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消息二则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第1课时
一句话目标 学习读新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重点);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难点);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一、课前一赛 熟读课文、了解常识、感知内容、识记生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 ) 摧枯拉朽( ) 溃退( ) 获港( )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溃退:因被打垮而后退。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这星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3.背景介绍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军队主力已被歼灭,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共产党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4.文体知识
(1)新闻,又称消息。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2)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
(3)新间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二、独立自主学习 再读全文,分析结构、理清要素
流程一:整体感知 理清要素
5.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新闻的导语、主体和结语部分。思考:这个导语有什么作用?
6.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学法指导一:【找新闻导语的方法】1.注意导语的特征。它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干什么事以及事件的意义等。2.注意导语的位置。比较短小的新闻(只一段话)时一般是第一句话;比较长的新闻(多段话)时一般是第一段话。
学法指导二:新闻的六要素:“五个W”+“1个H”即:When(何时), 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
流程二: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
阅读课文,体味句中加点词语,分析其效果。
7.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8.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通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流程三:精读课文 深层探究
9.这则消息报道的是一场大战,只用不到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何,请说出自己的感觉。作者为什么不详写渡江战斗的情景?
10.小组合作交流: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应在字里行间帯有感彩。找一找文中带有感彩的词语,品味一下,说说理由。
三、合作探究+展示引导学习 邻桌互读、质疑解惑、分享交流、训练表达的内容
11.合作探究;对学+交流 明确上面流程一、二、三的内容
12.展示引导:读悟+展示
展示一:整体感知 理清要素
展示二: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
展示三:精读课文 深层探究
四、巩固提升学习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后面的任务。
郧阳网讯6月7日至8日,由湖北省屈原研究会、汉江师范学院共同主办,郧阳区屈原文化研究会承办的2020“屈原与楚文化”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屈原研究会年会在郧阳区召开,专家学者们共同绕屈原与楚文化、屈原与郧阳、探寻屈原的足迹等学木课题进行激情研讨,十堰市政协副主席,汉江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潘世东,区政协主席徐洪斌,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陈茹参加会议。
在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期问,来自全省各大学及学术所究机构的百余位屈原研究专家学者们,先后考察了堵河口端午汉江龙舟会、参观考察了曲远河口、观摩了郎阳区非遗展演、参观了郧阳博物馆等。
在“屈原与楚文化”的学术研讨上,来自省屈原研究会的10位专家及各大学教授先后作了《回归:流亡者的心理情结与逻辑辰演》、《探寻屈原的足迹》、《屈原放于汉北行经今湖北十堰、郧阳考》、《屈原《远游)与重阳节》、《屈原与云梦、“掌梦”之职辨》、《试论历代吟咏屈原诗词的基本特征》、《屈原的性格特征与其政治悲剧探析》、《凤凰与士不遇焦虑及其消解的文学书写》、《经史定位与文士知行的殊途同归》等主题报告,专家学者们进行了分组讨论。与会代表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争相发表高论,气氛热烈。
据悉,在本届学术年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先后提交了53篇论文,另外还有郧阳屈原研究会编纂收录郧阳籍屈学研究者18篇论文的《屈原在郧阳文集》,以及凌智民的研究专著《探寻屈原的足迹》等。论文议题广泛,主要集中在楚辞地理学、楚辞民俗学、楚辞诗学、楚辞文献学以及楚辞传播学研究等几个方面。其中有10篇论文研究了汉北、武关、沧浪等历史地理问题,关于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对掲示了屈原与汉水流域的关系具有学术意义,对于破解早期楚文化研究的一系列谜团都具有重要意义。
13.用简洁的语言给新闻拟写标题。
14.用波浪线画出新闻的导语。
15.找出新闻的六要素:“五个W”+“1个H”即:When(何时), 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第1课时 参考答案
1. wú kū kuì dí
2-4.略
5.导语为正文第一句话;主体为“渡江战斗于……诸城进击中”;结语为最后一句话。导语从渡江时间及渡江人数两方面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总领了全文。
6.何时:1949年4月20日午夜开始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
何地:在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
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
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故: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
7.此句中的“已”和“大约”用词准确。“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有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
8.此句中的“经营”“溃退”用词准确,“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更能说明解放军的英勇。“溃退”指因被打垮而后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
9.本文不足二百字,却简而不陋,是大手笔,堪称经典。对于渡江和战斗的情景,作者没有详细描写,只是几笔勾勒,粗线条地介绍了渡江的时间、地点及事件的结局。因为敌军“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在三十万大军面前简直不堪一击,所以也不值得去详细介绍。
10.①其实,这是对新闻语言的片面理解。作者在写新闻时,总是在文中凝聚自己的感情。②本文中的“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用语简洁,突出了敌军的不堪一击,反衬我军的英勇善战。“不到”“即已”两个词前一个表明时间短,后一个表明速度快,充分说明了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势如破竹。这两组词包含了作者对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也充满了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作者的情感爱憎分明,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13.“屈原与楚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郧阳区召开
14、15略。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