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语文八年级上册(部编版)
天才艺术家
——列夫.托尔斯泰
他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列宁)
他是十九世纪俄国的巨人。(鲁迅)
他是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陀思妥耶夫斯基)
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马克·吐温)
列夫.托尔斯泰
同学们,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导入新课
1.理解、积累文中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在诵读中引导学生悉心揣摩文中细致的描述手法,尤其是课文中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重点)
3.由外貌透视人物心灵,认识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难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等。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篇小说家之一。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他写作传记受弗洛伊德的思想影响,偏重对人物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代表作有《三作家》《罗曼·罗兰》《巴尔扎克》等。
茨威格
作者简介
1928年茨威格访问俄国,正值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拜访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领会了托尔斯泰的伟大,回国后,他为其写了传记。
背景链接
黝黑
一绺
滞留
禁锢
轩昂
犀利
侏儒
酒肆
尴尬
炽热
失调
穹顶
锃亮
盎然
黯然
粲然
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广袤无垠
yǒu
liǔ
zhì
gù
xuān
xī
zhū
rú
sì
gān
gà
chì
tiáo
qióng
zèng
àng
àn
càn
jīn
hàn
mào
yín
读一读
滞留:
禁锢:
轩昂:
犀利:
藏污纳垢(gòu):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束缚、限制。
停留不动。
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颔首低眉:
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词语掌握
列夫.托尔斯泰
(1828-1910)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举世公认的大文豪,被称为
“天才艺术家”、“俄罗斯文学的灵魂”。
在长达82年的生命里,他用极具天才的艺术手笔再现了波澜壮阔的俄罗斯历史,留下了90卷的鸿篇巨制。
他始终不渝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追根究底地要找出群众灾难的真实原因,认真地思考祖国的命运和未来,因此,他的艺术视野达到罕有的广度。
他家是名门贵族,却终其一生同情底层百姓;他厌弃贵族生活,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人民解脱苦难。他主张“博爱”,反对暴力革命,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知识链接
列夫.托尔斯泰,因其作品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
列夫.托尔斯泰主要作品
知识链接
1.听课文朗读,理出文章结构,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初读感知
第一部分(1~5)段主要刻画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部分(6~9)段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
列夫托尔斯泰
全文共分两部分。
初读感知
2.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并理清层次脉络。
初读感知
第一段:须发的特点
第二段:面部轮廓、结构
第三段:面容表情
第四段:长相平平
第五段:外貌令人失望
第六段:目光犀利
第七段:蕴含丰富情感
第八段:眼睛具有威力
第九段:眼睛的犀利
与人生的不幸
外貌特征
眼光犀利
深邃的精神世界
列夫·托尔斯泰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默读前五段,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
须发特点:面部多毛 须发浓密
面部轮廓:失调崎岖 平庸粗鄙
面容表情:消沉忧郁 丑陋可憎
长相平平:普通平常 大众一员
令拜访者失望:期望眼见 巨大反差
精读品味
深入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5段),体会文章对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
1.写托尔斯泰的胡须和头发——找出第一自然段中的比喻句,此比喻中有夸张,注意多体会。
精读品味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精读品味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2.写托尔斯泰的面部轮廓和结构——找出第二自然段中的几个比喻句。
精读品味
整个面部——就像出自农村木匠之手的粗制滥造的小屋;
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
皮肤——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鼻子——狮子鼻。
精读品味
“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精读品味
说一说,课文第四自然段,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来写托尔斯泰相貌平平的?
一是从穿戴来看——似乎什么穿戴都符合他;
二是从职业来看——好像什么职业的人都像他(议员、酒鬼、面包商、大主教、学生、军人、乡绅、马车夫、农民)。
作者从多角度展示托尔斯泰普通的一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罗斯普通大众,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精读品味
7.深入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6-9段),体会文章是如何描写托尔斯泰那一对非同寻常的眼睛的。谈谈你对下列下列句子的理解。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道出了托尔斯泰能把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拓展探究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这句话写出作为思想家、艺术家的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百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拓展探究
(3)“当这一对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写出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眼睛充满智慧,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是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
拓展探究
犀利的目光
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情感
眼睛的威力
赞美犀利的眼光,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非同寻常的眼睛
拓展探究
抓住文中的关键性语句,探究文章内涵,议一议,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一方面托尔斯泰能看清世界真相,这是幸福的;另一方面由于他看透了世间真相,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他想尽其毕生精力去改变这些,却又事与愿违的时候,这又是不幸的,所以并不矛盾。
拓展探究
课文前半部分对于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突出了哪两个方面的特点?它们分别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平庸丑陋
大众化
灵魂的高贵,
眼睛的精美
是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反衬
说明
欲扬先抑
拓展探究
本文作者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力透纸背又妙趣横生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肖像,既展示了他独特的外貌特征,又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还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无限崇敬和赞美之情。
小结
列夫?托尔斯泰,一个享誉世界的名字,一个让无数人为之敬仰的文豪。他的许多作品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因其作品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他的代表作品,同学们选取一其中一部课余进行阅读。
课后作业
列夫.托尔斯泰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