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月考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月考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6-14 11:36:12

文档简介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第一次考试七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满分32分。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把正确的答案填在表格里。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隋朝大运河开凿的根本目的是
A. 促进经济发展 B .加强南北交通 C .巡游享乐 D .巩固封建统治
2 、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科举考试强调以什么作为选官的标准?
A .门第高低 B .思想觉悟高低 C .财产多少 D .才能大小
3、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创设了科举制度 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4、“以史为镜,可以知更替”,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在位期间出现了清明的统治时期,史称“ ”。(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5、“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6、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开创于唐初,废除于清末 B.通过分科考试选拨官员的制度
C.毫无公平公正性可言 D.看重门第,不利于选拔人才
7、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至此,历经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科举制逐渐完善于(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8、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境内的文物古迹不同程度地受损,其中文成公主庙在地震中受损程度较低。此庙是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远嫁逻些时途经此地,给当地群众传授纺织、开垦、耕种等技艺,当地群众为怀念文成公主的功德而修建的。玉树文成公主庙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
A.唐与吐蕃的关系 B.唐与回纥的关系 C.唐与渤海的关系 D.唐与南诏的关系
9、“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的是( )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等书籍 ②令玄奘西游天竺
③命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10、贞观初年,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求取佛经精义的唐朝高僧是( )
A.鉴真 B.玄奘 C.晁衡 D.郑和
11、从通行的便利性看,隋朝赵州桥在造桥技术上的创新设计采用( )
A.单孔石拱 B.平拱
C.多索斜拉 D.多孔曲拱
12、光耀千古的唐朝文化,最为光彩夺目的是( )
A.词 B.小说 C.诗歌 D.戏剧
13、有一首歌这样唱道:“……不知今宵是何时的云烟,也不知今夕是何夕的睡莲,只愿能 够化作唐宋诗篇”,那么在“唐宋诗篇”中被称为“诗仙”的唐朝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自居易 D.苏轼
14、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是在
A . 唐太宗 B . 唐高宗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15、如果你生活在唐朝中后期,下列哪些现象是你能见到的?
①在长安城内可以见到长年聚居的外国客人②有人正在看雕版印刷的《金刚经》③饮茶风靡全国④妇女以穿着男装、骑马出游为时尚
A .① B .①②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16、你认为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明显保留着中国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A.印度 B.阿拉伯 C.朝鲜 D.日本
二、非选择题:满分18分。本大题共2小题,第17题11分,第18题7分。
把答案写在试卷上。
17、材料一:不论平民贵族,一经考试合格,即可做官,备位卿相,亦不为僭,此制最为平允,为泰西各国所无——孙中山
材料二:科举制度体现出对公平、公开与公正精神的追求;科举制度加强了国家与民族的凝聚力——温春来 中山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6分)
材料三:唐王朝的强大和文化上的繁荣,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周边各国的统治者和人民,他们为缩短与唐王朝文化上的差距,不遗余力地把唐文化引入本国,并结合本国的特点,有选择地加以消化和吸收。 ——《中外关系史论丛》
(2)试为上述观点举出史实例证。(2分)
18.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越是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时期,对外政策就越开放,对外交流越频繁。中国古代对外友好交往的途径主要有几种形式:1、通过官方和民间的贸易;2、通过官方派遣使节和留学生;3、宗教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中国对外友好交往途径的三种形式各举一个史实例证。(6分)
班别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 七年级历史第一次考试答案:
选择题:1、D 2、D 3、D 4、A 5、C 6、B 7、B 8、A 9、D 10、B 11、B
12、C 13、A 14、D 15、D 16、D
17、(1)招揽了人才,扩大了政治统治基础,加强了国家与民族凝聚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2)如日本,在唐朝时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回国后大力传播中国文化。
18、(1)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放的对外政策
(2) 丝绸之路;日本谴唐使;鉴真东渡日本或玄奘西行天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