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细胞质》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06-06 23:1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细胞质》的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四项课程理念,其中有“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生物学教学应该着眼于现实的世界,涉及更多对学生有用的、有实际应用的内容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生命现象、发生的变化,并提出问题、探究其原因,使学生对学习过程变得更有兴趣,学到的知识也更加牢固,理解上也更加深入。同时,也要让学生尝试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从过去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被动学习者,变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想了解什么的主动参与的学习者;由过去从学科的概念和规律开始学习的方式变为学生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学习方式;生物课上也将出现更多的学生讨论、交流等活动。
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1(必修)—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之一。教材首先说明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器和细胞溶胶两大部分,然后重点介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本节有关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中心体的结构知识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生命活动的最根本的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学生能说出细胞质中几种典型细胞器的名称。
2.学生能描述出主要几种细胞器的结构特点。
3.学生能说出主要几种细胞器的主要功能。
能力目标
1.通过各种细胞器的功能比较,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2.理解并掌握(不是可测量的行为动词)“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合作意识。
2.通过向学生介绍人体疾病与细胞器异常相关性的事例,旨在培养学生科研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介绍
教学难点: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等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介绍。我将采用如下教学方式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将班级学生分成四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一起完成对一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学习任务。接着,根据小组的学习结果,小组成员完成教师黑板上给出的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表格里的相应内容。然后,其他小组成员为其补充不完整的知识内容,最后,教师结合挂图,为学生最后总结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针对教学难点“蛋白质的合成运输过程”则利用flash动画演示或彩图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掌握。
学情分析
通过本章前两节内容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细胞学的发展历程,细胞的一般特点,对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认识学习后,相应地对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功能也有了深刻地理解。这些都为接下来细胞质知识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已经知道细胞体积会增大,数量会增加,但是却不清楚究竟是细胞中的什么东西起作用。所以,教师可以给予相应解答:许多生命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细胞质内各种细胞器的参与。这些细胞器,对各项生命活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此激发学生好奇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情景设计
本节教学内容进一步涉及细胞的微观结构,内容抽象,新出现的名词较多,故需要设置新颖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让学生体会细胞微观世界的精美。比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细胞作为生命的单位,应该具有哪些结构来完成它的生命活动?”然后利用彩图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学法指导设计
本着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本节课中,我将指导学生采用以下三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它们是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其学会认知并为以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合作学习则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意识。讨论法则可以,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活跃思维,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
教学媒体的选择设计
本节课主要是介绍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而且,都是细胞的微观结构,不易仔细观察到,内容相对较抽象。所以,本节课教师主要结合各种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的图片,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种细胞器结合相对应的图片,结合图片介绍其结构与功能。另外采用幻灯片,视频、音频等作为辅助教学媒体,旨在增强课堂趣味性,以加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教学策略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教学中也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所提到的教学方法。本着这个指导思想,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情景教学策略、合作教学策略、概念图教学策略、STS教学策略。
首先,我采用情景教学策略,用问题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合作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找出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特点。运用概念图教学策略,完成各种细胞器之间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对比。最后,运用STS教学策略,使学生了解人体疾病与细胞器异常相关性的事例,旨在培养学生科研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问题探究导入新课 1)放映一张某玩具厂忙碌的车间的动画片。提出问题:①一件优质的产品是如何通过各个车间和部门之间的配合产生出来的?②细胞内也存在类似工厂的各种车间吗?③细胞内的各种“车间”是怎么样的?2)给出细胞器图解,总结:细胞在生命活动中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复杂变化。细胞内部就像一个繁忙的工厂,在细胞质中有许多忙碌不停的“车间”,这些车间都有一定的结构如线粒体、叶绿体等,它们统称为细胞器。3)导入新课 ①观看动画片②结合生活经验,以及对细胞的观察,展开讨论。③学生倾听,并参与交流。 ①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新课;②通过类比,学生能更形象地认识细胞内的各个“车间”──细胞器。
细胞质 ①细胞质结构:细胞器和细胞溶胶②细胞器功能 结合课本边听边理解知识
细胞器的认识 1.引导学生带着思考题阅读P34-39的课文内容。思考内容:①细胞内有哪些细胞器?②动植物细胞有哪些共有的细胞器?2.给出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让学生结合课本和图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3.学生总结回答得出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 1.进行阅读、思考2.结合图片和课本阅读回答教师问题 1.使学生对各种细胞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且能找出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2.阅读的基础上,再结合图片,更能形象深刻地比较得出动植物细胞内细胞器的不同之处。
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结构和功能 1.将班级学生分成四个组,规定的时间内分别完成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知识学习,然后派代表将黑板上表格内相应内容填好。2.分别展示各种细胞器图片,结合图片和学生一起总结细胞器的结构和特点。3.根据教师的总结,让小组自行完成表格内容的修改4.完成表格内容的总结及修改,回顾各细胞器的分布、结构和功能5.人体疾病与细胞器异常的相关性事例介绍 1.合作学习,相互讨论,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2.结合教师的图片,积极思考查找同学总结的不足之处3.补充修改小组所填的表格内内容4.和教师一起回顾细胞器的功能5.听老师介绍 1.通过完成表格,归纳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内容2.让学生也参与到归纳总结知识的过程中,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3.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分泌蛋白合成与运输过程 1.放映某玩具生产的图片,提问学生:玩具生产有哪几个基本工序?2.结合课本知识,以及刚才玩具生产工序的启示,再次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又是怎样的?3.结合课本,学生不难找出蛋白质分泌与合成的过程,但是便于学生理解,为学生设计该过程模式图。4.给予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的FLASH动画 1.边看图边思考教师提问2.阅读课本内容,结合第一个问题,思考第二个问题3.跟着教师思路完成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模式图4.观看动画,进一步理解知识,加深印象
课堂练习 为检测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效果,精选有代表性的练习题 完成练习 巩固所学课堂知识
十一、板书设计
细胞质
(一)细胞质
细胞溶胶
细胞器
(二)细胞器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能
内质网
核糖体
高尔基体
溶酶体
线粒体
(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十二、作业设计
1.下列各项中,含高尔基体和内质网都较多的细胞是( )
A.神经细胞 B.肌细胞 C.胰腺外分泌部细胞 D.分生区细胞
2.成人的心肌细胞比腹肌细胞内数量显著多的细胞器是( )
A.核糖体 B.线粒体 C.内质网 D.高尔基体
3.下列各项中,属于内质网功能的是( )
①增大膜面积,是酶的附着支架
②与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的合成有关
③是蛋白质的运输通道
A.① B.①③ C.①② D.①②③
4.水稻和家兔的体细胞内都具有的结构是(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线粒体 ④叶绿体
⑤中心体 ⑥核糖体 ⑦内质网 ⑧溶酶体
A.②③⑥⑦⑧   B.①②⑥⑦⑧
C.②④⑤⑦⑧   D.①③⑤⑥⑧
5.分泌蛋白的运输方向是( )
A.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B.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C.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
D.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细胞膜
十三、教学评价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三维目标。本节课亮点之一是教师运用新课程的方法、思想组织教学,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我们说,在教学中能否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以,本节课的亮点之二,即在讲授本课内容时教师不是按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讲授,而是通过学生合作学习,相互讨论及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把复杂的问题具体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样就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