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与木块、水相比,空气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进一步运用感官,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特征。
2.空气的一些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的。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学生对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2.意识到可以利用所学的方法研究未知事物。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空气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与其他物体相比有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难点: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虽然空气是看不见的,但是课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透明塑料袋、扎塑料袋的皮筋、透明烧杯或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单(用于单元知识总结)。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水引出观察方法。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命之源--水,还记得我们是怎样认识水的吗?说说你都知道哪些观察物体的方法?(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板书:贴眼睛、手、鼻子》。
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物体特征呢?(预设:颜色、气味、轻重、形状、是否透明,学生说出相应的词汇,教师贴在黑板上。)
2、引出空气。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又带来一个新朋友,就装在这个瓶子里,你知道是什么吗?(一个空瓶子)
师:有同学摇头,老师可不骗人,里面真的有不信你看。(师演示空瓶吹气球。)师:对了,因为它里面装着宝贝呢,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空气。《板书:空气》
探究新知:
收集一袋空气,并进行观察。(小组活动)
说说学生认识的空气。
提问:你认为空气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的说,不判断)(预设:空气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很轻)
引导探索收集空气方法。
提问:现在就来正式认识我们的这位新朋友。想要研究空气,都不知道它在哪?
师:你们知道它们在哪里吗?(空中)
师:空气在空中我们怎么研究呢?
师:想想用什么方法逮住它呢?(塑料袋)
师:这个方法和老师想到一块了,你能试试吗?(学生上来演示)
师:你们想自己收集一带空气吗?请听要求,由组长给每位成员发一个塑料袋,请大家像这样每人收集一袋空气,并拧一拧,拿在手里立刻坐端正,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快。(xx小组最快,表扬。)
师:比完速度,再来比比小组配合,请每组右边两位同学放掉自己的空气,将袋子放回纸杯,拿出夹子帮左边同学封住袋口,放在水池备用,比赛开始。
小组合作研究空气特征。(组内合作)
师:各小组已经准备完毕,现在我们可以正式开始今天的探索。
①看。
师:首先我们就来采用看一看的方法来研究,请你取出1袋空气放在桌面4个人先认真看,再说说你的发现,说完后立刻坐端正举手准备汇报。
师:还有问题吗?期待各位小研究员的重大发现,开始。
(预设:小组汇报,通过看发现空气是无色、透明的。)
(小组汇报:1名学生说,1名学生拿着空气袋,1名学生汇报,2名学生:这就是我们组的研究成果,请问谁还有问题?或者补充吗?)“我们小组通过观察发现,空气是无色的,挤得时候乱跑说明无固定形状。”补充“乱跑也可以说明他可流动。”
②闻。
师:再来闻一闻,看看有什么新发现,还是一样四个人先说一说,说完后请四个人一起坐端正并举手。要求汇报时,四个人一起告诉大家你们的发现,开始。请你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简单描述它的特征。
(预设:无味。)
师:闻完了,你们组有什么发现,能异口同声告诉大家吗?(没有味道)
师:谁能用一个专业的科学词汇描述。(无味)
③摸。
师:接下来,请你像这样打开袋口,每个人都将手伸进去,摸一摸,(师演示)看看会有什么感受和收获,开始。(预设:
摸不到。)
师质疑:这是为什么?(因为它是气体。)
质疑:剪开以后,袋子里就不鼓了,空气都(跑了),这说明空气具有什么特征?(可流动性)
师:生活中,你还能举出证明空气流动的实例吗?(小树被吹弯腰。)评:生活中你一定是一个细心的孩子。
师小结并根据学生汇报:板书空气特征:无色、无味、透明、气体。
指导学生将空气、水和木块进行比较。(组间合作)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组间合作学习)
师:认识了新朋友,可不能忘记老朋友,前面我们还认识了水、木块等物体,谁能帮大家回忆一下它们的特征?(水是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的”补充“水没有固定形状”)
师:为了进一步认识空气特征,今天老再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方法,通过将空气与水、木块的特征进行比较,进一步认识空气特征。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自主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结合前面我们整理的班级记录学习单完成下面实验任务。
(播放视屏:由组长取出材料盒里装有木块的量杯、2个空量杯、1袋水及1带空气放在桌面,然后将水和空气分别倒入两个空量杯,在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认真观察将空气与水、木块进行对比看看它们分别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观察完请将实验材料放回原处,坐端正准备汇报。)计时2分钟。
③根据上面的实验,及班级记录表,小组谈论空气的各项特征。
小组汇报,补充空气特征(可流动性、没有固定形状)。
师:时间到,请坐姿端正。现在请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的研究成果,要求大家作到有理有据,说出相应的特征,还要说明你是用什么工具和方法证明的。“通过观察我发现,木块是有色的,水和空气都是无色的”
(通过空气与水和木块的比较研究,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空气的流动性、没有固定的形状。教师要用关键词,将补充的方法呈现在班级记录单上。)
交流描述空气特征及认识物体特征方法。
师:通过今天学习,我们认识了新朋友空气,现在你能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空气吗?请你先和同桌说说?
(预设:“用眼睛观察空气是透明的、无色的、跟水是一样的”
“跟水对比,水是流动的,打开袋子,空气就跑了,说明空气也是流动的”等。)
(每人都有1个小贴画,说了的同学就可以得到同桌的小贴画。)
(2)班级集体论证:“空气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我看见这袋空气是透明的,跟水一样”“我闻不到空气的气味”“我摸不着空气”等。)
小结单元认识物体特征词汇。(思维导图板书。)
师:“认识周围物体”我们已经正式学完了,你能说说从哪些方面认识了物体”“可以用哪些词汇描述它们的特征”?
巩固提高:
1、猜谜语
师:最后老师还要请大家来猜一个谜语,但这次我要求老师读完后,请大家异口同声用最洪亮的声音说出谜底。“看不见、摸不着;没颜色,没味道;人们离开他,谁也活不了。”
2、摸一摸、猜一猜游戏。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我来摸,你来猜的游戏,请一名学生自己在后面看完,不许告诉大家,用语言来描述它的特征,其他同学来猜一猜物体的名称。
(木块、水、空气、橡皮、乒乓球。)
3、拓展提高。
师:虽然空气我们看不到、摸不到,但它的存在对我们来说却是至关重要,它不仅给与了我们生命,还赐予了我们美好的生活。(拿出装有空气和小鱼的袋子。)
师:大家知道为什么装有小鱼的袋子是鼓鼓的吗?(因为小鱼的生命不仅需要水,还需要空气)我们人类就更离不开它,我们需要呼吸新鲜的、清洁的空气,然而我们的大气现在却因为人类没有看到他就疏忽了它,他变得浑浊,却危害着我们的健康。(播放空气保护宣传片。)
师:大家知道怎样可以保持空气的清洁吗?(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
师: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中,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就能发现它,就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小结及作业:
完善板书思维导图。
今天我们认识了空气,研究时首先我们用眼睛看,发现它是无色。。。。。。用鼻子闻。。。。。。
2、作业。
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我们还学习了科学的观察方法。
师:“在本单元中,我们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的方法认识了木块、水和空气,面对丰富多彩的世界,你还想认识什么新朋友,请你用所学知识去探究它,并把它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
【板书设计】
认识空气
无色
透明
看不到形状
没有颜色
无味
闻不到味道
气体
摸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