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分析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外膜
内膜
嵴
基质
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的作用:
增大了膜的面积,便于酶的附着.
1
2
3
4
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
有关的酶
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有氧呼吸 场 所 反应物 产 物 释能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细胞质基质
葡萄糖
丙酮酸、[H]
少量
丙酮酸、H2O
少量
[H]、O2
大量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
2丙酮酸
酶
[H]
能量
酶
H2O
[H]
H2O
能量
②
①
③
能量
CO2
CO2、[H]
H2O
O2
酶
C6H12O6
有氧呼吸 场 所 反应物 产 物 释能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细胞质基质
葡萄糖
少量
丙酮酸、H2O
CO2、 [H]
少量
[H]、O2
H2O
大量
第一阶段
第三阶段
第二阶段
① 产生CO2的阶段( ) ② 消耗水的阶段( ) ;产生H2O的阶段( ) ③ 氧气参与的阶段( )
④ 产生能量的阶段( )
⑤ 产生能量最多的阶段( )
⑥ 产生[H]的阶段( )
巩固练习:
二
三
三
三
一、二、三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
二
一、二
丙酮酸、 [H]
C6H12O6
酶
2丙酮酸+4 [H] + 能量(少)
酶
12H2O + 能量(大量)
24[H] + 6O2
6CO2 +20 [H] + 能量(少)
2丙酮酸+6H2O
酶
C6H12O6
酶
2丙酮酸+4[H] + 能量(少)
酶
12H2O + 能量(大量)
24[H] + 6O2
6CO2 + 20[H] + 能量(少)
2丙酮酸+6H2O
酶
第一阶段
第三阶段
第二阶段
3个反应式相加,消去左右相同的内容,得出总反应式
2870 KJ
1161KJ
38ATP
热能
能量去向如何?
根据上面的4个反应式,分析O 、C 、H的来龙去脉:
C、H、O的来龙去脉:
§C:
§H:
§O:
H2O
O2
C6H12O6
C6H12O6
H2O
丙酮酸
C6H12O6
H2O
CO2
丙酮酸
CO2
[H]
[H]
H2O
丙酮酸
根据总反应式,分析有氧呼吸的概念
活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有氧呼吸反应条件温和,能量逐步释放,40%的能量储存在ATP中
无氧条件
其他产物
C6H12O6
丙酮酸
[H]
C2H5OH(酒精)+CO2
酶
酶
C3H6O3(乳酸)
酶
场所:细胞质基质
大多数植物、
酵母菌
C6H12O6
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酶
C6H12O6
或
2C3H6O3
+
少量能量
酶
能量
高等动物、乳酸菌、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
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
把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成为乙醇和CO2或乳酸等物质,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无氧呼吸
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又叫做发酵
酒精发酵
乳酸发酵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区
别
场 所
条 件
产 物
释 能
相同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主要)
细胞质
基质
需氧、
酶等
不需氧、
需酶等
大量
少量
①两者第一阶段相同
②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分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CO2、
水
酒精和CO2
或乳酸
CO2
结合细胞呼吸思考:
水果、蔬菜以及种子在什么条件下储存最好?
为什么要中耕松土?
稻田定期排水的原因?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1、温度:影响呼吸酶的活性
温度
呼吸速率
应用:贮存水果时,适当降低温度,可降低与细胞呼吸有关酶的活性,而延长保存时间
2、水分
自由水含量越多,代谢越旺盛,细胞呼吸越强。
例:种子贮藏前风干、晾晒:减少水分, 呼吸作用 。
干种子萌发前浸泡:含水量增高, 呼吸作用。
降低
增强
O2浓度
气体交换相对值
O2吸收(有氧呼吸)
CO2释放(总呼吸)
a
b
c
无氧呼吸
O2:贮藏水果时下降到____最有利贮藏。
CO2:增加CO2浓度,降低O2浓度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3、氧气:
b
右图表示植物非绿
器官在不同O2浓度
下,CO2释放量和O2
吸收量的变化曲线
例:现有一瓶掺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吸进
氧气的体积与放出CO2的体积比为1︰2,
这是因为( )
A、有1/4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B、有1/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C、有1/2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D、有2/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