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单
实验步骤(请解释划线词在试验中的作用)
取一段带叶的枝条,用剪或刀将其削成平整的斜面。
作用:增大切口横截面积,利于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
将枝条插入盛有红墨水的烧杯中,置于阳光下照射,待枝条基部颜色有变化后,取出纸条洗净。
在枝条基部上方横切植物枝条。横切面上什么部位变成了红色?
现象: 木质部 。
纵切枝条,用放大镜观察纵切面,变红色的部位位于茎的什么地方,呈什么形状?
现象:木质部(呈长筒状) 。
取靠近枝条顶端的一段茎,将其纵切,观察并比较顶端与基部的颜色变化?
现象: 从基部到顶端红色变浅 。
任务单
实验步骤(请解释划线词在试验中的作用)
取一段带叶的枝条,用剪或刀将其削成平整的斜面。
作用: 。
将枝条插入盛有红墨水的烧杯中,置于阳光下照射,待枝条基部颜色有变化后,取出纸条洗净。
在枝条基部上方横切植物枝条。横切面上什么部位变成了红色?
现象: 。
纵切枝条,用放大镜观察纵切面,变红色的部位位于茎的什么地方,呈什么形状?
现象: 。
取靠近枝条顶端的一段茎,将其纵切,观察并比较顶端与基部的颜色变化?
现象: 。(共20张PPT)
3、4 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
第二课时
三合中学: 杨 敏 红
一、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实验】观察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任务单
实验步骤(请解释划线词在试验中的作用)
1、取一段带叶的枝条,用剪或刀将其削成平整的斜面。
作用:
2、将枝条插入盛有红墨水的烧杯中,置于阳光下照射,待枝条基部颜色有变化后,取出枝条洗净。
3、在枝条基部上方横切植物枝条。横切面上什么部位变成了红色?
现象:
4、纵切枝条,用放大镜观察纵切面,变红色的部位位于茎的什么地方,呈什么形状?
现象:
5、取靠近枝条顶端的一段茎,将其纵切,观察并比较顶端与基部的颜色变化?
现象:
增大切口横截面积,利于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
木质部
木质部(呈长筒状)
从基部到顶端红色变浅
现象:木质部变成了红色(呈环状)。
纵切枝条,红色位于木质部,呈长筒型。
由枝条基部到枝条顶端,红色逐渐变浅。
结论: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是在木质部的导管,
且是自下而上进行运输的。
树皮
树皮
三、有机物的运输
【实验】观察有机物的运输
树皮环割
3cm
2cm
1、枝条的根为什么要浸在土壤浸出 液中?
2、为什么土壤浸出液的液面不要浸至环割处?
3、放在阳光下培养的目的?
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可供植物生长需要
否则也会使环割处产生不定根,干扰实验效果
希望柳枝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
未环割的枝条
环割的枝条
⑴ 未环割的枝条,不定根生长良好。
而经环割的不定根生长状况较差。
树皮
树皮
⑴ 未环割的枝条,不定根生长良好。
而经环割的不定根生长状况较差。
⑵在切口的上方,可以看到一些愈合组织,
有机物积累在那里。有时为瘤状物。
实验结论:有机物在茎的树皮中通过筛管
自上而下运输。
树的瘤状物
应用:割裂橡胶树,就会有大量的胶乳出来,
这是为什么?
橡胶乳胶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是在筛管中自上而下运输的,切割橡胶树皮采橡胶,实际上是切割了筛管,让有机物流出来。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例1 :科学家用隔水材料将柳树茎的韧皮部和木质部隔开,并施用一种特制的含同位素标记的钾肥,数小时后测得这种有标记的钾元素大量集中在木质部中。这个实验说明的结论是( )
A:植物能吸收和运输有机物
B:木质部中存在输导无机盐的结构
C:输导无机盐的结构在韧皮部
D:木质部能产生无机盐
B
例2 :“树怕剥皮”,为了保护树,必需保护树皮。请说其中的道理。(或说“树怕伤皮,不怕空心”,为什么?)
答:韧皮部内有输送有机物的筛管,而韧皮部于靠近树皮的地方。筛管受损,有机物的输送就会受到阻碍。
下图是一段枝条,上面长有两个大小相同的果实。如果将枝条A、B两个部位间的树皮进行环剥,(如图所示)。
⑴伤口的___(填“上方”或“下方”)的树皮会形成瘤状物。
⑵这两个果实会发生什么变化?
解析: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向下
运输的。剥去一圈树皮以后,由叶制造的
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道被切断了,有机物
就积存在伤口的上方,那里的细胞,分裂
和生长都加快,树皮就膨大起来,于是形
成了瘤状物。所以,A处的果实在一段时
间内能继续长大,B处的果实得不到营养
物质,将逐渐萎缩、变小。
上方
作业本A P33(第9题选作)课 题 第4节 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 日 期 2011/04/29
学 校 三合中学 授课人 杨敏红
教 学目 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过程。过程与方法:亲身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学会实验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重点 知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过程。
难点 知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过程。
教具 多媒体、枝条、放大镜、烧杯、小刀
课 时安 排 第二课时
教 学方 法 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图片】已经空心的树仍然活着【过渡】对这张图片大家有什么疑问?【学生提问】【新课展开】 二、水分、无机盐的运输【引入】我们通过实验来认识水、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实验】观察水和无机盐的运输【问】为什么要将枝条切成平整的斜面?【学生】增大切口横截面积,有利于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实验说明:要把枝条削成平整的斜面,是希望切口横截面积大一些,利于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放在阳光下照射,是便于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教师演示实验】横切、纵切植物枝条【学生活动】横切、纵切植物枝条;观察茎变红色的部位实验现象:木质部的中央变成了红色。纵切枝条,看到红色越往上颜色越浅。实验结论:说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是在茎中央的导管,且一般是自下而上进行的。三、有机物的运输【引入】展示被环割的树【新课展开】【学生】阅读实验步骤同时请找出有疑问的地方【学生解答】【实验】观察有机物的运输实验说明:⑴有些枝条容易在水中长出不定根,且它的外树皮特别容易进行“环割”处理。⑵实验用土壤浸出液,其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可供植物生长需要。⑶在培养过程中,土壤浸出液的液面不能超过环割处的下端,否则也会使环割处愈伤组织产生不定根,干扰实验效果。⑷“放在阳光下培养”使希望柳枝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实验现象:⑴未经环割处理的柳枝,不定根生长状况良好。而经过环割处理的不定根生长状况较差。【图片】被环割的树现象:⑵在切口的上方,可以看到一些愈合组织,有机物积累在那里。 实验结论: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画一画】通过这节课学习的水分、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在老师的脑海里构成了一幅画,大家能否把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以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呢?【课堂小结】【板书设计】3、4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二)水、无机盐的运输部位:茎的木质部的导管内方向:自下而上有机物的运输部位:茎的树皮中的筛管内方向:从上往下【作业布置】作业本A P33 (第9题选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