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成实验中学八年级(下)科学第二章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座号 得分
相对原子质量:S∶32 Na∶23 O∶16 Cl:35.5 H∶1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以下跟酒精灯有关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2、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
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1/5
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3.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 )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4、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5、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实验室常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B.夏天食物腐烂与氧气无关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含氧的化合物可能不是氧化物
6、利用下列原理制取氧气,具有反应快操作简便能耗少无污染的是 ( )
A.2KClO3 2 KCl + 3O2↑ B.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C.2H2O2 MnO2 2H2O + O2↑ D.2HgO △ 2Hg + O2↑
7、(08江苏苏州)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D.带火星的术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8.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C+O2CO2 B、2KClO3 == 2KCl+3O2↑
C、Zn+ H2SO4 = ZnSO4+H2↑ D、HCl + NaOH=NaCl+H2O
9.下列四种变化中,其中一种与其它三者有本质的区别,它应该是( )
A、光合作用 B、水汽化 C、煤燃烧 D、呼吸作用
10、(08年烟台)我国最近已研究出新型水处理剂C1O2的新制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所示。( )
A.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NaClO2==2ClO2+2NaCl
11、发射“嫦蛾一号”的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常规推进剂,其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8N2+2N2O4=3X+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 ( )
A.N2 B.H2 C.O2 D.CO
12、下面O2和C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13、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全国人民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彰显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地震造成一列含有12节油罐车的货运列车在宝成铁路109号隧道里起火,消防人员迅速采取封堵隧道口、注水冷却等措施进行灭火,其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D.BC均是
14、如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实验装置图,
下列关于氧气制取和收集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往试管里装药品前必须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给试管里药品加热前要先给试管预热
C.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才能开始收集气体
D.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然后把导管口移出水面
15、右图形象地表示了某一化学反应,由此得出的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B.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C.反应后,分子的数目增加了
D. 该反应过程中,原子发生了重新组合
16.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呼吸作用( )
A、完全停止 B、同时进行
C、部分停止 D、无法进行
17.下图分别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 ( )
18.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促进低碳经济”,警示温室效应对人类的危害。现已证实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 )
A.O2 B.N2 C.H2 D.CO2
19、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主要体现在( )
①能吸收粉尘 ②能吸收二氧化硫 ③能杀菌 ④能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地球。下列做法不利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是( )
A、我国从2008年6月1日起强制执行“限塑令”,提倡改用竹蓝或布袋,尽量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控制“白色污染”
B、提倡使用农家肥,尽量控制和减少化肥的使用
C、目前世界上正出现粮食危机,可采用毁林开荒,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的办法,以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
D、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干冰 过氧化氢 氯酸钾 氧气
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填序号)
2.趣填“科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3.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O级大地震。震后灾区要特别注意环境淆毒,防止疫情发生。次氯酸钠(NaCl0)是灾区使用的消毒剂之一,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H2O==NaOH+X,反应生成的x具有强杀菌作用,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4.平静呼吸时的吸气过程:胸廓 →肺 →肺内气压 大气压→气体进入肺。(填变大或变小,大于或小于)
5、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祥云”的设计体现了“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主题。
“祥云”采用丙烷为燃料。丙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和H20,对环境没有污染。则丙烷必定含有的两种元素是 ▲
6、如图所示为一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集气瓶中导管口下端应伸到_ (填“A”、“B”或“C”)处。现有以下两种制取气体的方法:①用过氧化氢(H2O2)和二氧化锰制氧气;②用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可以利用本装置制取气体的是
(填序号)
7、依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
(1)奥运火炬燃烧时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 能;火炬铝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它是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将“嫦娥一号” 送上太空的火箭推力巨大,因为它所使用的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则液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液氢作燃料除了单位质量燃烧的热能最大以外,还有一个与环保有关的优点是 。
8、某科学家用不同的单色光分别照射一株绿色植物,测得该植物对每种光的吸收百分率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一株绿色植物对不同颜色光的吸收百分率
光的颜色 红 橙 黄 绿 蓝 紫
光吸收的百分率/% 55 10 2 1 85 40
(1)设计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 ;
(2)若分别用红光和绿光照射该植物,
则光合作用效果较好的是 ▲ 。
9、表面化学对于化学工业很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的过程。在潮湿的空气里,铁表面吸附了一层薄薄的水膜,同时由于空气中O2的溶解,水膜呈中性。若空气中CO2溶解,水膜呈酸性,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使尾气中的CO和NO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产生两种空气组成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召在田间发现一株白化的水稻苗,即有部分叶片是不含叶绿素的,呈白色,如图所示。小召将植株带回,经48小时饥饿处理后(即黑暗中放置48小时),然后在阳光下放置8小时,分别取绿叶和白色叶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只有绿叶中有淀粉存在,这可以证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因素是 ▲ 。“饥饿”处理的目的是 ▲ 。
11.不少科学家认为地球表面变暖及一些异常气候(如年初发生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雪灾)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所形成的“温室效应”有一定的关系。
下列反应都能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试分析判断,会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
化学反应是 (填序号)。①C+O2 点燃 CO2 ②CH4+2O2 点燃 CO2+2H2O
③CaCO3+2HCl===CaCl2+H2O+CO2↑ ④石油+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⑤2NaHCO3 △ Na2CO3+H2O+CO2↑
(2)下列反应都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试判断,对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是 (填序号)。
①CO2+2NaOH===Na2CO3+H2O ②6CO2+6H2O 光照 C6H12O6+6O2
③CO2+H2O===H2CO3
(3)根据对(1)(2)的分析,你认为,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以防止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1. (200 8年河北省)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小军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的呼吸道。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和少量红磷的两支试管,放入到盛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烧杯的水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①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②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⑧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由现象①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由现象①③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3)请举一例说明燃烧必须有可燃物参加。
(4)请你根据小军查阅的资料和实验现象,指出他设计的装置有何不足。
2、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各步骤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将氯酸钾加热至融化,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氯酸钾受热要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加热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不复燃 二氧化锰受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 木条迅速复 燃 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
(1)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明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3.小红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次序已打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1→3→2→ ▲ →5 。(用上图中的数字序号排列)
(2)小红的操作步骤完全正确,那么在上图5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
四、分析计算题:( 9分)
针对市场上一些不法商贩使用有毒的SO2气体对某些食品进行漂白,某科技兴趣小组以小麦幼叶为实验对象,研究SO2对植物的危害。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硫酸溶液与固态的亚硫酸钠反应可产生SO2气体,设计实验如右下图所示。
(1)该小组从实验室取得溶质质量分数为75%硫酸溶液100克,含硫酸多少克
(2)该小组若想制取0.64克二氧化硫,至少需要亚硫酸钠多少克
(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
(3)在实验中,丙装置的作用是 ;
△
MnO2
A. B. C. D.
CO2
光合作用
中我作原料
O2
我使潮湿
的钢铁锈蚀
干冰
我用作
人工降雨
O2
我为可燃物助燃
第14题图
白色叶
绿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