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二十三课 《愚公移山》
一句话目标 积累文言词汇,能背诵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一、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积累
(1)给下列生难字词注音。
万仞( ) 魁( ) 荷担( ) 孀( )
始龀( ) 智叟( ) 穷匮( ) 一厝( )
陇断( ) 箕畚( ) 汝( ) 曾不若( )
亡以应( ) 惩( ) 塞( ) 雍(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词义
①方七百里:( ) ②出入之迂:( )
③毕力平险:( )
④惩山北之塞:( )( )
⑤聚室而谋:( ) ⑥杂然相许:( )
⑦献疑:( ) ⑧始龀:( )
⑨寒暑易节:( ) ⑩穷匮:( )
(3)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字义。
①指通豫南 _________通_________,( )
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_________通_________,( )
③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通_________,( )
④一厝朔东 _________通_________,( )
⑤无陇断焉 _________通_________,( )
(4)写出下列加点字词的古今义。
①年且九十(古义: 今义: )
②指通豫南(古义: 今义: )
③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 今义: )
④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古义: 今义: )
⑤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义: 今义: )
⑥惧其不已也(古义: 今义: )
(5)一词多义
且:A.年且九十( ) B.且焉置土石 ( )
其:A.其妻献疑曰( ) B.其如土石何( )
C.惧其不已( )
以:A.以残年余力( ) B.河曲智叟亡以应( )
之:A.翼州之南( ) B.汝之不惠( )
C.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
焉:A.且焉置土石( ) B.始一反焉( )
而:A.面山而居( ) B.聚室而谋( )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
(7)翻译下列句子。
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翻译:
②以君之カ,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翻译: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
④甚矣,汝之不惠。
翻译:
2.作者作品名片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期的列御寇所著。全书八篇,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的心智,给人以启迪与智慧。它的内容多是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等,其中有许多故事直到今天还脍炙人口,由这些故事还形成了不少成语,如杞人忧天、朝三暮四、歧路亡羊等。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较小,具有鲜明的哲理性或讽刺性,寓意深刻而含蓄。
二、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3.朗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朗读节奏。
听范读录音并提示朗读节奏。
4.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写下翻译有困难的难点句:
5.思考下列问题:
①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②移山有什么困难?
③移山结果如何?
6.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 深层探究
7.课文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何文章一开头不落笔在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二山”?
8.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家里人是怎样的看法呢?
9.“平险”是如何进行的?除了愚公一家人,还有谁?表明了什么?
10.课文写了两场争论,一场是愚公与家人的,一场是愚公与智叟的,比较这两场争论,说说有哪些不同?反映了什么呢?
11.愚公“愚”吗?智叟“智”吗?为什么?
四、品味语言 感受形象
12.故事的结局是天神移走了两座大山,你认为这样安排是否有损愚公的形象?为什么?
13.愚公移山精神是什么呢?
五、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4.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15.《愚公移山》中的愚公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六、巩固提升训练
16.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②且焉置土石
B①以君之カ,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②俯身亲耳以请
C①其妻献疑曰 ②既出,得其船.处处志之
D①投诸渤海之尾 ②得之心而与寓之酒也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甚矣,汝之不惠。
18.下列对《愚公移山》一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篇幅短小,然而故事情节显得波澜起伏,曲折多姿,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完整的过程。
B.本文塑造了北山愚公的光辉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C.“妻子献疑”表示了对移山的关心,又引起全家人讨论“焉置土石”问题,导致移山行动的开始;“河曲智叟的笑而止之”,表现了思想的固陋,引出愚公的驳斥,由此过渡到神话结尾。
D.神灵的出现使结尾充满了迷信色彩。由于古代生产力自然科学的限制,人和自然的矛盾无法克服,只能以迷信的方式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19.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讲的是愚公移山的原因。
B.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C.愚公饱受交通堵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赞扬。
20.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
《愚公移山》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1)字音。
仞(rèn) 魁(kuí) 荷(hè) 孀(shuāng)
龀(chèn) 叟(sǒu) 匮(kuì) 厝(cuò)
陇(lǒng) 箕畚(jī běn) 汝(rǔ) 曾(céng)
亡(wú) 惩(chéng) 塞(sè) 雍(yōng)
(2)方:面积。 迂:曲折,绕远。毕:尽,全。惩:苦于。塞:阻塞。
室:家。谋:谋划,商量。杂然:纷纷地。许:赞同。献疑:提出疑问。 始龀:刚刚换牙。 易:更替。穷匮:穷尽。
(3)通假字
反:同“返”,往返) ;惠:同“慧”,聪明) 亡:同“无”,没有)
厝:同“措”,放置; 陇:同“垄”,高地)
(4)古今异义
且(古义:副词,将近。今义:连词,表意思上的递进关系。)
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 曾(古义:连……都……。今义:曾经。)
荷(古义:扛。今义:莲花。) 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5)一词多义。
且 ①副词,“将”②连词,“况且” 其:①代词,他的②副词,加在“如......何”的前面,有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③代词,他。
以:①介词:(凭、靠)②(连词,用来) 之:①结构助词,的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指示代词,这
焉:①哪里 ②语气词 而:①连词,表修饰 ②表顺承 ③表转折
5.困难:①两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②年老体衰,人员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③工具简陋:叩石垦壤,基本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7.这两句话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山”的高大,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山越大,越显出愚公敢于移山的决心和勇气,也就越显出愚公的形象的高大。文章一开头写两座山的情况,实际上是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写了存在的困难,为写愚公作了铺垫。
8.愚公提出的“移山”目标代表了“北山”人的共同愿望,首先就是“杂然相许”;其次是愚公妻“献疑”:第一,出于对丈夫的关心;第二,提出“移山”的具体问题,完全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移山”任务;最后是意见一致,立即行动。
9.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②“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表明愚公移山得到了众人的支持。
10.(1)性质不同。愚公妻子,首先是同意(“杂然相许”当然包括“其妻”),智叟却首先是反对。(2)出发点不同。愚公的妻子出于对丈夫的关心,智叟则不同,他是讥笑。(3)气氛不同。与家人的论争气氛热烈和谐,与智叟的论争是理直气壮,针锋相对。反映了对待困难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智叟——逃避困难。愚公——①艰苦奋斗精神;②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③发展变化的观点(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12.故事的结局是天神移走了两座大山,你认为这样安排是否有损愚公的形象?为什么?
①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这样的结局不仅没有损害愚公的形象,反而使愚公的形象更加丰满高大。正是愚公的决心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天帝才命大力神的两个儿子把两座大山背走,这个神话结尾烘托了愚公的形象,说明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感人至深。
②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美好愿望。
③这种神话结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由于古代生产力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人和自然的矛盾很难克服,只能以幻想的方式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13.愚公移山精神是什么呢?
就是克服困难的精神。要点有:①具有“挖山”的信心和勇气;②具有坚持不懈、长期艰苦奋斗的精神;③具有远大的目光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14.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举牌人和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愚公精神的实质是排除千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休止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嫦娥”探月卫星的发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治?哪里会有我国近十年的辉煌成就?哪里会有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让我们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点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寻明天的太阳!
15.《愚公移山》中的愚公不怕困难,有宏伟抱负和坚定决心;面对困难脚踏实地、坚韧不拔;着眼未来、目光长远。启示:我们要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当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和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6.C 代词,他的
17.略 18.D 19.C
20.敢想敢干(不安于现状),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做事不畏艰险。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