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写作
学习景物描写
教学目标:
1.养成观察的习惯,学习从多个方面观察景物的方法,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特征;
2.尝试运用多种手法,结合各种感官的感受,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
3.体会情景交融的感染力,尝试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使景物鲜活起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A、晚秋的天空是澄清的,山脚下的高粱成熟了。
B、晚秋的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染上了凋谢的颜色。
比较:很明显,前者是景物叙述,后者才是景物描写;前者虽涉及景物,但只是简单的状态介绍,后者则从形象、色彩等多方面进行感性的叙述,并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二、讲授新课:
描写景物,关键是要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如何才能抓住景物特征?靠的是日常生活练就的观察能力,学习描写景物,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具体情境,细心观察,如此才“眼处心生句自神”(元好问语)。细心观察的第一步是确立好观察点。在一个固定的观点上,要学会变换观察角度,或远观、或近看、或仰视、或俯瞰,就像一个摄影师,把头一会儿推远,一会儿拉近,一会儿俯拍,一会儿仰拍,这样观察景物才全面。如《答中书书》一文中,作者写景时仰观“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除了在固定的观察点上观察,还可变换观察点,即所谓“移步换景”“选点描绘”。
(一)什么是描写。
所谓描写,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人、事、景、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
从描写的对象看,描写分成二种,分别是人物描写、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主要内容有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
示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如何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
①要细致观察,写出景物的特点。
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嫩”和“绿”就是春草的特点。)
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描写。
如从前到后、从里到外,或由主到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要有次序有层次地进行观察。还注意不要忘记观察景物变化的全过程,从开始到最后,凡有变化的都要细致入微地观察,这就容易抓住景物的特征。
示例:《济南的冬天》第4段
阳光朗照下的山由高到底写,重点是雪后山景按空间顺序由山上到山尖到山坡到山腰,城外远山按照有城内到城外的顺序。
③要想使景物描写生动形象优美,就要巧妙的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优美的成语、俗语以及引用古诗词或名言警句进行描写。
比喻、拟人、排比
如《春》中作者对“春花图”的描写:“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段文字,首句用拟人、回环两种修辞方法,描写了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的景象,紧接着通过三个比喻——“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
接着,作者由群花的争芳吐艳开展联想,运用超前夸张,联想到秋天的果实累累,同时又由花香引出蜂闹蝶飞,用成千成百的蜜蜂的嗡响和大大小小蝴蝶的飞舞衬托春花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最后,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从树上的花写到无数的散在草丛里的野花,不但写出铺满原野的野花之多,而且描绘出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野花的明丽色彩。
④运用感官,多角度进行描写,使景物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儿。
运用感官,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角度来写景。
(《春》第5段)
如《听潮》中对海景的描绘:“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这里通过人的听觉(“音响”)、视觉(“细雨”“朝雾”“暮烟”)、嗅觉(“腥气”)、味觉(“咸味”)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海潮来时的声音、形态、气息和动作。
⑤不同角度进行描写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景物,由于观察点的不同,远看、近看、仰视、俯视、平视,视觉形象便会呈现出千姿百态。描写景物时,若能从不同角度进行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如《海滨仲夏夜》:“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这段描写,作者的立足点是海边。由晚霞写到海浪,再随着海浪的翻涌而转移,视线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生动细腻地写出了霞光的动态。
⑥动静结合地进行观察。
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动衬静,以静写动,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例如《听潮》:“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这段描写,为了体现“静”,作者用了一连串温柔甜美、富有诗情画意的事物作比,以动衬静,描绘了大海沉睡之静美,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美,又沟通了人们联想和想象的渠道。
⑦虚实结合进行描写。
发挥想象与联想,将虚景与实景结合起来描写,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春》第四段中实景与虚景的完美结合。
⑧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是直接对景物进行描写,侧面描写是通过描写其他事物来衬托景物。在描绘景物时为了使景物更真切、具体,更有利于烘托人物,可以把正面描写与侧面的烘托结合起来。如《春》,写蜂蝶,衬托春花的芬芳艳丽。)
如《骆驼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开头部分作者着力写烈日下的酷热一段。本来用正面描写“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足矣,然而,作者又接着用柳树“像病了似的”,叶“打着卷”,枝“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路“发着白光”那样干燥灼人;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平日指望吆喝招揽买卖的小贩们也“不敢吆喝”了;柏油路都“晒化了”等等,从各个侧面进一步烘托出天气酷热憋闷的环境,由此,更加衬托出了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生活苦难。
⑨注意注入人物感情。
在写景中注入人物或者作者的情感,情景交融,更能体现人物的爱憎感情,突出文章的中心。《春》的最后三段。
三、课堂小结。
(一)为了让景物特点展现得更充分、鲜明,让读者如身临其境,更真切地感受到景物的魅力,写作时可通过多种角度来描写景物。
方法一:定点观察。定点观察要分为三个步骤:①选择最佳位置;②锁定中心景物;③抓住中心景物的中心特点。在观察景物的时候还要注意:①捕捉景物的颜色、姿态、气味等;②变换各种视觉;③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观察。
方法二:移步换景观察。古语有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移步换景”观察有两种方式:①对同一景物作不同角度、不同距离的观察;②对不同景物作移动观察。
方法三:时间变换观察。因为同一处的风景,时令不同,哪怕是朝暮不同,都会引起景色的变化。
描写时可采用的方法有: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远近高低相结合。语言表达方面要注意炼字炼句,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二)写作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景物,抓住特征。写景时要有所取舍,要抓住最能代表家乡秋天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
2.合理想象,丰富画面。家乡的秋天的画卷上景物丰富,我们的描写不能只是“拍照片”,还要借助多种修辞方法进行想象、联想,让画面“活”起来,“动”起来。
3.以景促情,情景交融。描写时也要渗透某种感情,做到寓情于景,才能更好地打动读者。
四、写作实践
(一)对同学们来说,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校园了。想一想,你所在的校园有什么风景?校园的风景有什么独特之处?围绕“校园一景”写一个片段。300字以内。
1.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从定点观察,到移步换景:从静心观察景物的细微变化,到投入情感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去感受,边观察边交流,让学生在司空见惯的校园里有不一般的发现
2.指导学生按照下列问题整理观察记录:
(1)校园,哪一处景色最让你难忘?
(2)观察此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嗅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
(3)哪些景物是静态的?哪些又是动态的?高处、远处有哪些景物?低处、近处又有么?
(4)身在景中,你心中涌现了怎样的情感?
3.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记录。
4.课堂完成“校园一景”片段作文,小组交流习作,推荐并分享优秀作品。
(二)你留意过自家窗外的景物吗?或许是车马水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伴玩耍的场地......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1.布置学生课前选取自家的某扇窗户为观察点,进行观察,做好观察记录
2.课上组织学生交流窗口观察时获得的最为深切的某一点感受。(不让学生面面俱到地介绍观察到的景物,而是交流印象深刻的某一点感受。)
3.通过追问,指导学生反思“是哪些景物让自己产生了这种感受”,在此基础上选取自己要描写的景物,感受景物不同一般的特点(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相机引导,调动起学生对所要描写景物的情感。)
4.指导学生据的应、交流,从课所完的观察记录中选取写作素材次明确景物的特点以及自己所要达的感情。
5.确定文的顺序,出写作纲,完成作文(窗外)
6教师批改、点评,要特别注重文章中景物的特点和情感。
(三)“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致。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以《我爱
季》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1.已有前面的片段作文和《窗外》作文训练为基础,因此可布置学生课前完成作文《我爱
季》。
2.教师批阅后从景物特征的把握、写作顺序的安排、融情于景的手法等方面综合点评,并结合具体作文给学生以指导。
3.要求每个小组选出一篇景物描写最为具体生动的文章,并按照下面的问题展开交流。
(1)文章精彩的段落和句子有哪些?
(2)为什么精彩?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哪些词语特别准确具体?
(3)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足?还可以做怎样的修改?
4.小组成员合作进行全班展,教师点评,并可迁移到学过的课文中的经典片。
5.所有小组展示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如用准确的词语细致描绘景物的特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写形象生动,从多个角度着笔把景物写丰满,在风、雨、阳光等不同的情境中写出景物的细微变化,调动多种感官把景物写鲜活,运用联想想象把景物写传神,等等。
例文评析
家乡的那条小河
武文捷
家乡流满着一条美面的小河,它像一条蓝色的绸带,环绕着我那朴素幽静的小山村。
春天,小河刚刚解冻,鱼儿便活跃起来,一条又一条地冒出水面,吐出许多小水泡“春江水暖鸭先知”,鸭子们争先恐后地跳到河里,“扑通”一下潜到水中,追逐着鱼儿,然后又从远处突然冒出来。小河两岸那些经历了严冬的柳树,僵硬了多日的枝条突然变软,随风飘动起来,细一看,枝条已经开始冒出一个个嫩芽。闭了眼,仿佛眼前已是一个绿色世界。
夏天,小河大概是晒吧,很早就穿上了荷叶与荷花编织成的衣震,这衣裳抚实用又好看、荷叶如同一条条舞女的绿,为小河遮住了那烫人的阳光。片片荷叶中还时隐时现着朵朵美的荷花,流的芳香也就氤氤在小河的四周。这些待花有的还是含苞待放的花蕾,有的却已张开了所有的花瓣怒放;还有一些花儿早已凋谢,却留下了青绿青绿的莲莲。孩子们这时总爱在竹竿上绑个小网,在繁花绿叶中探取成熟了的莲蓬。
秋天,柳树下,小河两岸开满了金色的菊花,离河很远就能闻到那朴面而来的芳香。此时的傍。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就会聚集到河边,谈天说地,赏景散心,菊花香里话丰年。而那些发美的女孩们,总会上两三支,相互在头上比划,不时发出银钤般的笑声。田野中的收割机忙碌起来了,将那早已笑弯腰的稻子收入怀间。白鹭也多了起来,随意望去,对岸就有几只白正优雅地站立在牛背上,夕阳下一不小心就勾勒出了一幅醉人的美丽剪影。
冬天,小河没了秦天的生机,也没了夏天的美丽和秋天的热闹,它安静地睡下了。它一安静下来,那水可就清澈得让人心怜,站在岸边就可以看到河底的卵石,水中的鱼儿,还有那人们淘米时留下的米粒。你若站在桥上,清澈的小河便能清楚地照出你的模样。
这就是我家乡的那条小河。
【评析】
作者选取家乡的小河为描写对象,按照四季的变化,描绘出了小河春的生机、夏的美丽、秋的热闹、冬的安静,画面层次清楚而又内容丰富。每个季节,作者都能捕捉到最具捉到最具代表性的景物,春天的柳、夏天的荷、秋天的菊、冬天的水,勾画出小河的主要特征。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白描手法的娴熟运用,譬如春天的小河,作者就是简练地绘制了两幅画面:鱼、鸭嬉戏图,柳条吐绿图。没有繁复的描写,没有太多修辞手法的运用,但因为观察仔细,语言准确,效果反而好。
春游并冈山
一木
踏入井冈山,步履虔诚而沉重:伟人的传奇令人虔诚,英烈的鲜血使人沉重……今天,当游人轻轻撩起她的面纱,黄洋界的炮声渐渐远逝,朱砂冲的硝烟慢慢散去,井冈山,展现给人们的竞是这样一个令人神往的佳境。
山不在高,有林则秀。井冈山是一个绿色的海洋。峰峦叠嶂,林海茫茫,到处郁郁葱葱。峭壁峻岩因此而温柔,叠阶重重因此而多姿。如果仅仅是清一色的绿也不足奇,值得称奇的是,并冈山的林海是一幡多彩的淘画:竹林的翠绿,灌木的葱绿,松树的深綠,柏树的墨绿,而在这漫天绿油油的主色调下,更有点缀其间的梨花的白,祧花的红,社鵑的粉,一簇簇,一片片,闪你的眼,夺你的目。这是一个七彩的世界,漫步山间石阶,你会喟叹语言的贫乏,会为技拙的画家担忧。如果仅是色彩的纷繁也不足奇,更值得称奇的是山放上的景色是那样层次分明。棵露的岩石,丛簇的灌木,修长的翠竹,婆娑的古樟,更有那挺拔而起,高到十几丈的台湾松,撑着蓝天,挂着白云……它们重重叠叠,高低起伏,互相掩映,彼此衬托,真的是每一角都能入画,每一处都洋溢着诗意。人在山间走,如入画中游。
山不在秀,有雾才神,井冈山是多雾的。雨后眺望,云雾似潮水般从山谷向上升腾,一会儿就茫茫如海。连片的峰峦在云雾之中忽隐忽现,却似蓬莱仙境。这样的景色,眺望的人也不由得心荡神摇,飘飘欲仙……一阵强劲的山风吹来,云雾又一落千丈,汹涌澎湃地裹住山腰,让峭拔多姿的山峰探出了头。沐浴后的群峰,绿意欲滴,仿佛要绿透游人的心……不久,风停了,只剩下缕缕云烟,轻柔如绢,拂着山林,显出淡淡的蓝色,而游人也有一种醉后的放松……
山不在秀,有水才灵,并冈山是多泉的。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也就少了灵性。井冈山是永远不会有这种遗憾的。这里清泉随处,溪流淙淙,潭碧溪曲,泠泠成韵。漫步山中,确有“剑谷琴溪伴我行”的感觉。正是有了这随处可闻的百千溪泉的汇集,才造就了五龙瀑、彩虹瀑那轰然壮观的气势。五龙瀑的溪水似劈空而来,陡然跌入几十丈的绝壁之下,又连续飞下四级崖,形成梯块的五个气势磅礴的瀑布和深潭,这就是碧玉金、珍珠、飞风、玉女等五潭五瀑。细察五潭,碧水浃浃,树影摇摇,崖壁刀削斧凿,崖脚怪石凌厉,潭边汀芷竞秀,潭上水雾扑面。仰观五瀑,古木竞秀,危崖思天,飞瀑倒挂,泛珠喷玉,跌入潭石之上,翻起千堆白雪,顺峡谷奔泻而下。彩虹瀑则由两块天然巨石合成一张大嘴,把双马石和八面山流下的两条山溪汇成的一江春水全部吞没;然后又从嘴角滥出,出峭壁峻岩而下,喯珠吐玉地在空中翻滚,形成一个梯形大瀑布。“百丈飞流流不竭,半天直下起风雷”,站在彩虹瀑的脚下,那轰然雷声,那地动山摇,那飞瀑激起的漫天水雾,让你充分感受到一种力和气势。突然想到了李白写庐山三叠泉瀑布的千古名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按前。”去过庐山三叠泉瀑布的游人一定会感叹李白那个“挂”字,因为这一个“挂”字在我们的心中定格了一个挥之不去的画面。但这个“挂”字是不能用来描写彩虹瀑的,彩虹瀑可没那么单薄,它是雄厚的,它是一曲磅礴的生命交响。
井冈山,一座红色的山,更是一座绿色的山。
【评析】
文章从“林”“雾”“水”三个方面去描绘井冈山美景。先写“林”,层层递进渲染,抓住其丰富的色彩,突出井冈山七彩缤纷绚丽如画的美景。次写“雾”,抓住云雾变化这雾变化这一特征,从“潮水般从山谷向上升腾”,到“一落千丈”,到“只剩下缕缕云烟”,突出其变幻无穷的魅力。最后写“水”,因为水多势盛,作者行文的节奏一下加快了,多用短句,铿锵有力。从全文看,作者还调动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既用修辞,也擅白描,让读者有置身于如诗如画的井冈山美景之中的真实感受。虽然全文着力写景,但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井冈山,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9张PPT)
A、晚秋的天空是澄清的,山脚下的高粱成熟了。
B、晚秋的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染上了凋谢的颜色。
情境导入
比
较
很明显,前者是景物叙述,后者才是景物描写;前者虽涉及景物,但只是简单的状态介绍,后者则从形象、色彩等多方面进行感性的叙述,并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情境导入
学习描写景物
描
写
所谓描写,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人、事、景、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
从描写的对象看,描写分成二种,分别是人物描写、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主要内容有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
初步感知
描
写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初步感知
①要细致观察,写出景物的特点。
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嫩”和“绿”就是春草的特点。)
如何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
写作指导
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描写。
如从前到后、从里到外,或由主到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要有次序有层次地进行观察。还注意不要忘记观察景物变化的全过程,从开始到最后,凡有变化的都要细致入微地观察,这就容易抓住景物的特征。
如何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
写作指导
阳光朗照下的山由高到底写,重点是雪后山景按空间顺序由山上到山尖到山坡到山腰,城外远山按照有城内到城外的顺序。
《济南的冬天》第4段
写作指导
③要想使景物描写生动形象优美,就要巧妙的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优美的成语、俗语以及引用古诗词或名言警句进行描写。
比喻、拟人、排比
如何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
写作指导
如《春》中作者对“春花图”的描写:“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段文字,首句用拟人、回环两种修辞方法,描写了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的景象,紧接着通过三个比喻——“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
写作指导
接着,作者由群花的争芳吐艳开展联想,运用超前夸张,联想到秋天的果实累累,同时又由花香引出蜂闹蝶飞,用成千成百的蜜蜂的嗡响和大大小小蝴蝶的飞舞衬托春花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最后,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从树上的花写到无数的散在草丛里的野花,不但写出铺满原野的野花之多,而且描绘出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野花的明丽色彩。
写作指导
④运用感官,多角度进行描写,使景物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儿。
运用感官,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角度来写景。
(《春》第5段)
如何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
写作指导
如《听潮》中对海景的描绘:“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这里通过人的听觉(“音响”)、视觉(“细雨”“朝雾”“暮烟”)、嗅觉(“腥气”)、味觉(“咸味”)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海潮来时的声音、形态、气息和动作。
⑤不同角度进行描写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景物,由于观察点的不同,远看、近看、仰视、俯视、平视,视觉形象便会呈现出千姿百态。描写景物时,若能从不同角度进行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如何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
写作指导
如《海滨仲夏夜》:“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这段描写,作者的立足点是海边。由晚霞写到海浪,再随着海浪的翻涌而转移,视线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生动细腻地写出了霞光的动态。
⑥动静结合地进行观察。
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动衬静,以静写动,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如何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
写作指导
例如《听潮》:“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这段描写,为了体现“静”,作者用了一连串温柔甜美、富有诗情画意的事物作比,以动衬静,描绘了大海沉睡之静美,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美,又沟通了人们联想和想象的渠道。
⑦虚实结合进行描写
发挥想象与联想,将虚景与实景结合起来描写,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春》第四段中实景与虚景的完美结合。
如何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
如何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
写作指导
⑧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是直接对景物进行描写,侧面描写是通过描写其他事物来衬托景物。在描绘景物时为了使景物更真切、具体,更有利于烘托人物,可以把正面描写与侧面的烘托结合起来。如《春》,写蜂蝶,衬托春花的芬芳艳丽。)
如何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
写作指导
如《骆驼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开头部分作者着力写烈日下的酷热一段。本来用正面描写“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足矣,然而,作者又接着用柳树“像病了似的”,叶“打着卷”,枝“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路“发着白光”那样干燥灼人;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平日指望吆喝招揽买卖的小贩们也“不敢吆喝”了;柏油路都“晒化了”等等,从各个侧面进一步烘托出天气酷热憋闷的环境,由此,更加衬托出了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生活苦难。
⑨注意注入人物感情
在写景中注入人物或者作者的情感,情景交融,更能体现人物的爱憎感情,突出文章的中心。《春》的最后三段
如何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
写作指导
景物描写有何作用呢
??
烘托心情????
渲染气氛?
推动故事情节????
借景抒情?深化主题
写作指导
欣赏语句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花儿们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闹!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的清亮,那么的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两个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欣赏语句
写法提示:
描写景物时,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静态、动态、视觉、肤觉、味觉、嗅觉、听觉等角度来描绘景物,再引用几句诗,注入自己的感情。这样,景物不仅千姿百态,呈现立体美,而且具有诗情画意。
写作指导
一、为了让景物特点展现得更充分、鲜明,让读者如身临其境,更真切地感受到景物的魅力,写作时可通过多种角度来描写景物。
方法一:定点观察。定点观察要分为三个步骤:①选择最佳位置;②锁定中心景物;③抓住中心景物的中心特点。在观察景物的时候还要注意:①捕捉景物的颜色、姿态、气味等;②变换各种视觉;③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观察。
课堂小结
方法二:移步换景观察。古语有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移步换景”观察有两种方式:①对同一景物作不同角度、不同距离的观察;②对不同景物作移动观察。
方法三:时间变换观察。因为同一处的风景,时令不同,哪怕是朝暮不同,都会引起景色的变化。
课堂小结
描写时可采用的方法有: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远近高低相结合。语言表达方面要注意炼字炼句,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课堂小结
二、写作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景物,抓住特征。写景时要有所取舍,要抓住最能代表家乡秋天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
2.合理想象,丰富画面。家乡的秋天的画卷上景物丰富,我们的描写不能只是“拍照片”,还要借助多种修辞方法进行想象、联想,让画面“活”起来,“动”起来。
3.以景促情,情景交融。描写时也要渗透某种感情,做到寓情于景,才能更好地打动读者。
课堂小结
(1)校园,哪一处景色最让你难忘?
(2)观察此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嗅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
(3)哪些景物是静态的?哪些又是动态的?高处、远处有哪些景物?低处、近处又有么?
(4)身在景中,你心中涌现了怎样的情感?
一、对同学们来说,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校园了。想一想,你所在的校园有什么风景?校园的风景有什么独特之处?围绕“校园一景”写一个片段。300字以内
写作实践
爱花坛
爱校园
爱生活
顺序
修辞
远
近
高
低
比喻
拟人
引用
范围:校园
选材:一景
具体景物
人物活动
写作实践
要选取校园的一个局部进行细致的描写,不能面面俱到。除描写景物外,还可写师生在其中的活动,可以体现校园景色特点。
【文题引领】
写作实践
在飘飘忽忽的秋雨中,校园的那株桂花开了!
它亭亭玉立于花坛之上,宛若披着轻纱
走近一瞧,银灰色的树干托一团绿云般的树冠,
密密肥实的叶片中点缀着一簇簇星星点点,
好像秋天田野沉甸甸的稻穗,又似节日之夜金灿灿的焰火。
在飘飘忽忽的秋雨中,校园的那株桂花开了!(首句点题。)它亭亭玉立于花坛之上,宛若披着轻柔薄纱的新娘。(从远处写桂花树静止的形态。)走近一瞧,银灰色的
树干托起一团绿云般的树冠,密密肥实的叶片中点缀着一簇簇星星点点的米黄色的小花,好像秋天田野沉甸甸的稻穗,又似节日之夜金灿灿的焰火,煞是好看!(从近处写树干、树冠、叶片、花朵的形状、色彩。)
校园桂花
佳作展示
清风徐来,桂枝瑟瑟,芳香四溢,把整个校园都熏醉了!(从视觉、嗅觉、味觉写桂花的动态。)吸一口,甜津津的;掬一把,清爽爽的。(从味觉、肤觉写花的香味。)只要你从这儿经过,准会给你染上一身浓浓的馨香。古诗赞桂花:“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可见,桂花的芳香在花的王国里是出了名的。(在嗅觉基础上结合诗句写出总的感受。)
二、你留意过自家窗外的景物吗?或许是车马水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伴玩耍的场地......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美丽
欢乐
忙碌
角度
感官
由近及远
由远及近
视觉
嗅觉
听觉
自然之景
社会之景
画框之景
所有景物
……
写作实践
要选择好“窗外”的描写范围,抓住其主要特点,定一个基调,然后或局部或整体描绘。还要注意调动多种感官,从而生动地描写景物。
【文题引领】
写作实践
三、“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致。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以《我爱
季》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乡村
城市
公园
早、中、晚
初春、仲春、暮春……
确定季节
运用修辞
空间变化
调动感官
山间
细致观察
抓住特点
时间推移
阴天、晴天……
写作实践
要抓住四个季节鲜明的景色特点进行描写,写景时要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文题引领】
写作实践
【佳作展示】
家乡的秋天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家乡的一年四季,各得其美。缤纷的花朵在春天,皎洁的月亮在夏天,飞舞的雪花在冬日。而我,最喜欢的却是家乡的秋天。
在秋风的感召下,小草跳起激越的舞蹈,湖水荡起热情的涟漪,就连树叶也用它那沙哑的声音唱起了雄浑的赞歌。
秋风虽然远道而来,但它风头依然强劲。它吹走了夏天的炎热、驱跑了夏天的焦躁。甚至连天空厚厚的云朵,都变得轻盈飘渺起来。湛蓝的天空下,白云细如丝、薄如纱。有时像细浪,有时像流沙,还有时又像巨大的透明的帷幔一样网织在天空。蓝天映衬着白云,白云点缀着蓝天。家乡的秋天,用“天高云淡”这个词,再适合不过了。
家乡的秋天是一块五彩的调色板,不仅让万山红遍,让层林尽染,也让一角一隅呈现出缤纷的自由。山坡上、小溪边、马路旁、公园里:一片片的黄、一株株的红、一层层的绿,它们相互映衬着、交织着。瞧,高大的银杏树轻挥着一把把金黄色的小扇子,枫树上一片片火红的叶子,燃烧着热情,翩翩起舞。唯独松树更加绿了,它们昂首挺立着,像健壮又自信的青年,坚定地屹立。天空中有阵阵群雁飞过,也会有一只孤鹰排空而上,不由得让人和吟: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硕果累累是属于家乡秋天的。果园里,黄澄澄的大梨把枝头压弯了腰;红通通的苹果让阳光晒出了开心的笑脸;金灿灿的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怕是晚上也照得农人的心透亮透亮的。紫色的葡萄拥挤在了一起,霜露浸染过的葡萄泛着晶莹的亮光,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飘出醉人的香。它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有的在唱歌,有的在跳舞,还有的在聊天,真像是个水果大party。田野中,红红的高粱笑弯了腰,黄黄的玉米争着把外衣脱掉,圆圆的大豆也裂开了嘴,金黄色的海浪,那是成熟的水稻。秋天是属于丰收的,丰收是属于家乡的。
秋天,在拂晓时,聆听一下家乡大地的苏醒,感受到生活的车轮滚滚向前。或者,在夕阳下停留一会儿,看着一轮如金似火的巨日慢慢沉没于山巅旷野中,那是何等的壮观!
家乡的秋天有爽朗的性格,家乡的秋天有美丽的容貌,家乡的秋天有收获的喜悦,家乡的秋天有壮观的景象。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秋天。
【名师点评】文章选择家乡有代表性的景物,抓住它们的特点,多角度的观察、描写,并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示了家乡秋天的生机与活力,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秋天的热爱之情。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