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基础过关练
行政区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读下图,完成1-2题。
1.如果图中A、B、C是三个不同的国家,其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
A.a?→a? B.a?→b? C.b?→b? D.c?→c?
2.如果A、B、C是三个不同国家,a?、b?、c?是农村地区,a?、b?、c?是城市地区。其中能够代表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口主要迁移方向的是( )
A.a?→a?、a?→b? B.a?→b?、b?→b?
C.b?→b?、c?→c? D.c?→c?、a?→c?
下图是根据联合国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绘制的2001-2050年部分国家迁入人口趋势预测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下列关于图示人口迁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
B.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C.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
D.由东半球国家迁往西半球国家
4.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B.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
C.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D.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
读我国中部某省份某市人口迁移的年龄构成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5.图示人口迁移占比最高的年龄段是( )
A.0-14岁 B.20-39岁 C.40-59岁 D.65岁及以上
6.影响该市0-14岁、75岁及以上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家庭因素 B.政治因素 C.交通因素 D.经济因素
读下面两则人口资料,回答下面两题。
7.影响刘小妹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经济 B.政治文化 C.交通运输 D.自然环境
8.影响史密斯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源开发 B.劳务输出 C.气候优越 D.水源丰沛
下图为1960-2020年重庆市“棒棒工”数量及年龄结构变化图(含预测),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早期影响重庆市“棒棒工”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植被
10.造成2000年以来重庆市“棒棒工”从业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社会原因是( )
A.农村人口数量减少 B.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改善
C.城市人口老龄化 D.城市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1)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由城市到乡村 B.由城市到城市
C.由乡村到城市 D.由乡村到乡村
(2)漫画所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当前影响我国人口大规模移动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3)目前我国国内人口移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读“二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12.关于图中各移民流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拉丁美洲到北美洲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
B.由贫穷区域流入富裕区域是移民的主要方向
C.欧洲到北美洲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
D.人口移动主要是经济原因导致的
13.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 )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亚洲
历史上,我国就出现了“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等人口大迁徙,到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更大规模的以“孔雀东南飞”为标志的人口迁移潮。下图为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4.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闯关东”“孔雀东南飞”为国内人口迁移
B.“下南洋”“孔雀东南飞”为国际人口迁移
C.“走西口”“下南洋”为国内人口迁移
D.“闯关东”“走西口”为国际人口迁移
15.影响“孔雀东南飞”人口迁移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文化因素 D.政治因素
能力提升练
一、选择题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下图示意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影响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差异 B.经济差异 C.政府政策 D.家庭婚姻
2.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地的共性特点是( )
①多为邻近省份 ②人口大省所占比例较大
③中东部地区省份比例大 ④西部欠发达省份比例最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是( )
①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
②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
③3省均位于长江和京广铁路沿线
④3省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8年广东省、山东省常住人口均破亿,北京市常住人口负增长。专家表示,未来二三十年,我国仍将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规模以亿计的流动人口仍将保持常态。下表为2017-2018年度部分省市常住人口数据。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北京市常住人口连续两年负增长的原因是( )
①城乡经济差距增大 ②人口调控政策严格
③本市经济活力欠佳 ④疏解非首都功能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5.2018年人口移动状况对广东省、山东省的有利影响是( )
A.增加市民居住面积 B.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C.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D.降低城市管理难度
下表是2000年中国跨省市人口移动的地区构成表。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6.表中显示人口跨省市移动的大致空间特征是( )
A.乡村到乡村 B.乡村到城市 C.城市到城市 D.中西部到沿海
7.影响表中人口跨省市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源条件 B.自然灾害 C.经济因素 D.政治因素
读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年龄分布和各时期不同年龄段的迁移率统计图,完成下面两题。
8.图中数据显示( )
A.农村劳动力的迁移日益低龄化
B.50-59岁人口迁移率变化幅度最大
C.农村劳动力逐渐高龄化
D.农村劳动力以20-29岁年龄段为主
9.农村劳动力迁移率上升的主导因素是( )
A.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B.城乡经济收入差距较大
C.交通条件的改善 D.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下图为2011年中国和美国人口迁移年龄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0.下列有关两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人口迁移率峰值年龄比美国小,与中国农村人口早婚有关
B.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率较高主要因为和子女团聚
C.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的方向是自南部向东北部
D.中国与美国10岁儿童的人口迁移数量相当
11.针对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迁出地今后应( )
A.加强法制和道德建设 B.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
C.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建设 D.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下图为通过手机定位绘制成的成都春运期间人口流动路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2.由图示的流动路径可知( )
A.流动人口以中青年为主
B.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高
C.春运后四川人口净流入
D.人口流动可减轻四川资源环境承载力
13.专家预测未来成都春运人口流出规模将减小,其理由是( )
①流入区生活成本提高 ②流入区产业向四川转移
③四川经济有较快发展 ④流动人口多回四川务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部分沿海省市人口数据。
材料二 加工制造业包括纺织化纤、服装鞋帽、轻工食品。高新技术产业包括医药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图为部分省市就业人口构成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浙江省人口增长的主要特征。
(2)与其他沿海省市相比,浙江省外来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较_______(长或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浙江省的人口发展特征对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4)针对浙江省人口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不利影响,分析可以采取的主要对策。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基础过关练
1.B国际人口迁移即指跨越国界的人口迁移,图中A、B、C表示三个不同的国家,故a?→b?、a?→c?属于国际人口迁移。故选B。
2.C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阶段,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为乡村向城市迁移,根据a?、b?、c?是农村地区,a?、b?、c?是城市地区,故判断a?→a?、b?→b?、c?→c?属于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故选C。
3.B从图中可知,发达国家迁入人口数量为正值,发展中国家迁入人口数量为负值,这说明人口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4.C人口迁移可减轻迁出地的就业、环境等压力,促进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可以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迁入地的经济发展。
5.B读图结合选项得知,20-39岁人口迁移占比约为63%,远大于其他年龄段,占比最高。故本题选B。
6.A青壮年为追求较高的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好的生活环境,迁移到发达地区,为了维持良好的亲情关系,会出现整个家庭迁移的情况,所以未成年人和老年人迁移的主要因素是家庭因素。
7.A从资料上可以看出,刘小妹的籍贯是湖南,而工作的地方在远离家乡的江苏黎明针织厂,可见影响其迁移的主要因素是外出打工,属于社会经济因素,A正确。
8.C史密斯退休后从美国纽约迁移到休斯敦,影响其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休斯敦气候条件优越,C正确。
9.A重庆的“棒棒工”主要是为人们“爬坡上坎”搬运货物的,重庆地形崎岖,坡坎众多,为人们的日常货运增加了困难,因此早期影响重庆市“棒棒工”出现的主要因素是地形,选A。
10.D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城市对“棒棒工”的需求减少,因此重庆市“棒棒工”从业人口数量不断减少,选D。
11.答案 (1)C
(2)社会(教育)因素、经济因素。经济因素。
(3)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土地流转,可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但也容易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解析 第(1)题,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乡村到城市。第(2)题,根据漫画内容可判断,影响时期一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社会(教育)因素,影响时期二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当前我国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务工经商,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第(3)题,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主要从加强与外界交流、缓解人地矛盾和人才外流等方面分析。
12.C欧洲到北美洲的移民主要来自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南欧和中欧地区。
13.D读图可知,图中箭头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亚洲指向外的箭头最粗,故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亚洲。
14.A图示中的“闯关东”“走西口”和“孔雀东南飞”现象均发生在我国境内,属于典型的国内人口迁移;“下南洋”指人口由我国南部沿海地区迁移到东南亚地区,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15.B“孔雀东南飞”主要是指廉价劳动力的流动,近年来东南沿海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吸引了大量的劳动人口迁入,故影响“孔雀东南飞”人口迁移现象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能力提升练
一、选择题
1.B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基础设施完善,社会福利完善,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迁入,B正确。
2.A对比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地的特点以及与3个城市地理位置的关系可知,其共同特点是外来人口主要来自邻近省份;人口大省所占比例较大;中东部省份比例大。①②③正确,故选A。
3.B据图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与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①②④正确,故选B。
4.B随着经济发展,城乡经济差距越来越小,故①错误。北京市经济活动频繁,增长快,经济活力大,故③错误。北京市城镇化水平较高,城市问题突出,人口和产业过度集中,政府对人口分布进行调控,市内人口外流导致常住人口减少,②正确。2017年雄安新区成立,疏解北京非首都职能,北京市常住人口外迁,所以市内常住人口连续两年负增长,④正确。故选B。
5.B根据表中数据得知,广东省和山东省常住人口增加,说明外来人口增多,市民居住面积减小,A错误。人口迁入能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促进经济发展,B正确。人口迁入使城市环境压力增大,城市环境质量可能下降,C错误。人口增多可能导致社会治安混乱,城市管理难度增大,D错误。
6.D对比表中人口流出和流入省市可以判断出,人口跨省市移动的空间特征是从中西部地区到沿海地区。故选D。
7.C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和更好的福利待遇,大量人口由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迁往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故选C。
8.C读图,根据图例,农村劳动力在不同年龄段的迁移率都有增加,没有低龄化,A项错误。50-59岁人口迁移率变化幅度最小,B项错误。根据农村劳动力的年龄分布分析,农村劳动力逐渐高龄化,C项正确。农村劳动力以30-39岁年龄段为主,D项错误。
9.B城乡经济收入差距较大是农村劳动力迁移率上升的主导因素,故B正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可能会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为农村人口迁移提供了可能,但不是主导因素,故A错误;交通条件的改善,会使人口迁移的范围扩大,迁移更加频繁,但不是农村劳动力迁移率上升的主导因素,故C错误;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会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迁,导致迁移率下降,故D错误。
10.A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美国老年人口迁移主要是从东北地区迁往环境条件好的南部地区,B、C错误;中国和美国10岁儿童的人口迁移率均约为2%,但我国的人口总数是美国人口总数的4倍多,所以中国10岁儿童的人口迁移数量比美国多,D错误;中国人口迁移率峰值年龄比美国早,主要与中国农村人口早婚有关,A正确。
11.B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迁入城市,这会使农村出现大量的留守儿童,因此人口迁出地应该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解除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的后顾之忧。故本题选B。
12.A读图,图示的人口流动路径主要分布在四川与沿海发达地区之间,应是内地到沿海发达地区打工的劳动人口的流动路径,所以流动人口以中青年为主,A对。流动人口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受教育程度较低,B错。春运后四川人口净流出,C错。人口流动导致劳动力、人才迁出,不会影响四川资源环境承载力,D错。
13.A专家预测未来成都春运人口流出规模将减小,其理由是流入区经济水平提高,生活成本提高,①对。流入区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四川转移,劳动力不需要去外地打工,②对。产业迁入,四川经济有较快发展,③对。流动人口多回四川本地打工,④错。A对。
二、综合题
14.答案 (1)户籍人口增长慢(人口自然增长慢);外来人口增长快(人口机械增长快)。
(2)短 浙江省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例大;加工制造业就业人口比例大,就业人口以从事低端制造业为主
(3)有利: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减缓了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三次产业发展;促进城镇化发展。不利:加剧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增加基础设施压力;就业层次低,影响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各类教育,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人口的素质;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劳动力就业机会;引进国内外各类人才。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浙江省的户籍人口年均增长率低,人口自然增长慢;外来人口年均增长率较高,即人口机械增长快。
(2)根据表格信息,与其他沿海省市相比,浙江省外来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根据就业人口构成图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浙江省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例大;加工制造业就业人口比例大,就业人口以从事低端制造业为主。由于从事的产业不需要太高学历,故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员就业。
(3)浙江省的人口发展特征对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可结合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进行分析。
(4)由于浙江省人口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不利影响源于区域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外来人口的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故可以采取的主要对策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各类教育,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人口的素质;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劳动力就业机会;引进国内外各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