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6)(共20张PPT)(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6)(共20张PPT)(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7-14 10:5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O2
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
生态系统:

质:
循环发生在:
①全球性
生物圈
化学元素
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②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一、物质循环的概念
1、概念
2、物质循环的特点
二、物质循环的实例:碳循环
根据课本101页图5-11回答学案中自主探究一的问题;
并尝试构建碳循环的模型。
合作探究一
(1)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碳在生物群落内部的流动形式及传递途径:
(3)碳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及形式:
(4)碳由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及形式:
CO2和碳酸盐(石灰岩、珊瑚礁)等

含碳有机物;食物链和食物网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CO2
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②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碳循环的分析:
CO2
还有一部分生物遗体没有被分解者
分解,转变成为地下的石油和煤,这部
分“C”暂时脱离循环,一经开采运到地面燃烧,仍可产生CO2再返回碳循环。
(3)图中D
C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C
D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B
D过程是通过______
作用实现的。
(4)生物群落中有一部分碳以
_________________
形式储藏在地层中。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_____
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传递是以
________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A为
,B为

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A、B、C、D是生态系统的成分,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
消费者
分解者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
呼吸
分解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CO2
及时反馈
下图表示出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请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填写学案中的表格。
合作探究二

形式流动
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之间以
形式循环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具全球性
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
生物圈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1、物质循环过程中伴随着(

2、在生物群落中流动渠道都是(

3、物质是能量的(
),
能量是物质循环的(
)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有机物
无机物
能量流动
食物链(网)
载体
动力
这是一只瘦骨嶙峋的北极熊。全球温室效应下,北极熊赖以生存的冰面迅速减少,北极熊主要的食物来源——海狮失去了栖息地,也在迅速减少。北极熊失去了食物,经常挨饿。一切来得如此措手不及,世界变化如此之快,生物甚至来不及进化,就面临灭顶之灾。
四、物质循环与社会的联系
1、温室效应的原因?
四、物质循环与社会的联系
2、温室效应的影响有哪些?
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四、物质循环与社会的联系
四、物质循环与社会的联系
3、如何缓解温室效应?
(1)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2)开发新的清洁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3)大面积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4.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A为大气中的CO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D
B.C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C.图中含有的最长的食物链
是D→F→E→B→C
D.图中的②③过程所代表的都是呼吸作用
C
5.
如图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④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③过程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消费者、生产者和分解者
C.物质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甲、乙、丙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D.
图中甲、乙、丙包含的所有种群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D
对土壤高温处理
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
土壤中是否含有微生物
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落叶腐烂程度
小于对照组
微生物对落叶有分解作用
实验现象
五、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案例1: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吗?
土壤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
实验假设
实验组
对照组
自变量
实验结论
不变蓝
产生砖红色沉淀
变蓝
不产生砖红色沉淀
土壤微生物能分解淀粉生成还原糖
实验现象
案例2: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实验假设
土壤微生物能分解淀粉生成还原糖
实验组
A烧杯中加入30ml土壤浸出液
对照组
B烧杯中加入30ml蒸馏水
自变量
土壤中是否含有微生物
A1
A2
B1
B2
实验结论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