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愚公移山》同步阅读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愚公移山》同步阅读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01 15:5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愚公移山》阅读训练
一.阅读《愚公移山》,完成第1-4题。
愚公移山
《列?
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塞(sài)
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hè
)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kuì)???????D.
河曲智叟亡以应(wú)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虽我之死”中的“之”相同的是(?????

A.本在冀州之南???
B.3汝之不惠???
C.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D.告之于帝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其妻献疑曰/其一犬坐于前
C.以君之力/以天下之所顺???????D.杂然相许/人恒过,然后能改
4.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惩山北之塞(

(2)杂然相许(

(3)投诸渤海之尾(

(4)始一反焉(

(5)吾与汝毕力平险?(?
??)
(6)年且九十(????
?

(7)杂然相许(???????

(8)汝之不惠(?????
??

(9)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0)方七百里(??????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2)甚矣,汝之不惠!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6.习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说“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
?7.
请站在保护大自然的角度,谈谈你对“愚公”挖山的看法。
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③,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
②冀﹑雍:古代州名,在今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
1.?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杂然相许(

(3)是(
)山余亦未登
(4)向(
)吾远游冀﹑雍
?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2)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4.?这两则故事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
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
(1)年且九十(???????
)?
(2)?方磨铁杵
(?????????

(3)始一反焉(???????

(4)媪自言姓武(????????

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且焉置土石???无陇断焉?????
B.??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C.
惧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D.
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
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
??。
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
?
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用原文回答。)
8.【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四.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各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乙】蜀之鄙(边境)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蔫。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蜀鄙二僧》)??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1)惩(????
???
)山北之塞
(2)甚矣,汝之不惠(???
???

(3)西蜀之去(?????
??
)南海
(4)子何恃(?????
??
)而往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吾欲之南海,何如????
3.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你从愚公和僧贫者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
8上周周练:《愚公移山》阅读训练答案
一.1.A
2.B
3.C
4.(1)苦于????
(2)赞同???
(3)之于???
(4)“反”通“返”,返回
(5)险峻的大山
(6)将要,快要
(7)纷纷的样子
(8)通“慧”,聪明
(9)用簸箕和土筐装土石
(10)方圆
5.
(1)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况且把挖下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
(2)你太不聪明了!
(3)凭借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丘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4)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到不可变通,竟然比不上寡妇、孤儿。
6.
敢想敢干(不安于现状);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做事不畏艰险。
7.
示例:愚公这样的做法是不行的。因为山上的草木植被遭到彻底破坏后,会导致土地沙化、生态失衡,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后患。(只要能从保护大自然的角度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二.
1.(1)苦于
(2)赞同?
(3)这?
(4)先前,原来。
2.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点拨】断句口诀: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3.(1)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七八岁,刚开始换牙,蹦蹦跳跳地前往帮助他们。
(2)走过钱塘,渡过长江,走着到了泰山的北面。
4.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解析】《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二叟登泰山》表现了乐观,奋进不懈的精神,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困难,取得胜利。有志者事竟成!。
三.1.(1)将近
(2)正在
(3)同“返”,往返
(4)说
2.
D
3.(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注意译准“固”
“彻”
“感”
“卒”,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4.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
6.【示例】匡衡凿壁偷光
/
孙康

雪照读
/
车胤
囊萤读书等。
7.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8.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四.
1.(1)苦于;(2)同“慧”,聪明;(3)距离;(4)凭借,依靠
2.(1)(愚公他们)凿石头、挖土,用箕和畚(把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2)我打算到南海去,(你觉得)怎么样?
3.都运用对比。启发:愚公立志移山,终于搬掉了两座大山;僧贫者凭借双脚云游南海并胜利归来。人要立志,并要付诸行动;只要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