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水到哪里去了(课件1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水到哪里去了(课件1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7-23 09:3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1张PPT)
第1单元

1.1
水到哪里去了
科学概念目标
(1)在一定条件下,水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初步经历“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活动,并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交流:关于水,你都知道些什么?
新课引入,聚焦问题
生活离不开水:洗衣服、洗澡、洗菜、煮饭、泡茶……
维持生命:人、动物、植物。
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可以流动,有一定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
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里,如糖、食盐等。
冰雪融化后会变成水。
水烧开时会冒泡泡……
……
聚焦问题:除了液态的水,水还可能有其他形态吗?
水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态。在自然界中,在不同的条件下,水以不同的形态存在着。海洋、河流、湖泊、白雪、冰川、雨水,这些都是水。
探索:解释现象,水去哪里了
你认为水到哪里去了?
探索:说一说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液态的水在常温下,会变成水蒸气分散到空气中,这是一种蒸发现象。
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因此我们看不见水蒸气,也看不见水蒸发的过程。
探索:说一说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看不见,摸不着。
“白汽”不是水蒸气,是液态的水。
辨析: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汽”是不是水蒸气?
实验1(证明液态水会蒸发成气态水):
a.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用记号笔标出水的高度。
b.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另一个杯口不盖。
c.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
d.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探索:用实验证明解释
思考:
☆为什么要用相同量的水?
☆为什么要一个杯口盖薄膜,而另一个杯口不盖薄膜?(渗透控制变量的方法)
☆为什么要把它们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
现象:
☆盖了薄膜的杯子中的水的高度略低于标记的高度,没有盖薄膜的杯子中的水明显低于标记的高度。
☆塑料薄膜上有水珠出现。
结论:杯子里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跑”到空气中去了。
实验2(证明气态水会蒸发成液态水):
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盒中的变化。
探索:用实验证明解释
现象:塑料盒内壁出现小水珠。
结论:空气中的水蒸气可以变成小水珠附着在杯子的内壁上。
研讨:水有什么特征?水蒸气有什么特征?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探索:比较水和水蒸气的异同点
水的特征:液体,无色,透明,看得见,摸得着,没有固定的形状,有固定的体积……
水蒸气的特征:气体,无色,透明,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固定的形状,没有固定的体积……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无色的物质一定是透明的。(

②水蒸气是气体,不是水。(

③水蒸气是白色的。(

④蒸发现象只有在温度高的时候才发生。(

⑤没有固定的形状是液态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征。(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湿衣服在通风、向阳的地方晾干了,是一种(
)现象。
A.蒸发
B.液化
C.溶解
②关于发生蒸发现象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在低温下不能发生
B.蒸发在温度较高的时候才会发生
C.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③水蒸气在(
)情况下能液化成小水珠。
A.遇冷
B.遇热
C.任何
④下列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
A.近距离往玻璃上哈气,玻璃上会起“雾”
B.用风扇吹干身上的汗
C.早晨植物叶上的露水
(3)填空。
①往碟子里倒入少量的水,把它放在向阳、通风的地方。一段时间后,碟子里的水会(
)(填“增多”或“减少”)。这是因为水变成我们看不见的(
)飞散到空气中去了。这种现象叫(
)现象。
②冬天的早上,我们往往会在室内窗户的玻璃上看到水珠,这是由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形成的。这是水的(
)(填“蒸发”或“液化”)现象。
基础达标
综合探究
(1)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湿润的地面上,放置一段时间后,塑料盒的内壁上出现了小水珠;将塑料盒口朝上放在地面上,一段时间后,内壁的水珠消失了。这期间,水发生了哪些变化?
?
?
?
(2)用所学知识解释下面的现象。
①一个暑假的中午,小莉在给花浇水的时候洒了一些水在阳台地面上。午休后,小莉发现阳台地面上的水消失了。洒在地面上的水到哪里去了?
?
?
?
②夏天,在玻璃杯中倒入一杯冰冻饮料,玻璃杯外壁上很快就会有小水珠出现。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