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消息二则》同步检测
(满分:60分
时间:30分钟)
一、积累运用(20分)
1.填空。(4分)
(1)新闻又称________,它________、________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2)一篇新闻稿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部分。从表达方式上看,它以________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________。
2.注音和写汉字。(3分)
阻塞( )
督( )战
锐不可当(
)
摧枯拉
xiǔ(
)
dí(
)港
xiè(
)气
3.下列形似字组词错误的一项是( B )(2分)
A.渡 渡江 度 度日
B.歼 歼灭 纤 搬纤
C.溃 溃退 遗 遗忘
D.塞 要塞 赛 比赛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自从学校严肃处理了几个严重违纪的学生,校园这几天倒也风平浪静。
B.公安部“猎狐行动”以锐不可当之势,打击了一大批外逃贪官。
C.真希望在游戏中英勇善战的小明能把精力用在学习上。
D.春风以摧枯拉朽之势,吹红了桃杏,吹绿了杨柳。
5.选出语言最简明的句子( )(2分)
A.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B.我买了两瓶红墨水和蓝墨水。
C.中国人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外国人也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
D.小新和他同学的老师从学校出来。
6.对下列各句表达方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南阳为古宛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因其地理形势和所处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记叙)
B.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描写)
C.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记叙)
D.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议论)
7.下列有关《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的标题简明醒目,概括性强。“三十万大军”突出了人民解放军的宏大气势,“胜利南渡长江”点明了渡江已取得胜利。
B.电头也称“消息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报道地点和报道时间。表明消息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
C.正文第一句是导语,导语以下是消息的主体。其中“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
领”“进击”等表现了我军的英勇善战,“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等表现了敌军的顽
强抵抗。
D.“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高度赞扬
了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8.阅读下面的新闻,请你提炼三个关键词。(3分)
日前,经农业部组织专家测产,由农业部立项支持、袁隆平院士领衔的湖南省溆浦县第四期中国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攻关项目实现重大突破,亩产创造了1026.7公斤的新纪录。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当日向袁隆平院士致贺信,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这是袁隆平院士率领一大批农业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和长期奋斗的结果。
关键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17分)
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A.扩大?B.发展?C.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A.溃退?B.溃败?C.溃逃),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西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A.顽固?B.顽强?C.坚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A.战胜?B.消灭?C.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杨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勾出括号中运用恰当的词。(4分)
2.文段报道的两个主要内容是:(2分)_____________
3.“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此句从侧面写出了:(2分)??
?
?
?
?
?
?
?
?
4.文中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说明了什么?(2分)
5.对本文中议论句的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赞扬我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B.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
C.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D.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
6.有学生提出:“我认为,如果把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会更好。因为前者只说了这次军事行动,后者不仅说出了军事行动而且说出了结果。”这个问题你是如何考虑的?谈谈理由。(4分)
(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11分)
(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①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②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③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④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⑤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但始终未能达到目的。……
1.(4分)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这则新闻的__________,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相比,两题都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还说明了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__。两题都体现的语言特点:__________。
2.电头交代了哪些内容?电头的价值是什么?(2分)
3.用横线画出文中导语部分,它的作用是什么?(2分)
4.找出文中属于插叙的内容是__________,其作用是什么?(3分)
(三)阅读下面新闻,完成问题(12分)
①2017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主持开幕式。
②习近平强调,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的大势依然强劲,变革创新的步伐继续向前。同时,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2013年,我国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
③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④第一,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第二,将“一带一路”建成繁荣之路。第三,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第四,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第五,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
⑤俄罗斯总统普京、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在开幕式上致辞。
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中国首倡举办的“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主题是“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由开幕式、领导人圆桌峰会、高级别会议三部分组成。包括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约1
500名代表出席此次高峰论坛。
1.请用简洁的语言为本新闻拟写一则标题。(2分)
2.开头第①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的哪个部分?有什么作用?(3分)
3.本文第②段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4.“包括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约1
500名代表出席此次高峰论坛”,能改为“包括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来自多个国家和多个国际组织的多名代表出席此次高峰论坛”吗?为什么?(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消息二则》同步检测
(满分:60分
时间:30分钟)
一、积累运用(20分)
1.填空。(4分)
(1)新闻又称________,它________、________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2)一篇新闻稿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部分。从表达方式上看,它以________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________。
(1)消息、及时、准确
(2)标题、导语、主体、记叙、议论
2.注音和写汉字。(3分)
阻塞( )
督( )战
锐不可当(
)
摧枯拉
xiǔ(
)
dí(
)港
xiè(
)气
3.下列形似字组词错误的一项是( B )(2分)
A.渡 渡江 度 度日
B.歼 歼灭 纤 搬纤
C.溃 溃退 遗 遗忘
D.塞 要塞 赛 比赛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D )(2分)
A.自从学校严肃处理了几个严重违纪的学生,校园这几天倒也风平浪静。
B.公安部“猎狐行动”以锐不可当之势,打击了一大批外逃贪官。
C.真希望在游戏中英勇善战的小明能把精力用在学习上。
D.春风以摧枯拉朽之势,吹红了桃杏,吹绿了杨柳。
【解析】“摧枯拉朽”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词性是贬义,用在春风给万物带来了生机这一语境中不合适。
5.选出语言最简明的句子( A )(2分)
A.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B.我买了两瓶红墨水和蓝墨水。
C.中国人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外国人也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
D.小新和他同学的老师从学校出来。
6.对下列各句表达方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
A.南阳为古宛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因其地理形势和所处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记叙)
B.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描写)
C.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记叙)
D.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议论)
7.下列有关《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2分)
A.本文的标题简明醒目,概括性强。“三十万大军”突出了人民解放军的宏大气势,“胜利南渡长江”点明了渡江已取得胜利。
B.电头也称“消息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报道地点和报道时间。表明消息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
C.正文第一句是导语,导语以下是消息的主体。其中“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
领”“进击”等表现了我军的英勇善战,“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等表现了敌军的顽
强抵抗。
D.“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高度赞扬
了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解析】“顽强抵抗”的说法不当,应为“不堪一击”。
8.阅读下面的新闻,请你提炼三个关键词。(3分)
日前,经农业部组织专家测产,由农业部立项支持、袁隆平院士领衔的湖南省溆浦县第四期中国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攻关项目实现重大突破,亩产创造了1026.7公斤的新纪录。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当日向袁隆平院士致贺信,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这是袁隆平院士率领一大批农业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和长期奋斗的结果。
关键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超级稻 亩产 新纪录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17分)
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A.扩大?B.发展?C.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A.溃退?B.溃败?C.溃逃),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西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A.顽固?B.顽强?C.坚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A.战胜?B.消灭?C.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杨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勾出括号中运用恰当的词。(4分)
2.文段报道的两个主要内容是:(2分)_____________
东路军和西路军渡江情况。
3.“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此句从侧面写出了:(2分)??
?
?
?
?
?
?
?
?
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4.文中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说明了什么?(2分)
说明了消息报道的及时、语言的准确。
5.对本文中议论句的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3分)
A.赞扬我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B.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
C.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D.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
6.有学生提出:“我认为,如果把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会更好。因为前者只说了这次军事行动,后者不仅说出了军事行动而且说出了结果。”这个问题你是如何考虑的?谈谈理由。(4分)
(1)因为发电时百万大军并未全部渡过,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
(2)因为“横”字形象地展现了百万雄师昂扬的斗志、磅礴的气势、锐不可当、顽强拼搏,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而“胜利渡江”太平淡,只是告诉了人们一种结果。
(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11分)
(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①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②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③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④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⑤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但始终未能达到目的。……
1.(4分)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这则新闻的__________,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相比,两题都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还说明了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__。两题都体现的语言特点:__________。
2.电头交代了哪些内容?电头的价值是什么?(2分)
3.用横线画出文中导语部分,它的作用是什么?(2分)
4.找出文中属于插叙的内容是__________,其作用是什么?(3分)
答案:
1.
标题 人物(对象) 地点 事件 数量 气势 准确、简练地概括内容
2.电头交代了发电单位(通讯社)、发电时间、地点。电头的价值是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3.第①句,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4.②③句
说明南阳重要的地理位置,是兵家必争之地。
(三)阅读下面新闻,完成问题(12分)
①2017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主持开幕式。
②习近平强调,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的大势依然强劲,变革创新的步伐继续向前。同时,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2013年,我国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
③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④第一,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第二,将“一带一路”建成繁荣之路。第三,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第四,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第五,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
⑤俄罗斯总统普京、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在开幕式上致辞。
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中国首倡举办的“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主题是“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由开幕式、领导人圆桌峰会、高级别会议三部分组成。包括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约1
500名代表出席此次高峰论坛。
1.请用简洁的语言为本新闻拟写一则标题。(2分)
【答案】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解析】新闻的标题要根据新闻的导语即主要内容来提取。这则新闻的主要事件就是习近平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将事件性质提取出来,改为陈述句,即可作为新闻的标题。
2.开头第①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的哪个部分?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导语。作用: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引出下文。
3.本文第②段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答案】不能。这一段是背景介绍,介绍了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突出主题,阐述意义。
【解析】介绍背景,能对新闻事实起到说明、补充、衬托作用,又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并且有利于了解新闻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深化新闻的主题,并有丰富内容、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作用。这则背景主要介绍了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一带一路”,更好地了解“一带一路”带给我们的时代意义。
4.“包括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约1
500名代表出席此次高峰论坛”,能改为“包括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来自多个国家和多个国际组织的多名代表出席此次高峰论坛”吗?为什么?(4分)
【答案】不能。原文用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此次高峰论坛参与国家、参与人数之多,有力地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世界各国广泛的支持,增强了新闻真实性与准确性。
【解析】新闻中采用具体的数据或数字,首先是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其次从这段内容本身出发,告知新闻受众参加此次高峰论坛的国家与人员的数量,意在表明此次高峰论坛得到了全球广泛的支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