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耳和听觉
编号: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
使用教师姓名
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1、描述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2、概述人体通过耳及其它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3、说出耳的卫生及预防措施。
教学重难点:1、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听觉的形成。2、概述人体通过耳及其它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教
学
流
程
师生活动
一、情景引入欣赏音乐家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通过学生介绍贝多芬的事迹让他们认识到贝多芬耳聋的痛苦(作为音乐家却听不到自己的作品)。设置悬念:贝多芬的失聪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从而导入新课。二、学习新知(一)、看结构1.提出问题:耳是人的听觉器官,有了它,我们才能领略美好的有声世界,那么,耳的结构是怎样的?他们是怎样接受声音信号的刺激而产生听觉的?2.利用耳解剖放大模型和教材中的彩图,展示耳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让学生互相指认耳的各部分结构,引导学生以表格的形式总结耳的结构。结构作用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鼓室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3.
利用交互式多媒体课件,学生找到各结构位置并选择正确的名称。4.学生体验:
(1)互相观察耳的外部结构,并用手掌挡在耳廓后边时,感受声音的强度变化。(2)捏住鼻子轻轻鼓气,体验中耳与咽部相连。(3)捏住鼻子,做吞咽动作,感受听力的变化。松开手,再做一次吞咽动作,感受听力的变化。5.
提出问题:耳的各部分结构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6.学生分组讨论,仔细分析耳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鼓膜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耳蜗把振动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二)查病因1.多媒体展示耳从外到内的结构,并动画显示声音由外耳到内耳,形成听觉的过程。2.开火车游戏:学生扮演耳的各部分名称去模拟听觉形成的过程。3.引导学生总结听觉的形成:声波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位听神经
听觉中枢(形成听觉)4.让学生当小医生,给贝多芬诊断,贝多芬的失聪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5.拓展介绍:神经性耳聋、传导性耳聋。(三)说防护1.提出问题:哪位同学曾患过耳病,患的是什么病、有什么症状、怎么治疗的、病因是什么?学生交流回答,如中耳炎。学生回答后,要给与感谢,从而鼓励更多的同学介绍。2.说防护:(1)遇到以下情况,应该注意什么?掏耳朵、咽喉发炎、戴耳机、服用药物、噪声。(2)遇到以下情况,应该怎么做?进水、进虫子、进种子、巨大声响。(四)关注社会1.带上耳机用手势交流信息,体验聋哑感受。并教会学生几个简单的手语,如你好、谢谢、再见等,引导学生关爱听力障碍人群。2.介绍邰立华来激励学生,听觉虽然很重要,但是生活中有很多耳聋的人,举例如贝多芬,邰立华等用顽强的毅力向我们展示了他们辉煌的人生,来激励学生珍惜自己的健康,树立更加努力刻苦学习精神。学生自己根据自己来评说,达到共鸣。激励奋进。
用“如果世界上没有声音一切将归于沉寂”的图示来做本节的最后总结。用手语谢谢你作为新课结束语。三、达标自测1.保持鼓膜内外压力平衡的结构是(
)A、半规管
B、听小骨
C、耳蜗
D、咽鼓管2.、听觉形成在(
)A、听觉感受器
B、鼓膜
C、听觉中枢
D、与听觉有关的神经3.将鼓膜的振动传递到内耳的结构是(
)A、咽鼓管
B、半规管
C、耳蜗
D、听小骨4.内耳能够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A、前庭
B、与听觉有关的神经
C、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D、听小骨5.属于内耳的结构是(
)A、鼓膜、耳蜗
B、半规管、听小骨
C、半规管、耳蜗
D、听小骨、耳蜗6.与听觉形成无关的结构是(
)A、鼓膜
B、半规管
C、耳蜗
D、大脑7.有些人乘车时会发生晕车现象,与之有关的耳的结构是(
)A.
耳蜗和前庭
B.
前庭和半规管C.
半规管和鼓室
D.
鼓室和耳蜗8.放爆竹和礼花时,若你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A.
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
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C.
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
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板书设计
教后札记
收集声波
传导声波
由声波转为机械振动
内有听小骨
传导震动
感受头部位置变动
有听觉感受器
达标自测
1.D
2.C
3.D
4.
C
5.C
6.B
7.
B
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