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唐诗五首》之《渡荆门送别》 同步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三课《唐诗五首》之《渡荆门送别》 同步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1.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23 13:4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第十三课 唐诗五首
《渡荆门送别》
一句话目标 熟读课文,了解文学常识,理解诗句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一、课前一赛 预习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独自完成下面练习
1.作者李白,字________,号________,又号________,_______代伟大的________主义诗人,被人誉为________。与杜甫并称为“________”。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________”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________”。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2.预习这首诗,给带点的字注音。
渡远( ) 荆门( ) 海楼( )
3.请正确标出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结合注释,说说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来从楚国游( ) 江入大荒流( ) 仍怜故乡水( )
5.比一比,看谁能快速背通这首诗
二、独立自主学习 再读诗歌,理解句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6.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7.逐句赏析。
①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________,它交代
了远渡的________和此行的________。
②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③“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二字炼得好,请做一点赏析。
④赏析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⑤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月下飞天镜”的妙处。
⑥颈联的描写视角与颌联是否相同?这两联的描写角度又有何不同?诗中的“天镜”和“海楼”分别指什么?
⑦试用散文语言改写“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两句诗。
⑧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为什么称面对的长江水为“故乡水”?“万里”一词与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相照应?
⑨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三、合作探究+展示引导学习 邻桌互读、质疑解惑、分享交流、探究引导,完成上面内容
四、巩固提升学习
8.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9.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达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______”。
10.诗中点明“送别”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之情。
1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景名句。这好比电影摄像镜头摄下的一组画面,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随”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入”字力透纸背,写出了大江的气势。
B.颈联以水中明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彩云构成海市蜃楼衬托出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C.“怜”故乡水的原是诗人,却说故乡之水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巧妙的构思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真所谓言有尽而情无穷。
D.这首诗意境清雅,风格纤细,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且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描绘出长江中下游一带数千里的山势和水势,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12.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李白乘船出蜀至荆州时所作,随着眼前景物的变换,诗人自然地描绘出画卷般的景色,乡思旅情,尽在诗中。
B.颔联炼字精妙。“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了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汇流的磅礴气勢。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C.颈联描写了一幅空阔辽远的月夜飞天图,想象大胆奇特,有灵动之感,情韵悠长,表达出诗人豪迈的心情和新鲜的感受。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用拟人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收束全诗,余音袅袅。
13.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B.颈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1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诗想像大胆、奇特,被人誉为“神来之笔”,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这美妙的画面。
《渡荆门送别》 参考答案
1. 太白 _é??è???±????_ _è°???????_ _??????_ _????????????_ “_è?????_” “_??????_” _?°???????_ _?¤§??????_
2-6.略
7.逐句赏析。
①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________,它交代了远渡的___________和此行的___________。记叙。地点、目的
②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颔联描写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象。是从动态的角度来描写的(诗人乘船,山和江水随着船的移动而逐渐远去)。
连绵的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消失了;江水奔流着涌入了无际的旷野。
③“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二字炼得好,请做一点赏析。
“随”字化静为动,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 (或“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长江滚滚远去,用一个“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流入大海之处,气势磅礴。
④赏析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两句通过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的美景。第一副是水中映月图。明月倒映在水中,如同天上飞来一面明镜,这是夜间风景;第二幅是江上云霞图,江上云霞多变,如同海市蜃楼一般梦幻,这是黄昏的风景。
⑤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月下飞天镜”的妙处。
本句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明月映入江水的状态比作飞下的明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
⑥颈联的描写视角与颔联是否相同?这两联的描写角度又有何不同?诗中的“天镜”和“海楼”分别指什么?
不同。颔联是以动态变化的角度来写景,而颈联是以静态的角度来写的。“天镜”指的是月亮,“海楼”指的是云彩。
⑦试用散文语言改写“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两句诗。
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澄澈,普照大地。那飘荡在碧空的朵朵彩云,忽而连结在一起,构成了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
⑧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为什么称面对的长江水为“故乡水”?“万里”一词与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相照应?
 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还有离乡惜别之情。诗人之所以称长江水为故乡水,是因为诗人在蜀地(四川)长大,长江流经四川,为表达对家乡的浓厚爱恋之情。
“万里”与首联中的“远”字相照应。
⑨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送”字直接点题(扣题),“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8.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惜别之情。 9.怜 10.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1.D(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 12.C 13.A(直扣诗题,交待了此行的目的。 ?) ? ???????????
14.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仰视天空,云气簇拥而来,就像海面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