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夜游》阅读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夜游》阅读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29 21:4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夜游》阅读训练
(一)阅读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回答问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四时(
)俱(
)备????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答谢中书书(?????
???


实是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五色交辉(   
 )

沉鳞(?????
????)竞跃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按要求回答问题。
?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以?????????????????两种视角,写?????????????????,用笔洗练,境界清新。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句感慨,赞叹山水之美,传达出自己???????????????????
?????的志趣,将在山水之中????????????????????????
??流露于笔端。
5.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
《答谢中书书》中后一个“书”指体裁,它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7.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用意?
8.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记承天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
⑴月色入户?(
?
??)????
?⑵念(
??
?)
无与为乐者
⑶遂至(
???)承天寺????⑷但(
?
??)少闲人
⑸相与步(
?
??)于中庭
⑹月色入户,欣然(
?
??)起行
2.翻译下列句子。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盖竹柏影也。
4.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时值冬初,寒意森森,“解衣欲睡”,看到月光,便“欣然”起行。“欣然”二字,写透了作者被贬之后的寂寞抑郁之情。
B.“念”字写出了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作者也许在想:在这贬居的寂寞中,又有谁能与我共同赏月、不至辜负如此良夜呢?
C.作者写月色,不着一“月”字,只通过巧妙设喻,就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意味隽永,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
5.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标题的意思是记述作者夜游承天寺之事。??????B.张怀民与作者的遭际相同情感相通。
C.“水中藻荇交横”描绘了清澈空明的月色。????D.本文意在表达作者对悠闲安逸生活的追求。
6.文章结尾“闲人”二字,深刻凝炼。结合全文,请你说说对“闲人”二字含义的理解。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8.
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9.
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一)《答谢中书书》答案
1.
①四季
全,都?
?②消散?
?
③消散
④书信
⑤指人间
⑥参与,这里指欣赏
⑦交相辉映

游在水中的鱼
2.①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②两岸的石壁色彩更深,交盯辉映。
③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④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3.C(“乱”在文中应该是“此起彼伏”,不是“繁多杂乱”)
4.
①仰观俯察?
山之高、水之净。②归隐林泉、与自然相融合?
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
5.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影后得意之感。
6.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7.“康乐”指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8.最后一句。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二)《记承天夜游》答案:
1.⑴
门???

考虑,想到??

到??

只是

散步、漫步
⑹高兴的样子
2.⑴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⑵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⑶只是缺少了像我们这样两个闲人罢了(“但”、“耳”、语序)
3.
盖/竹柏影也?
4.A(“欣然”写其兴奋喜悦之情)
5.D?
6.答案示例: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自豪——月夜处处有,却只有情趣高雅的人才能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一贬再贬,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这只不过被贬“闲人”的自我安慰。(意至即可)
这里有作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
8、7.
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答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即可给分);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答出如何巧喻月色)
8.
①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②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