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课题
一着惊海天———目击
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
首架次成功着舰
课时安排
2 课时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通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 了解其写法特点。
2. 把握本则通讯的主要内容及写作特色。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 默读、 品味、 批注等多种方法和自主、 合作、 探究等多种方式来理
解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历史意义, 增强爱国情感和民
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抓住通讯的特点, 理解成功着舰、 举国振奋的主题。
难点
品味准确精练、 形象生动的通讯语言, 体会其含义。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音频、 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视频短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诵读法、 点拨法、 比较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第1 课时
教学步骤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播放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视频短片) “一旦选择了舰载战斗机飞行, 就意味着从零开始迎接未知的巨大风险。 ”“做出这个选择, 我不后悔!”这两句都是戴明盟说的话。 同学们听到这两句有血性、 有担当的话有什么感受呢? 戴明盟又是谁呢? 他就是“一着惊海天”的主角! 中国航母成功起降第一人! 我国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就是他驾驶的歼-15 舰载机。 今天, 我们就来一睹歼-15 舰载机成功着舰的风采吧!
播放我国航
母舰载战斗
机首架次成
功着舰视频,
引出课题。
基础梳理
作者介绍
教师用 PPT 展示蔡年迟、 蒲海洋的简介。
蔡年迟、 蒲海洋, 《 人民海军报》记者。
简要了解作
者。
背景探寻
本文选自2012 年11 月25 日《 人民海军报》。 有改动。 获悉我国将首次组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消息后, 记者经多方协调, 随直升机飞降正在海上训练的辽宁舰, 在高空看到“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 现场采访中, 记者获取了进入最佳采访部位———辽宁舰舰岛塔台采访的机会, 充分利用这个最佳视角, 见证了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的全过程。 综合现场所见所闻所感, 记者聚焦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历史时刻独家, 完成了现场特写, 并第一时间发回报社, 报社第一时间安排上版,并以文配图的形式, 进行了突出处理。 因保密需要, 文中以“× × ” 代替一些具体数据。
介绍写作背
景,帮助学生
理 解 课 文
内容。
字词归纳
1. PPT 展示, 检查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 帮助学生再次梳理字词。
呼啸(xiào) 澎湃(pài) 桅杆(wéi) 凛冽(lǐn)
浩瀚(hàn)坠毁(zhuì) 娴熟(xián) 舰艉(wěi)
湛蓝(zhàn) 监视(jiān)默契(qì) 咆哮(xiào)
刹那(chà) 瞬间(shùn) 紧绷(bēnɡ)
①着舰: 文中指舰载机降落在航空母舰上。
②呼啸: 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③桅杆: 轮船上悬挂信号、 装设天线、 支撑观测台的高杆。
④凛冽: 刺骨地寒冷。
⑤浩瀚: 水势盛大。
⑥娴熟: 熟练。
⑦湛蓝: 深蓝色(多形容天空、 湖海等) 。
⑧默契: 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⑨咆哮: 形容水流奔腾轰鸣, 也形容人暴怒喊叫。 文中形容发动机的轰鸣声。
⑩镌刻: 雕刻。
?惊心动魄: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 震动很大。
?一丝不苟: 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形容办事认真。
2. 针对重难字词, 进行适当讲解。
例: “刹”是多音字,意为“佛教的寺庙”“极短的时间, 瞬间”时读“chà”, 如古刹、刹那;意为“止住(车、机器等) ”“比喻停止或制止”时读“shā”,如刹车、刹住不正之风。
引导学生认
识、理解课文
中 的 生 字、
生词。
整体感知
( 一) 文体知识简介
这则新闻是一则通讯, 那么什么是通讯? 它又有什么特点呢? (PPT 展示有关通讯的知识, 生齐读)
通讯的定义: 运用叙述、 描写、 抒情、 议论等多种手法, 具体、 生动、 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 是报纸、 广播电台、 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通讯的特点: 严格的真实性; 报道的客观性; 较弱的时间性; 描写的形象性; 议论色彩较浓。
通讯的分类: 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 特写也是通讯的一种。
( 二)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 学生认真听读, 提醒学生注意体会通讯中饱含的情感。
2. 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 读出气势和感情。
3. 教师指定学生朗读, 其他学生认真听读, 质疑、 点评。
4. 学生默读课文, 思考如下问题(PPT 展示) , 举手回答, 教师明确。
(1) 这是一篇什么通讯?
事件通讯。
(2) 这篇通讯重点写了什么内容?
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及意义。
(3) 这篇通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 主要写了哪些环节?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 主要写了着舰前检查准备、 指挥调整战机的着舰姿态、成功着舰、 欢呼庆祝等环节, 生动地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全过程。
(4) 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有何意义?
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的强军梦想, 破解了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 标志着我国海军真正进入航母时代。
1. 教师讲解
有关通讯的
知识。
2. 引导学生
通过多种朗
读形式,了解
文章的主要
内容。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 识记本文重点生字词。
2. 体会通讯语言的生动性。
第2 课时
教学步骤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通讯这一体裁的知识, 并且通过阅读课文, 大致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研读课文, 探究文章的写作方法, 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概括上节课
内容,引出本
节课内容。
研读赏析
( 一) 探究写法, 体会情感
1. 我们能清晰地了解航母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的全过程, 得益于作者对整个着舰过程的精彩描写。 请你从文本的“描写角度”入手分析, 说说本文是如何将整个舰载过程写得清楚生动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选代表发言, 教师指导、 总结)
①正面描写。 作者正面描写了舰载机起飞的准备工作, 舰载机下降过程中的姿态调整, 以及成功着舰的详细过程。 正因为这个完整的正面描写, 我们才能如此清晰、 如临现场般地了解到舰载机起飞并成功着舰的始末。
②侧面描写。 全文有许多侧面描写. 如写环境, “海风呼啸, 海浪澎湃”, 环境描写不仅起着烘托紧张气氛的重要作用, 而且侧面突出了舰载机着舰的艰难; 又如背景介绍, “这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 无疑将此次飞行的困难准确地描述了出来, 让读者更能感知到着舰过程中的紧张; 又如对人物神态、 语言的描写, “许多人落泪了”“太让人激动了”等, 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着舰成功的喜悦。
2. 请你说说, 为什么在舰载战斗机着舰后大家如此欢乐, 并且“许多人落泪了”。
请结合全文, 说说你的阅读感受。 (学生思考作答, 教师点评)
【示例】因为“舰载战斗机上舰, 中国白手起家, 一切从零开始”, 对于中国而言,这是富国强军路上迈出的重大一步。 它彰显着中华民族自力更生与不懈奋斗的精神, 它是国之骄傲。 这是大家如此激动并感动的原因。
读完全文, 我认识到祖国正在走向强大, 走向繁荣, 我为祖国军事上的重大突破感到自豪。 同时, 我也能感受到祖国发展的不易, 我们应该在看到国家富强的同时展望未来。 对我们而言, 努力学习才能更好地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贡献。
( 二) 赏析语言, 体会美感
本文的语言非常的优美、 生动、 有感染力。 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 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并做简要赏析。 (学生默读课文, 并进行圈点勾画,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点评)
【示例】①从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 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 在海上起伏行进。 (用“树叶”比喻航母, 写出航母之小, 突出舰载战斗机飞行之高, 距离航母之远;“起伏行进”以一个细节动作,突出舰载战斗机着舰的条件十分严苛和复杂。)
②绕舰一转弯, 二转弯, 放下起落架, 放下尾钩, 歼-15 舰载机像凌波海燕, 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 对准甲板跑道, 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转弯”“放下”“调整”“下滑”一连串动词的运用, 将舰载机降落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 “像凌波海燕”比喻的运用, 描绘出歼-15 舰载机着舰时轻盈灵活的姿态, 表现出驾驶员高超的技术水平, 蕴含作者的赞美之情。 )
③舰载战斗机上舰, 中国白手起家, 一切从零开始。 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 “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 但是, 十年之内, 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为了这一着, 面对技术封锁, 多少人殚精竭虑, 青丝变白发; 多少人顽强攻关, 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 默默奉献… … 今天, 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 能不激动吗? ( 这段话属于议论性文字, 运用引用、 排比、 反问、 对比等修辞手法, 表明舰载机成功着舰
的成功靠的是中国人自己的实力。 引用某国大将的武断之言, 跟我军舰载机着舰成功形成对比, 既让这位大将的武断之言成了笑话, 又表现出我国真正的实力不容小觑, 使每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 )
学生以小
组为单位对
课文的写法
进 行 深 入
探究。
引导学生
圈点勾画自
己喜欢的语
句并作简要
赏 析, 深 入
体会文章的
语言之美。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根据所学知识, 尝试着写一则通讯, 字数不限。
学生首次接触通讯这种新闻体裁, 首先要让他们明白通讯是广义的新闻。 作者通过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报道, 表明我国海军强军梦终于实现, 体现了海军将士不畏艰险、 勇攀高峰的崇高精神。 本文情节虽然简单, 可是要求学生真正地读懂并有所收获, 并不容易。 所以, 在教学内容上, 我主要选择了文体知识、写作手法、 语言特色、 思想感情四个方面。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 基本了解通讯的写法就可以了。 因此我的教学重点放在语言欣赏和情感体悟上。 教学方法上, 我主要采用朗读和批注的方法, 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但由于时间原因,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进行了选择性的解答, 以后在这方面要多加注意, 尽可能多地解决学生的疑问。
【拓展延伸】
中国古代四大航海船
(一) 福船。 亦称“大福船”, 是一种尖底海船, 以行驶于南洋和远海著称, 也是明代一种巨型战船。 宋人说: “海舟以福建为上。 ”明代我国水师以福船为主要战船。
(二) 广船。 广船产于广东, 它的基本特点是头尖体长, 梁拱小, 甲板脊弧不高。 船体的横向结构用紧密的肋骨跟隔舱板构成, 结构坚固, 有较好的适航性能和续航能力。
(三) 沙船。 一种平底、 方头、 方艄的海船, 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船型。 在唐宋时期, 它已经成型, 成为我国北方海区航行的主要海船。 因其适于在水浅多沙滩的航道上航行, 所以被命名为沙船, 也叫作“防沙平底船”。 它在江河湖海皆可航行, 适航性强, 宽、 大、 扁、 浅是其最突出的特点。
(四) 鸟船。 船首形似鸟嘴, 因船头眼上方有条绿色眉而又得名“绿眉毛”, 它是我国的优秀船型, 并与沙船、 福船、 广船一起, 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