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如梦令
李清照
这首词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是李清照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那些场景在她的脑海中一再出现,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走近作者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是“婉约派”的代表性词人
李清照词,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被称为“易安体”。现传《漱玉词》。
读准字音
溪xī亭
日暮mù
沉chén醉
兴xìng尽
回舟
zhōu
误wù入
藕ǒu花
深shēn处
争zhēng渡
惊jīng起
一滩
tān
鸥ōu鹭lù
读准节奏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1】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2】溪亭:临水的亭台。
【3】日暮:黄昏时候。
【4】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
中。
【5】兴尽:尽了兴致。
【6】
回舟:乘船而回。
【7】
误入:不小心进入。
【8】
藕花:荷花。
【9】
惊:惊动。
【10】一滩:一群。
【11】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分析词句
游览溪亭,饮酒赏景,叫人流连忘返,兴致那么高,酒喝得那么欢畅,直到黄昏时候,竟至于“沉醉不知归路”。待到兴尽,方才回舟,在“沉醉”中小船走错了路,直到荷塘深处方始发觉。急着寻路回家,声音惊动了栖息的沙鸥白鹭。
1.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不知归路”呢?
诗人“不知归路”,一是因为酒醉,二是因为她尽兴而心醉。
2.说说“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惊”字既暗写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水鸟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3.有人把“争渡”的“争”字改成“怎”
字,你认为是否能改?为什么?
①不能改。
②因为这里的“争”字有“争着”“抢着”“奋力”的意思,如果是“怎渡”,下面的词意就衔接不上;只有奋力“抢渡”,才会“惊起一滩鸥鹭”。
小结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主题
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场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抒发了作者愉悦的心情,也反映了作者早期生活的闲适与舒心。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一剪梅》
这是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词中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盼望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
拓展阅读:
武陵春
【南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助读资料
写作背景: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被迫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
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李清照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情感。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词人对花兴叹,望花自怜,因愁苦而憔悴的容貌堪比菊花之黄瘦,让人心生怜悯之情。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是一首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