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6-08 10:3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这些邮票反映了什么历史史实?
郑和下西洋
印度尼西亚东爪哇泗水市的郑和清真寺,是当地唯一以中国风格建筑的清真寺,用以纪念郑和下西洋路过此地。
马六甲历史博物馆庭院内的郑和像
三宝庙(马来西亚)
三宝庙(泰国)
三宝庙(印尼爪哇岛)
请大家看到P127的航线图,说说郑和下西洋的:
时间
出发地点
最远到达的地区
1405—1433年
刘家港(今江苏太仓浏河)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郑和下西洋
一、辉煌(壮举)
二、郑和其人其事
三、明朝为什么要派人下西洋?带来什么影响?
人物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地区 西洋 美洲 印度
航海情况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次数 7次 4次 1次
人数 27800人 1500人 60人
船数 大船62艘(连小船共计200多艘) 17艘 4艘(一说3艘)
船只大小 大船长151.8米,宽61.6米 船长24.5米,宽6米 120吨,100吨,50吨
到达范围 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到达美洲 到达印度
郑和下西洋同哥伦布、达·伽马航海比较表
请大家用两分钟时间阅读教材中本目的内容,然后思考回答:
(1)郑和能够下西洋的条件有哪些?
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
郑和个人的才识和胆略;
统治者的支持。
关于郑和
  郑和,本姓马名和,小名
“三保(宝)”,回族,云南昆明
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
殁于宣德八年(1433年)。
洪武十五年(1383年)被掳成为燕王朱棣家奴,后在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变中有功,朱棣夺取政权后,即任用为“内官监太监”,列入内迁高级官员,并赐姓“郑”。
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从1405年至1433年先后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海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组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先进,航程之长,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空前创举。
关于郑和
郑和具有什么精神呢?
百折不挠、积极进取、不畏艰难的探险精神。
返回
(1)郑和远航各国,促进了中国人民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政府间和人民间的友谊。
(2)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郑和下西洋带来什么影响?
“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明朝初期的开放式的对外关系,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请问: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上采取了什么政策?
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
清朝唯一开放的海关广州
广州十三行
(1)清朝政府为什么要实行闭关政策?
(2)闭关政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请大家用两分钟时间阅读教材中本目的内容,然后思考回答:
经济上没有迫切需要;清统治者以天朝大国
自居,固步自封;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严禁沿海人民擅自出海贸易;只开放四个后减至广州一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严格限制进口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
请回答
思考:
清朝的闭关政策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马克思在英国报纸上发表的时评中说:
“闭关自守的中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中,不与外界接触,一旦与新鲜空气接触,就立即腐烂。”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刘家港
4、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1、公元1405—1433年,郑和( )次下西洋。
5、清朝实行的( )政策,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伍。
闭关
7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
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
2、西洋是指( )。
文莱以西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