胞中K+和Ca+的浓度明显高于血浆, K+和Ca+ 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 ,这种方式的必要条件是 和 。
主动转运
载体蛋白协助
消耗能量
2、红细胞中各种离子含量与血浆中离子含量不成正比,这表明细胞膜对进出细胞的离子具有 。
选择性
练一练
想一想:
1、漏斗内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想一想:
1、漏斗内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
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
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
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
4、如果把装置换成一个细胞会发生渗透作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