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同步检测(解析版+原卷版)

文档属性

名称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同步检测(解析版+原卷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25 20:18:1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同步检测
(满分:60分
时间:30分钟)
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祭祀(shì)
国殇(shāng)
颠倒(diān)
惨绝人寰(huán)
B.杀戮(lù)
抵赖(lài)
篡改(cuàn)
威尔逊(shùn)
C.呓语(yì)
警惕(tì)
遁形(dùn)
振聋发聩(guì)
D.铭记(míng)
缅怀(miǎn)
磅礴(
bó)
公祭鼎(dǐ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书藉
悠久
矢志
颠倒黑白
B.
典章
忘图
野蛮
沧海桑田
C.
扭曲
右翼
顽固
百般抵赖
D.
催残
初衷
隆重
时代变迁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南京大屠杀这一惨绝人寰的劫难,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
B.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的,则是茶堂倌振聋发聩的吆喝。
C.离开几十年,今日重回故乡,已是人事全非,颇有沧海桑田之慨。
D.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一以贯之的根本精神。
4.依次填入在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
我们不可以决定生命的长度,却可以____________;不能改变天生的容颜,却可以______________;不能企盼左右他人,却可以_____________;不能全然预知明天,却可以________________。因此,生命虽然短暂,却可以活得美好丰盈。
A.
拓展它的宽度,时时展现笑脸,充分利用今天,好好把握自己
B.
时时展现笑脸,充分利用今天,好好把握自己,拓展它的宽度
C.
充分利用今天,好好把握自己,拓展它的宽度,时时展现笑脸
D.
拓展它的宽度,时时展现笑脸,好好把握自己,充分利用今天
5.学校开展“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2分)
(1)2020年12月13日是第七个国家公祭日。学校定于当日10:00举行默哀仪式,向南京大屠杀中的遇难同胞表示悼念,要求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在10:00听到警报时,就地默哀一分钟。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拟写一则通知,提醒大家注意。(5分)[来源&~:
co@m%]
(2)学校开展了“南京大屠杀周年祭”演讲比赛,下面是明明同学演讲词中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些语病,请你帮助修改。(4分)
我们悼念遇难同胞,【甲】批判和揭露日本右翼分子扭曲历史、重走军国主义老路的阴谋,就是为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曾经深受苦难的城市,更懂得和平的可贵。【乙】古城南京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不断向世界传递着和平。同学们,我们应不忘国耻,珍爱和平,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刻苦学习,奋勇前进,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①【甲】处画线句子语序不当,应将“ 
 ”和“ 
 ”对调。(2分)?
②【乙】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在“ 
 ”后加上“ 
 ”。(2分)?
(3)下面是小亮同学摘录的一篇2018年国家公祭日的新华微评,请你给这篇微评补写个题目。要求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不超过10个字。(3分)[中国&^教育
出%#版网]
 
?
今天是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响彻南京全城的凄厉警报,是对死难同胞的无尽缅怀,也是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暴行的厉声控诉。今年以来,已有2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离开人世,但那一段黑暗岁月永远印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之中。“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历经战争洗礼,从苦难走向辉煌,我们不曾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好日子。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出发,从历史教训中激发奋进的力量,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盛,我们才能告慰逝去的同胞,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课内阅读
(20分)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节选)
①“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80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②《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南京大屠杀发生80年后,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历史
,不可能被忘却。
  ……
  ⑥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捍卫世界和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1.填空。(3分)
第一段在达方式上有_______和_______相结合,同时有记叙顺序的______。开篇引用铭文在结构上____________,便于引出下文;内容上,一方面点明____________,增强现场感,另一方面,增添________。
2.第二段中“历史,不可能被忘却!”一句中的逗号可否删去?为什么?这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6分)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5分)
4.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说明了什么?(3分)
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这篇新闻评论主要述说了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及历史背景。
B.文章针对国家公祭日有感而发,论述的过程中饱含着爱国情感。
C.文章列举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的事例,强调了“历史,不可能被忘却”。[p%.com
^]
D.文章写南京的变化,突出和平的珍贵,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和平的热爱和追求。
(二)类文阅读
(10分)
莒南村民讲述渊子崖保卫战:
“团结起来就是那无敌的力量”
本报记者 王洪涛 本报通讯员 徐德理 陈德溪
①对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莒南县渊子崖村村民林祥松感慨,这个纪念日太有意义了,要让子孙后代都铭记这段历史。
②“我们得吸取教训,要团结起来,团结起来就是那无敌的力量。”说到这儿,67岁的林祥松给记者讲述了发生在渊子崖村的抗日保卫战。渊子崖村,被称为“中华抗日第一村”,渊子崖保卫战被称为“村自卫战的典范”。
③林祥松说,1938年,渊子崖村为了避免兵匪的骚扰、掠夺,在村子四周建起了4米高的城墙和炮楼。1941年12月的一个早晨,到沂蒙山区进行铁壁合围的1
000多名日军,包围了渊子崖村。“一看鬼子围过来了,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拿起土枪、土炮,在炮楼上对着鬼子打。”林祥松说,鬼子就用小钢炮炮轰城墙、城门,最终将村子西北部的城墙炸了一个半人高的洞,“一看破了洞,就有五六个人拿土枪过去封堵,离洞最近的林九兰,从家里拿来了铡草用的铡刀,蹲在洞的旁边,钻进来一个铡一个,一共砍死了7个鬼子。后来,鬼子就调整了小钢炮的方向,往天上射,炮弹刚好落在城墙里边,林九兰就这样牺牲了。”
④在老辈们的述说里,林祥松印象深刻的还有林庆一、林庆海两兄弟。“鬼子进村之后,就到处放火。躲在柴火垛里的两兄弟,一下子被鬼子点了,两人蹿出来之后,和四五个鬼子赤手肉搏,最后,两个人每人抱了一个鬼子,跳进火堆里,与敌人同归于尽。”
⑤依靠“以死的精神来抵抗”,渊子崖村等来了八路军的援军。战斗从清晨一直到傍晚,渊子崖村民和八路军共歼灭日军112人,同时也有140多名村民和40多名八路军、武工队战士牺牲。
⑥“虽然参加这场战斗的村民都一个一个离世了,但这段历史,我还要不断地讲给村里的小一辈听,让他们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林祥松说。
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2.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文章第③—⑤段的内容。(3分)
3.林祥松还要不断地把这段历史讲给村里的小一辈听的目的是什么?(2分)
4.自国家公祭网开通以来,海内外网友纷纷参与在线公祭并留言。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在“缅怀留言”一栏里留下自己的话。(3分)
三、写作训练(10分)
本文针对2017年12月13日举行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这一重大事件,联系相关历史背景和现实,发表评论,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请你针对社会或学校发生的热点事件,发表自己的评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同步检测
(满分:60分
时间:30分钟)
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祭祀(shì)
国殇(shāng)
颠倒(diān)
惨绝人寰(huán)
B.杀戮(lù)
抵赖(lài)
篡改(cuàn)
威尔逊(shùn)
C.呓语(yì)
警惕(tì)
遁形(dùn)
振聋发聩(guì)
D.铭记(míng)
缅怀(miǎn)
磅礴(
bó)
公祭鼎(dǐ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
书藉
悠久
矢志
颠倒黑白
B.
典章
忘图
野蛮
沧海桑田
C.
扭曲
右翼
顽固
百般抵赖
D.
催残
初衷
隆重
时代变迁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南京大屠杀这一惨绝人寰的劫难,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
B.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的,则是茶堂倌振聋发聩的吆喝。
C.离开几十年,今日重回故乡,已是人事全非,颇有沧海桑田之慨。
D.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一以贯之的根本精神。
【解析】应将“振聋发聩”改为“震耳欲聋”。
4.依次填入在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D
)(2分)
我们不可以决定生命的长度,却可以____________;不能改变天生的容颜,却可以______________;不能企盼左右他人,却可以_____________;不能全然预知明天,却可以________________。因此,生命虽然短暂,却可以活得美好丰盈。
A.
拓展它的宽度,时时展现笑脸,充分利用今天,好好把握自己
B.
时时展现笑脸,充分利用今天,好好把握自己,拓展它的宽度
C.
充分利用今天,好好把握自己,拓展它的宽度,时时展现笑脸
D.
拓展它的宽度,时时展现笑脸,好好把握自己,充分利用今天
【解析】此题考查语句衔接。观察每一个分句,都含有一对意义相对的词语,据此可以找到正确答案。
5.学校开展“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2分)
(1)2020年12月13日是第七个国家公祭日。学校定于当日10:00举行默哀仪式,向南京大屠杀中的遇难同胞表示悼念,要求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在10:00听到警报时,就地默哀一分钟。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拟写一则通知,提醒大家注意。(5分)[来源&~:
co@m%]
示例:
通 知
学校定于2020年12月13日10:00举行默哀仪式,向南京大屠杀中的遇难同胞表示悼念,要求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在10:00听到警报时,就地默哀一分钟。
××学校校团委
2020年12月11日
(2)学校开展了“南京大屠杀周年祭”演讲比赛,下面是明明同学演讲词中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些语病,请你帮助修改。(4分)
我们悼念遇难同胞,【甲】批判和揭露日本右翼分子扭曲历史、重走军国主义老路的阴谋,就是为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曾经深受苦难的城市,更懂得和平的可贵。【乙】古城南京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不断向世界传递着和平。同学们,我们应不忘国耻,珍爱和平,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刻苦学习,奋勇前进,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①【甲】处画线句子语序不当,应将“ 批判 ”和“ 揭露 ”对调。(2分)?
②【乙】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在“ 和平 ”后加上“ 的理念 ”。(2分)?
(3)下面是小亮同学摘录的一篇2018年国家公祭日的新华微评,请你给这篇微评补写个题目。要求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不超过10个字。(3分)[中国&^教育
出%#版网]
 示例:铭记苦难,开创未来 ?
今天是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响彻南京全城的凄厉警报,是对死难同胞的无尽缅怀,也是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暴行的厉声控诉。今年以来,已有2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离开人世,但那一段黑暗岁月永远印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之中。“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历经战争洗礼,从苦难走向辉煌,我们不曾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好日子。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出发,从历史教训中激发奋进的力量,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盛,我们才能告慰逝去的同胞,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课内阅读
(20分)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节选)
①“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80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②《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南京大屠杀发生80年后,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历史
,不可能被忘却。
  ……
  ⑥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捍卫世界和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1.填空。(3分)
第一段在达方式上.有叙述和议论相结合,同时有记叙顺序的插叙。开篇引用铭文在结构上照应题目,便于引出下文;内容上,一方面点明文章的内容,增强现场感,另一方面,增添表现力。
2.第二段中“历史,不可能被忘却!”一句中的逗号可否删去?为什么?这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6分)
不能删去。这个逗号在这里有强调主语的作用,目的是为了突出“历史”一词的地位,让读者重视这段惨绝人寰历史。
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出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历史不能被忘记”的这一分论点。
【解析】此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本段列举了大量事实,故为举例论证。各种论证方法的作用,一般都是为了证明……论点。本段分论点为“历史不能被忘记”,所举事实均为证明此论点。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5分)
中国人民将铭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捍卫世界和平。
先通过引用国家公祭的铭文以表明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然后再以极为简略的语言叙述了日本进行南京大屠杀的事实,继而再过渡到我们国家进行的第四个国家公祭仪式。这样层层递进的方式使得中心论点的提出更具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论点的把握,议论文论点往往体现在标题、开头、结尾语段。论点为一句明确的肯定句。本文论点就是第一段最后一句话。
4.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说明了什么?(3分)
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不只是时代变迁的结果,更是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最好体现。它时刻提醒着人们,要远离战争,热爱和平。
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3分)
A.这篇新闻评论主要述说了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及历史背景。
B.文章针对国家公祭日有感而发,论述的过程中饱含着爱国情感。
C.文章列举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的事例,强调了“历史,不可能被忘却”。[p%.com
^]
D.文章写南京的变化,突出和平的珍贵,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和平的热爱和追求。
(二)类文阅读
(10分)
莒南村民讲述渊子崖保卫战:
“团结起来就是那无敌的力量”
本报记者 王洪涛 本报通讯员 徐德理 陈德溪
①对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莒南县渊子崖村村民林祥松感慨,这个纪念日太有意义了,要让子孙后代都铭记这段历史。
②“我们得吸取教训,要团结起来,团结起来就是那无敌的力量。”说到这儿,67岁的林祥松给记者讲述了发生在渊子崖村的抗日保卫战。渊子崖村,被称为“中华抗日第一村”,渊子崖保卫战被称为“村自卫战的典范”。
③林祥松说,1938年,渊子崖村为了避免兵匪的骚扰、掠夺,在村子四周建起了4米高的城墙和炮楼。1941年12月的一个早晨,到沂蒙山区进行铁壁合围的1
000多名日军,包围了渊子崖村。“一看鬼子围过来了,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拿起土枪、土炮,在炮楼上对着鬼子打。”林祥松说,鬼子就用小钢炮炮轰城墙、城门,最终将村子西北部的城墙炸了一个半人高的洞,“一看破了洞,就有五六个人拿土枪过去封堵,离洞最近的林九兰,从家里拿来了铡草用的铡刀,蹲在洞的旁边,钻进来一个铡一个,一共砍死了7个鬼子。后来,鬼子就调整了小钢炮的方向,往天上射,炮弹刚好落在城墙里边,林九兰就这样牺牲了。”
④在老辈们的述说里,林祥松印象深刻的还有林庆一、林庆海两兄弟。“鬼子进村之后,就到处放火。躲在柴火垛里的两兄弟,一下子被鬼子点了,两人蹿出来之后,和四五个鬼子赤手肉搏,最后,两个人每人抱了一个鬼子,跳进火堆里,与敌人同归于尽。”
⑤依靠“以死的精神来抵抗”,渊子崖村等来了八路军的援军。战斗从清晨一直到傍晚,渊子崖村民和八路军共歼灭日军112人,同时也有140多名村民和40多名八路军、武工队战士牺牲。
⑥“虽然参加这场战斗的村民都一个一个离世了,但这段历史,我还要不断地讲给村里的小一辈听,让他们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林祥松说。
1.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点明写这篇通讯报道的背景与机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2.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文章第③—⑤段的内容。(3分)
第③段:全村抗敌,林九兰壮烈牺牲。第④段:两兄弟抱住鬼子同归于尽。第⑤段:渊子崖村民配合八路军歼灭了敌人。
3.林祥松还要不断地把这段历史讲给村里的小一辈听的目的是什么?(2分)
让村里的小辈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
4.自国家公祭网开通以来,海内外网友纷纷参与在线公祭并留言。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在“缅怀留言”一栏里留下自己的话。(3分)
【示例】不忘历史,敬畏生命,传承精神,珍视和平。
三、写作训练(10分)
本文针对2017年12月13日举行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这一重大事件,联系相关历史背景和现实,发表评论,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请你针对社会或学校发生的热点事件,发表自己的评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