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一着惊海天原文朗诵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第一单元 新闻聚焦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背景资料 4 文体知识
5 字词梳理 6 整体感知
7 精读细研 8 疑难探究
7 疑难探究 8 主旨归纳
主旨归纳
9
写作特色
10
目
录
CONTENTS
课后作业
11
学习目标
1.了解通讯的文体特点,把握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全过程,感受我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发展变化和中国海军的豪迈气魄。(重点)
2.品读课文,欣赏文章映衬、烘托的手法特点。(难点)
3.体会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激情。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你认识图片中的航母吗?没错,它就是辽宁舰。
多少年来,航母建设一直承载着国人百年强国强军的梦想。2012年11月23日,备受瞩目的中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这艘举世期待的航母就是中国首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辽宁舰。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了解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的过程。
背景资料
2011年7月,当我国对外宣布正在改建第一艘航空母舰时,外电引用有关大国专家的话说:“驾驭航母,中国至少要用10年时间……”然而,我国航母事业却以惊人的速度向前推进。2011年8月10日,我国航母平台拉开了常态化出海试验的大幕,首次出海进行海试。2012年9月25日,我国首艘航空母舰被命名为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2012年10月9日至29日,辽宁舰完成入列后首次科研试验和训练。2012年11月23日,歼?15舰载战斗机在辽宁舰首次着舰成功。
文体知识
通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通讯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和消息一样,通讯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1.严格的真实性。
2.报道的客观性。
3.较弱的时间性。(相对新闻消息而言)
4.描写的形象性。
5.议论色彩较浓。
通讯的特点
文体知识
字词梳理
呼啸(xiào) 澎湃(pài)
桅杆(wéi) 凛冽(lǐn)
浩瀚(hàn) 娴熟(xián)
默契(qì) 镌刻(juān)
紧绷(bēnɡ) 咆哮(páo)
字词梳理
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一丝不苟:
惊心动魄:
震耳欲聋:
白手起家:
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
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词语解释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叙述的,并找出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几个主要环节。
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的。
着舰前检查准备
指挥调整战机的着舰姿态
成功着舰
欢呼庆祝
着舰前检查准备
精读细研
阅读课文,找出正面描写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
成功着舰的情景的句子,并认真品读。
从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画线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舰载战斗机着舰难度很高。
精读细研
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这段话对舰载机进行了细致的动作描写,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舰载机比作凌波海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舰载机在空中滑翔时的轻巧和灵活。
精读细研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
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这段话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战斗机着舰的情形。“震耳欲聋”“轰鸣”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巨大的声音,“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等词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震撼人心的速度,“牢牢地”“稳稳地”写出了战斗机着舰时安全、平稳的状态。
精读细研
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
这段话使用细节描写,形象地描绘了阻拦索的形状,用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点出这次降落的意义,并为下文描写舰上人们感情的爆发蓄势。
精读细研
课文除了正面描写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还穿插了语言描写和搜集的资料等作为细节补充和内容延展。找一找,并分析其作用。
精读细研
这段交代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的自然环境。“海风呼啸,海浪澎湃”“斩浪向前”“军旗迎风招展”等词句,一下子把整体布好了局,很容易在读者心里荡起涟漪,仿如一位画家已将画布底色定格。
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精读细研
精读细研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做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这段文字揭示了我国航母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巨大历史意义。
精读细研
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运用具体数字,举例说明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危险性。
精读细研
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
一个“揪”字将着舰的难度和紧张的气氛做了更深一步的渲染。作者笔端情感流露的自然表达,寥寥数字,虽无声,却将个人情绪融入着舰过程,渲染了着舰工作人员紧张、激动的心情。
精读细研
飞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密切跟踪正在空中调整飞行姿态的舰载机。
“一双双”说明不是一个人,“布满血丝的眼睛”说明人们为这次着舰做了辛苦的准备工作,
“紧盯着”说明人们对这次着舰很重视。
精读细研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
引用某大国一名上将的话,属于侧面描写,突出我国航母发展过程的艰难,歌颂中国人民和海军的强军梦想、坚定信念和奉献精神,说明我国航母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巨大历史意义。
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有何意义?
疑难探究
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的强军梦想,破解了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标志着我国海军真正进入航母时代。
本文采用现场特写的形式,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极具历史意义的事件,生动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主旨归纳
主旨归纳
1.叙事完整,铺排有序。
本文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重大事件,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工作人员所做的着舰前的准备工作写起,到飞行塔台内着舰指挥员与飞行员的对话,再到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整个试验过程都做了完整的记录。条理清晰,铺排有序,毫无杂乱之感。
写作特色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塔台指挥和着舰方式是关系到着舰成功的重要环节,也是读者最关注的,作者紧紧抓住这些重点内容,集中笔墨叙写了这些环节,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地将着舰前后过程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写作特色
3.采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文中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国科研人员顽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了新闻语言的气势和感染力。把舰载战斗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把即将着舰的舰载战斗机比作“凌波海燕”等,语言优美,使文章极富文采。
写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