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6 整理与提高:数学广场(位置的表示方法 )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6 整理与提高:数学广场(位置的表示方法 )沪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13 07:3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位置的表示方法 【单元】第 8 册/第 5 单元
【教材分析】
教材是通过小丁丁、小巧等四个小伙伴去海岛上的动物园游玩的情境,将动物园看作一个平面,直接给出直角坐标系和数对的位置表示方法,看懂数对的含义进而表示出其它动物场馆的位置。缺乏让学生体验用“数对”表示位置的需求的过程,缺乏对规定的必要性的体验。翻阅其他几套版本的教材,其中都有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内容,只是称谓不一,有的叫《确定位置》,有的叫《位置》,教材采用的情境大多是教室里的座位图,不足之处是座位图是根据教师的角度来呈现,对于学生来说是镜面的,增加了看图说话的难度。另外座位图上通常没有“原点”,对于(0,0)的引出不够自然。除了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外,还需要让学生体会到需要用一组有序数对来表示位置的必要性,感受到创造发明这种表示方法的人为规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便利。用两个数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在折线统计图的绘制中也有所运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已经学习了有关序数的概念,知道可以用“第几个”表示在一维线形空间中人或物体的位置。在一年级第二学期认识了“上中下,左中右”对位置的认识从一维扩展到了二维,也认识到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进行数数。学生从一年级第一学期就开始接触和使用数射线,已经逐步建立了数(正数)与数射线上的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这为学生认识数对与直角坐标系中的点的一一对应做了铺垫。在二年级第二学期,通过“东西南北”中对方位的认识和路线的表达,学生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平面上物体的位置,也为认识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和认识做了铺垫。本课是在学生对以上内容已经掌握的基础上,利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用“数对”这一相对抽象的、数学的规则来确定二维平面空间中一个物体或点的位置。
学生的数数习惯是从左往右,从上往下,而在直角坐标中“行”是从下往上数的,学生这一日常的习惯会对本课的学习造成一定的负迁移。
生活中也不乏用两个数来表示位置的情况,如电影票、飞机票上的座位信息,围棋、国际象棋上的数字和字母标记,学生对这些情况多少有过生活经验,为学生体会需要两个信息表示位置提供了支撑。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位置的表示方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经历由具体的实物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坐标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并掌握数对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开放式导入
1.情境引入
植树节时,各班为云南的同学捐赠玩具。
2.游戏:一维中确定位置
猜一猜,哪一个是丁丁的?
请其他同学描述盆栽的位置
一生上来猜
预设:4
第4个
生猜、说理由
在游戏过程中从一维过渡到二维,体会在一维中确定位置只需要一个位置信息,以及规则制定的必要性。
二、核心过程推进
1.二维中确定位置
玩具更多了,小丁丁在第4个,找一找
为什么不能确定?
小结:看来只有“一个第几”不够,在这个平面上需要两个第几来确定位置。
2.逐步抽象,引出数对
(1)用“列”和“行”描述盆栽的位置
(2)简化描述方法
(3)互相评价,介绍数对
(4)用数对介绍玩具的位置
3.进一步感知数对
(1)辨析数对(4,5)和(5,4)
(2)认识数对(0,0)
(3)找一找四(5)的玩具的位置,简化数对
(4)用怎样的数对表示玩偶的这一列?
(5)用怎样一个数对所有玩具的位置?
小结:所有的玩具都可以用一个点来表示,每一个点的位置都可以用一个数对来表示。
预设:信息不够
不确定在哪一列
表达:这个玩具的位置在第…行第…列
独立思考,尝试简化
预设:这个玩具的位置是数对……
交流,辨析
交流
独立思考,交流
预设:(x,x)(x,y)
交流,辨析
感知二维平面上确定物体位置既需要知道“列”,还需要知道“行”。
从用“第几列,第几行”描述盆栽的座位,到用数对表示平面上某个具体位置,经历空间结构化、抽象化的过程。体会一个数对唯一地对应平面上的一个点,初步地感知直角坐标系的表示方法以及思想,初步感受创造发明这种表示方法的人为规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便利。
感受表示同一行或同一列的点的位置时数对间的联系。
将所有的玩具抽象成“点”,横行和竖行就组成了方格纸,逐步抽象得到用数对表示方格纸上确定点的位置。
三、综合练习
1.看数对,想像一下依次连线会得到怎样的图形?
(1,2)(1,5)(6,2)
说说你的想法
2、这里有一个只画了一半的轴对称图形,你能把图补完整吗?
有什么想法?
对未知的另外一半有什么想法?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反馈
画图检验
独立思考,反馈
用数对表示平面上某一个事物位置的直接运用,但富有思考性。检测学生对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掌握情况。寻找数对中的联系进行想像,深化对行和列的认识。为学生初步感受数和形的联系。
四、拓展升华
数对真奇妙,它用两个有序的数就能确定平面上一个物体的位置。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
和今天的用数对表示位置有什么不同?
预设:棋盘、电影票、飞机票、经线纬线
寻找并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五、总结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用数位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
先写列,再写行
回顾梳理本节课的要点。
六、布置作业
1.书P83
2.对比生活中用两个数确定位置的方法,比较异同,不同的表示方法有什么特点和优势?
通过作业布置进一步巩固与延伸
板书设计
位置的表示方法
第(4)列 第(2)行
数 对 ( 4 , 2 ) (x,5)(x,x)(x,y)
(6,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