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杀戮(lù) 磅礴(bàng) 辱没(mò) B.矢志(shǐ) 悼念(diào) 呓语(yì)
C.缅怀(miǎn) 篡改(cuàn) 遁形(dùn) D.国殇(shāng) 妄图(wàng) 振聋发聩(guì)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彰显 艰强 鼎铭 颠倒 B.悠久 捍卫 初衷 抵籁
C.灵魂 铭记 书藉 扭曲 D.变迁 公祭 大肆 裁军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春节去海南度假,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着祖国的沧海桑田,不由得被眼前的美丽景色所陶醉。
B.对于在村子附近建公路确保出行安全的提议,大家莫衷一是,全体赞成。
C.某些食品生产企业鼠目寸光,只顾眼前利益,滥用食品添加剂以获取高额利润,严重危害了百姓
健康。
D.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
4.(2020·辽宁东港期中)下列对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修改:去掉“是否”。
B.《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在歌声中唤起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让更多的中国人得以传承经典、了解经典、走进经典。
修改:将“传承经典、了解经典、走进经典”改为“走进经典、了解经典、传承经典”。
C.经过持续不断的环保治理、重拳出击,让我们的山变得更青了,水变得更绿了。
修改:将“经过”或“让”去掉一个。
D.人们居住讲究环境,吃饭讲究营养,这充分体现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
修改:将“体现”改为“展示”。
5.文学常识填空。
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__________的范畴。新闻评论一般具有______________、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和思想性的特点。
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课内选段,回答问题。
①80年,沧海桑田。1937年12月18日,《纽约时报》在一则报道中写道:“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2017年9月,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宣布,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国际和平城市协会项目执行会长弗雷德·阿门特指出,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
②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的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志捍卫世界和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6.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
7.结合南京城的历史变迁,作者要表达什么观点?
8.第①段和第②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二)课外阅读
(2020·吉林德惠大学区期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
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 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是这一次不同:永远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了。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1距离港督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亲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零点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香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9.下列对这则新闻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中写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时,引入了关于港督府历史的材料,这样既增加了新闻的容量,增强了现实场景的历史纵深感,又能让人体会到香港回归祖国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
B.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意味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
C.从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香港岛,到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彭定康已经在这里当了25任港督。
D.“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说明当年英国是从海上侵犯中国的,今天则是从海上永远离去,两相映照,意味深长。文章以此举结尾,形象而又深刻地揭示了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历史意义。10.新闻讲究时效性,请分析这则新闻的时效性是如何体现的。
11.假如你是报纸的编辑,由于版面的原因,要对这则新闻进行删减,只能保留一段,你认为应该保留哪一段?请结合新闻的特点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12.请结合新闻内容,说说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含义。
素养升华
13.为了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学校准备召开以“热爱和平”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仿照示例拟写两种活动形式。
示例:开展“热爱和平”主题征文活动
14.综合性学习。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冲天的狼烟留下了悲壮的回声。时值长征胜利82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你校准备开展以“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请你也来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我国以立法形式确定了以下4个国家级纪念日,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则宣传标语。
日期 国家级纪念日
9月3日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9月30日 中国烈士纪念日
12月4日 中国国家宪法日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参加公祭日活动后,非常气愤地发了一条微博:“一定要让侵略者血债血偿!”如果请你在小明的微博上留言劝说他,你将怎么说?
(3)某班要以“中国烈士纪念日”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需要引用一句古诗,请你从下面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A.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清·康有为)
B.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
C.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屈原)
D.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清·黄遵宪)
参考答案
【积累运用】
1.C 解析:A项中的“磅”应读páng;B项中的“悼”应读dào;d项中的“聩”应读kuì。
2.D 解析:A项中的“艰”应为“坚”;B项中的“籁”应为“赖”;C项中的“藉”应为“籍”。
3.C 解析:A项,“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不符合语境B项,“莫衷一是”指各有各的主张,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与后面的“全体赞成”矛盾。D项,“为所欲为”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义)。不合语境
4.D 解析:D项前后不搭配,应该把“改善”改为“提高”。
5.新闻事实 社会现象 论说文 时效性
【阅读理解】
6.“何等珍贵”说明了和平的来之不易和弥足珍贵,表达出中国人民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和保卫和平的决心。
7.作者想表达铭记历史和维护和平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文章第②段中的“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这句话已经表达了维护和平的明确态度和坚定信念。
8.不能调换。因为第①段主要讲南京曾是“恐怖之城”,第②段讲南京变为“和平之城”,而第②段开头有“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这一句,也已经暗示了两段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先后顺序。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语序排列的感知。解决这类问题时,首先要弄清楚两段话的意思,然后找一找能表达语段次序的关键词句。
9.C
10.新闻中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是6月30日下午4时30分到7月1日零点40分,而本文发表时间是7月1日,仅十几个小时之差,这充分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
解析:本题考查新闻的特点。新闻的时效性是新闻的基本特征之一,指新闻报道产生应有社会效果的时间限度,即在什么时间范围内使新闻生效。一般而言,事件性新闻时效比较短题目中的时间表明,新闻发表时间和事件发生时间之间的时差较小,体现出新闻的时效性。
11.保留第一段。因为第一段属于新闻的导语,它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了这则新闻的主要事实: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香港,意味着英国对香港一百五十多年的统治即将告终。
解析:本题考查对新闻结构中各部分内容的理解。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题、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如果只能保留一段的话,那就保留第一段,因为第一段往往是导语,能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其他段则没有这种作用。
12.表层含义: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深层含义:“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对香港的统治宣告终结
【素养升华】
13.示例:开展“热爱和平”的主题班会;开展以“热爱和平”为主题的手抄报展;开展以“热爱和平”为主题的歌咏比赛;开展讲英雄的故事比赛。
14.(1)示例:不为记恨杀戮,是要警示未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2)示例:小明同学,我们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再说,如果“一定要让侵略者血债血偿”,不是又要有战争发生吗?所以,呼吁全社会的人们珍惜和平,才是我们此次活动的目的。你说呢?
(3)C 解析:A项抒发了康有为变法受挫后内心难以平静,渴求干一番事业的壮志豪情,与“烈士”无关;B项抒发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与“烈士”无关;D项表达了作者的忧国报国之情,与“烈士”无关。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