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藤野先生
第二单元 人间大爱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走近作者 4 背景资料
5 字词梳理 6 整体感知
7 精读细研 8 疑难探究
7 疑难探究 8 主旨归纳
主旨归纳
9
课后作业
10
目
录
CONTENTS
学习目标
1.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人物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重点)
2.把握本文的线索,体味含义丰富的语言,特别是反语的作用。(难点)
3.学习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新课导入
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老师们一路陪伴着大家成长,其中哪位老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遇到一位令他终身难忘的老师。他是谁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老师吧。
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7—1935年的杂文,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代表作有《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有多种版本的《鲁迅全集》行世。
背景资料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1902年,鲁迅到日本留学,先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在此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后弃医从文,希望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20多年后,鲁迅在反动军阀和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下,离开北京,去往厦门。1926年10月12日,鲁迅在厦门大学写了这篇文章,作为对藤野先生的永久怀念。
背景资料
【相关人物背景】藤野严九郎(1874—1945),日本福井县人,医生、教师。其家族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的第六代医生。他在读小学时,跟酒井藩校教师野坂先生学过汉学。1901年10月,藤野严九郎应聘到仙台医科专门学校任解剖学讲师,1904年7月6日,即大约鲁迅到仙台前两个月,他由讲师升为教授。藤野严九郎生活朴素,当时教授上课,来回都坐人力车,而他则步行。鲁迅离开仙台前曾到他家去过,他送给鲁迅一张照片,背面写着:“惜别藤野谨呈周君。”著有《谨忆周树人君》。
字词梳理
绯
fēi
红
驿
站
yì
解
剖
pōu
畸
形
jī
不
逊
xùn
匿
名
nì
杳
无消息
yǎo
诘
责
jié
凄
然
qī
教
诲
huì
瞥
见
piē
抑扬顿
挫
cuò
恶
深
痛疾
wù
芋
梗
gěng
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
畸形:
匿名:
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
诘责:
责问。
杳无消息:
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抑扬顿挫:
(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美其名曰:
(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的名字叫。曰,叫。
字词梳理
词语解释
整体感知
第(1-3)段:写认识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见闻和心境,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第(4-35)段: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
第(36-38)段:写离别藤野先生后对他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藤野先生
整体感知
1、“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
2、我在仙台的生活情况
3、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4、匿名信事件
5、看电影事件
6、我与藤野先生告别
7、我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在仙台
在东京
离开仙台
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整体感知
课文如何描写初见藤野先生的形象?
目睹印象 ——
耳闻亲见 ——
治学严谨
生活俭朴
学者形象
藤野严九郎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有顿挫
整体感知
课文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添改讲义 ——
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
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 ——
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 ——
求实精神
正直热诚
治学严谨
没有民族偏见
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详)
(详)
(略)
(略)
精读细研
文中还有一些内容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这些事情与藤野先生有何联系?作者是用什么中心意思来统摄全文的?找出文章的明线和暗线。
暗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明线: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精读细研
1、作者是抱着什么目的去日本的,为什么又离开东京去了仙台?(参考《自题小像》)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精读细研
这首诗是鲁迅1903年在日本东京弘文书院求学时,赠给他的挚友许寿裳的剪辫题照。诗的意思是: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般无处可逃,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理解,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
精读细研
所见所闻 ——
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所 感 ——
厌恶之极,
不屑与之为伍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爱 国
在
东
京
精读细研
2、作者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用意何在?
日暮里,含有“日暮途穷”的意思,鲁迅先生在他的《彷徨》的题辞中曾经引用过。鲁迅来到异国他乡,必然会想到灾难深重的祖国,看到“日暮里”,自然会触动作者思念故国之情。
水户:是反抗清朝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客死的地方,作者这时也正身居异国他乡,对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
精读细研
去仙台
日暮里:
水 户:
触发忧国之情
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爱
国
精读细研
匿名信事件——个人与
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
看电影事件——思想受
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
受到严重挫伤
爱
国
3、分析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说说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精读细研
4、在课文最后一段,找出作者因受藤野先生品质的激励、教育,而决心勇于革命,为国战斗的句子,并加以体会。
直抒怀念之情——
热情赞颂
高度评价
怀念付诸行动——
藏讲义
挂照片
写文章
怀念之情化为斗
争的勇气和力量
爱
国
精读细研
5.课文开头,作者交代了自己离开东京的缘由。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作者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东京的“清国留学生”浑浑噩噩的生活。
作者远大的抱负与当时灰色的环境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心绪包含在这些句子中,反衬出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
精读细研
6.作者来到仙台,颇受优待,不仅学校不收学费,还有人操心食宿问题。在作者看来,受优待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认为是“物以稀为贵”。他感到的并不是尊重与友好,而是作为弱国国民的无比心酸,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
疑难探究
作者文笔犀利、幽默、讽刺,自成一派。读课文,体会作者独到的语言魅力。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
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表达了作者对他们极端憎恶的感情。
疑难探究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弱国”与“低能儿”之间本无因果关系,作者却在中间加上“所以”,并用“当然”来加以强调,这是作者有意用这种表达方式来揭示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愤恨和抨击。
“也无怪”写出了作者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
疑难探究
文章题目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并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这些事情与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写“清国留学生”,交代了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写日本“爱国青年”,反衬藤野先生正直无私、没有民族偏见的品质。
写弃医从文,是为了交代鲁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总之,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密切的联系。
本文通过回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和深沉的怀念之情,同时交代了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主旨归纳
主旨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