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增殖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细胞增殖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06-06 23:2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细胞的增殖”教案
作者:绍兴文理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
授课内容:细胞的增殖 授课班级:××班
教师:李玲慧 授课日期:20××年×月×日
教材:浙教版《生物学》必修一
一、教材分析
(一)细胞的增殖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细胞的增殖”是《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真核细胞的增殖过程,其中对有丝分裂进行了重点介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细胞分裂的意义;
⑵掌握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变化规律。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生命物质的延续有其特殊的规律,建立生命活动的唯物主义观念。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2、教学难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对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化学组成有了初步的了解。
2、能力基础:
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障碍。
三、设计思路
染色体行为的变化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传统的方法,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点,教师采用版画的形式进行演示,缺乏动态性、形象性,学生则单纯的进行接受性学习,缺乏实践,而在此,我采用动画演示、显微摄影,更加形象、生动,而学生则通过构建模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使学生对染色体行为变化的印象更加深刻。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组织与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导语:这是人的受精卵,它变成了四个细胞,它变成了多个细胞,它形成了胎儿,她出生了,她长大了然后呈现问题:受精卵为一个细胞,而成人1014个细胞,那么由一个细胞变多个细胞是通过怎样的变化实现的呢?答案是:细胞的增殖。 学生思考讨论:细胞可以产生后代,从而使个体长大和细胞进行更新。 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从而顺利引入新课。
教师引领合作学习 1、⑴细胞是用肉眼看不见的,更何况是发生在细胞中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变化,因此,在第一个环节中,采用了动画演示,在观察动画的过程中,强调让学生观察一个细胞是通过怎样的变化分裂成两个细胞的。⑵然后,再次播放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分裂期的变化,教师进行适当的引领,比如让学生观察染色体的排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数目是否改变,细胞核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⑶最后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并进行总结归纳,同时教给学生顺口溜,方便学生记忆,对应于前中后末四期的顺口溜有四句,为“膜仁消失显两体,形数清晰赤道齐,点裂数增均两级,两消两现重开始”。2、第二个环节,模型构建,为了让学生对有丝分裂的印象更加深刻,让学生亲手制作各期的模型。3、第三个环节,显微摄影,无论是前面的动画演示,还是后面的构建模型,都是对有丝分裂过程的一个模拟,那么真实的有丝分裂过程是怎样的呢?教师出示真实细胞有丝分裂的显微摄影。 1、⑴通过观察动画,学生对有丝分裂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⑵在教师的引领下,各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分析。⑶学生记忆顺口溜。2、各小组派代表将自己的模型通过多媒体投影向大家展示,通过对各组模型的分析,加深对有丝分裂各期的理解。3、学生再次观察染色体行为的变化。 1、通过多次动画展示,将发生在细胞核内用肉眼看不到的染色体行为形象生动的呈现给学生。2、通过第构建模型,染色体变得看得见、摸得着,更加形象、生动,学生对有丝分裂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3、通过第三环节的显微摄影,让学生将真实的细胞分裂画面与前面的动画进行对比,获得感性认识。
课堂小结习题巩固 习题:绘制染色体、DNA数量曲线。 1、回顾本节主要内容。2、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回答课后习题。 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核心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多、抽象,而且微观,通过教师的动画演示、显微摄影,学生的构建模型,更加形象、生动,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到细胞分裂的动态性、连续性,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也很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应该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