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教学目标】
1.了解与诗歌相关的背景,作者知识,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巩固欣赏古代诗歌的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的意境、情感。
【重、难点】
1.重点:目标2
2.难点:抓关键字、词、句赏析诗歌,体会诗歌语言之美。
李贺(790-816年)字长吉,唐皇室远支。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早有诗名,曾受到韩愈赏识,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因仕途失意,他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27岁病逝。今存诗240余首。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人称“奇才”“鬼才”,被人称为“诗鬼”,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809年(元和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
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17岁。
初读,正字音,掌节奏,
雁门太守行
李贺
cuī
lín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jiǎo
sài
yānzhī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juǎn
zhòng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xié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细读,理解诗中意。
诗人大胆构思,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高度集中在一个昼夜的时间里加以表现,诗中写了三个时间段,请你找出来。
白天—傍晚—夜里
诗人分别描写了哪三个画面?按时间顺序概括出来。
白天——首联:敌军压境,官军戒备森严;
傍晚——颔联:激战后的惨烈;
夜里——颈联:官军夜袭敌军阵地。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
敌军像乌云般的来势凶猛,仿佛城墙也要被摧垮,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像鱼鳞般闪烁着金光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军中所吹的号角
长城一带,这里泛指北方边境
凝聚
及胭脂,这里指战场上的血迹
在深秋的季节中,遍地响起了军号声;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
深夜里,部队行进在易水岸边,寒风卷动着红旗,浓霜冻凝战鼓,鼓声越发低沉。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提起
指宝剑
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曾置千金以招揽人才。
为了报答君王的厚爱,我甘愿高举宝剑战死在疆场。
精读,合作探究,
感受诗中美。
1、作者是如何展现敌军压境,我军严阵以待的情势的?
比喻、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
借写日光来显示我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
2、首联中有些字用的好,更加突出了紧张的氛围,试找出加以体会。
“压”、“开”
首联赏析
1.提问:时间从白天到傍晚,作者并没有正面描写双方交战的惨烈,而是写了激战过后的场景。作者从哪两方面写战地气氛的?
听觉、视觉
2.提问:作者是如何运用听觉、视觉来描写战争的?体会运用这样的表现手法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满”---战争规模大
“秋色”渲染凄凉悲壮气氛
“胭脂”---以土写血
“凝”血液凝固的动态变化
颔联赏析
提问:作者是怎样展现驰援,交战的画面的?我方援军又是怎样一种状态?
“半卷”一词含义丰富
“易水”---用典,表现将士视死如归的精神
“声不起”---天气苦寒
,衬托出将士英勇奋战的
精神
颈联赏析
“报君黄金台上意”二句用典,见注释13、14,作者用这两个故事,写主将为报君主的知遇之恩,誓死决战,寸土必争,报效朝廷的决心。
尾联赏析
一般写战争场面,大都是色彩晦暗,不宜使用表现浓艳色彩的词语来写战争的惨烈、残酷。但李贺的这首边塞诗几乎句句所有鲜明的色彩,使得这首诗特点鲜明,独树一帜。试从文中找出这些词语,细加体会。
金色、胭脂色、紫红色、黑色、秋色、
白色等
感知诗歌特色,了解诗作风格
四读诗歌,感受诗中情
中国古代文人的英雄情结,能以天下为己任,关注时代家国,在作品中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你能梳理出我们已学过的这些爱国诗句吗?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此诗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一场惨烈的战争场面,从敌军压境我军苦战到援军驰援形势严峻,但将士依然誓死冲杀报效国家。色彩浓烈,景物鲜明,渲染了悲壮惨烈的气氛,突出了将士浴血奋战的勇武形象,歌颂将士们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和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
课堂小结
1.背诵并默写该诗。
2.想象扩写:
诗歌是想象的果实。诗歌语言凝练,但含义丰富,这就要求同学们在鉴赏诗歌时要运用想象联想再现诗歌的情景,该诗描写了惨烈的战争场面,请把诗中“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一句进行扩写。
要求:
(1)展开合理想象,适当加上一些具体的景物描写来展现战争的惨烈。
(2)字数在150左右。
3.诵读鉴赏《李凭箜篌引》。
课后作业
李凭箜篌引_
作者: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