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绿色植物
植食性动物
分解者
肉食性动物
太阳能
能量源头:
能量流动渠道:
能量传递效率:
能量流动的特点:
太阳能
食物链(网)
10%~20%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分解者能给绿色植物提供______,
但不提供____
呼吸作用
能量散失形式:
热能
无机物
能量
1、组成成分?
2、放在光线良好的地方,原因是什么?
3、封盖,不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原因?
生态瓶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消耗完?
问题探讨:
你自己所呼出的二氧化碳都去了哪里?
生态系统依靠太阳能不断地提供能量,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却都是由地球提供的。
思考与讨论:
1、碳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
单质与化合物;有机物与无机物
2、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个环节(以什么形式、通过哪些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等)?
一、碳循环:
碳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碳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模型建构
1.碳循环的形式:
2.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3.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4.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5.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主要是CO2;
含碳有机物;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食物链(网)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大气中的CO2库
化石燃料
(1)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_____作用和____________作用。
(4)在生物群落内部,碳通过______________,以含____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3)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
碳以_____的形式循环.
(2)碳进入大气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合
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燃烧
CO2
碳
练习:
食物链和食物网
化能合成
二.物质循环的概念:
组成生物体的 等基本元素,在
和
之间往返循环利用的过程,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无机环境
生物
群落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抓住要点:
1、这里的“物质”指的是
?
2、这里的“循环”是指在
往返出现?
3、循环的范围是?
4、物质循环具有什么特点?
注意:
1.物质:
4.特点:
2.循环:
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组成生物体C、H、O、N、P、S等基本元素。而不是单质,也不是化合物。
具有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3.范围:
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南极动物体内为何会出现DDT?此现象说明了什么?
全球性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
P、S等元素
?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
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
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
练习:
D
社会热点:温室效应
1、温室气体:
CO2过多
2、CO2增多的原因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
3、温室效应的危害
极地冰川加速融化
沿海城市被淹没
农田减少,粮食减产
阅读P101
如何解决“温室效应”
?
1、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提高能效。
2、开发新的洁净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3、大面积植树造林,降低空气中CO2含量。
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P103
生态系统的存在是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来维持的。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二者相互依存,又相辅相承,形成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又有本质上的区别:
能量流动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最终散失在环境中。
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物质可以循环利用,不会消失。
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练习:
1.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A、B、C
、D各代表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何种成分?
C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A为消费者,D无机环境
辨图要点:
1、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相互的,其他各成分之间的传递都是单向的。
2、生产者指向消费者和分解者(传递),而消费者和分解者则指向无机环境(传递)。
3、消费者指向分解者(传递)。
2、20世纪60年代,美国农庄主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曾用飞机反复大面积地喷洒有机磷杀虫剂,几年后显而易见的是(
)
B
①彻底消灭了该地区的害虫
②害虫的抗药性愈来愈强
③消灭了该地区杂草
④这个地区鸟类数量减少
⑤未喷洒农药的邻近地区一带生物体内也含有农药的成分
A
①②
B
②④⑤
C
③④
D
②③
3.下面是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在一个达到生态平衡的环境中含有的总能量和残留农药的DDT的平均浓度
1)这四个种群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_
2)写出四个种群的能量流动渠道:__________
3)在能量流动的渠道中,_______越高,生物体内的DDT浓度越高,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
甲
营养级
生物富集
种群
甲
乙
丙
丁
能量
2.8×109
1.3×108
9.1×107
2.9×107
DDT浓度
0.04
0.35
0.39
3.4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a
b
c
4、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硝化细菌等
真菌
蚯蚓
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生物富集
生物富集作用又叫生物浓缩,
是指生物体通过对环境中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的积累,使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如环境中的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
因为这些污染物一般具有化学性质稳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等特点,所以,生物富集作用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的积累就越多。)
碳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
碳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
它在无机自然环境中以CO2和碳酸盐(石灰岩、珊瑚礁)的形式广泛地存在,分布于大气、海洋、地壳沉积岩中。
同时碳又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成分,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