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7-11 17:1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口的变化》检测题
一、单选题
根据国家农调总队的抽样调查,中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地区。2007年到乡镇企业就业和外出务工的农民有2.26亿。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人口净迁入最多的省区是
(  )
A.新疆、山东、北京
B.湖南、福建、海南
C.上海、新疆、云南
D.广东、浙江、上海
2.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
(  )
A.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B.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
C.加快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
D.加速中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读四种人口死亡率与出生率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图中表示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人口老龄化现象最为严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在图中四个人口增长模式所代表的地区之间,最可能的大规模人口迁移方向是(  )
A.由①到④
B.由④到①
C.由③到①
D.由②到③
6.近年来,我国派往海外留学生,学成不归国现象严重,这一现象对我国而言(

A.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B.可以减轻人口压力
C.造成人才流失
D.有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左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农村劳动力从事的非农产业构成,右下图示意该地从事非农产业农村劳动力的空间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该地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
A.从业比例最大的是工业
B.从业比例最大的是餐饮业
C.主要向省外流动
D.主要向国外流动
8.关于该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弥补了迁入地劳动力不足
B.阻碍了迁出地经济发展
C.可能出现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
D.有利于缓解迁出地农村劳动力过剩
下图是浙江省近几年外来人口的年龄构成示意图,据此完
成下面小题。
9.影响外来人口流入浙江的最主要因素是(

A.社会文化
B.政治
C.生态环境
D.经济
10.下列关于外来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外来人口主要流向城镇
B.外来人口主要从事农业
C.外来人口主要来自沿海
D.使浙江人口老龄化加剧
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左图表示男性人口,右图表示女性人口。X、Y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
完成下面小题。
11.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12.造成X、Y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根本差异是
A.经济水平
B.教育水平
C.历史条件
D.自然条件
13.下列因素中属于城市化发展的拉力因素的是(

A.城市就业机会多
B.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的压力大
C.城市建筑物密集,人口密度大
D.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14.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德国联邦统计局2013年8月27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德国人口总数达到8
050万,较前一年增长19.6万,增幅为0.2%。这也是1996年以来德国人口最大增幅,使德国“人口危机”暂时得到缓解。结合“2012年德国部分联邦州GDP比重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5.德国人口增长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人口出生率上升
B.人口死亡率下降
C.各个联邦州之间的人口迁移
D.国际移民
16.德国对外国移民持越来越开放的态度,并鼓励移民入籍,以更好地融入社会。该社会现象形成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  )
A.开发经济落后地区
B.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C.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
D.缓和国际关系
17.对人口迁移起促进作用的是(  )
A.安土重迁
B.父母在不远游
C.好男儿志在四方
D.重农抑商
18.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可知,在图中四国中属于现代型的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9.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A.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B.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是永远不变的
C.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利用率提高,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是无限的
D.确定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近十年我国芯片行业已成为外资的投资热点,世界芯片行业出现了显著“东移”现象。目前,不仅芯片行业,我国其他行业高技术人才的缺口也在逐步扩大。以武汉为代表的许多二线城市陆续出台政策,招揽人才,掀起了席卷全国各地的“抢人大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世界芯片行业“东移”主要是为了
A.及时了解行业信息
B.利用当地优秀人才
C.拓展亚太地区市场
D.减少交通运输费用
21.目前我国二线城市争抢科技创新人才,主要原因是二线城市
A.承接产业转移,加工制造业劳力短缺
B.早期人才流失,科技创新人才缺口大
C.人口出生率低,青壮年人口比重偏低
D.人口结构年轻,工作经验和阅历不足
22.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技术革命后,人口增长的模式是(  )
A.高﹣﹣低﹣﹣高
B.高﹣﹣高﹣﹣低
C.低﹣﹣低﹣﹣高
D.低﹣﹣低﹣﹣低
23.在实行计划生育的情况下,目前我国每年仍净增人口1400万,其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人口基数过大
C.大量移民迁入
D.城市人口增加过快
小强的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是合肥市某中学老师。小学时每年暑假,小强都随妈妈去上海度假;2010年,由于工作需要,妈妈调到上海市某中学任教,萧湘随妈妈去上海上中学,2015年小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小强是环保志愿者,寒假准备随学校环保组织去西南地区考察。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4.小强及家人的经历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①小学时暑假和妈妈去上海度假
②小强到北京上大学
③妈妈调到上海市任教
④小强去西南地区考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小强的爸爸去上海工作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响应国家号召开发新区建设
B.上海的城市问题少
C.上海的气候条件宜人
D.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
26.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春节前夕,不少游子回家团聚,导致这种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因素
B.婚姻家庭
C.环境因素
D.政治因素
二、综合题
27.
材料一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
下图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的比重。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
。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28.读甲、乙两省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描述与甲省相比,乙省在2000年至2010年间的人口变化特点。
(2)通过人口调查发现,乙省是甲省人口主要的迁入地之一。甲省位于我国西南内陆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乙省位于我国南部沿海。请简要分析,相对于乙省,甲省近年来常住人口数量尤其是农村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9.读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人口迁移示意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箭头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比较多的地区是有:_____(多选)
①京津唐地区②四川盆地③珠三角地区④长三角地区
(2)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总体上主要流向是:____
(3)人口迁入数量较多主要有三个省级行政区,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4)图中人口迁移类型属于是____(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参考答案
1.D
2.B
3.D
4.A
5.C
6.C
7.A
8.B
9.D
10.A
11.D
12.A
13.A
14.B
15.D
16.B
17.C
18.D
19.D
20.C
21.B
22.A
23.B
24.B
25.D
26.B
27.(1)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任答两点)
(2)南部沿海地区
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任答两点)。不利影响: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任答两点)。
28.(1)乙省常住人口显著增加;人口性别比例进一步增大,男女性别比例失衡严重;0—14岁人口比例下降幅度较大;15—65岁人口比例增幅较大;65岁以上人口比例增幅较缓,老龄化程度较轻;城镇人口比例进一步提高,增速较快
(2)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区,土壤贫瘠,耕地面积小;地形畸岖,交通不便;教育、医疗等条件落后,生活贫困
29.①③④
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从中西部到东部;
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
国内人口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