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1节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一
二
三
一、激素的发现
1.沃泰默的实验过程
(1)把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胰腺分泌胰液。
(2)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胰腺不分泌胰液。
(3)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胰腺仍能分泌胰液。
2.斯他林、贝利斯的实验
(1)假设: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
(2)实验验证过程
一
二
三
预习反馈
1.判断
(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
)
(2)促胰液素能够强烈促进食物的消化。(
×
)
(3)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
√
)
(4)促胰液素的分泌不需要导管。(
√
)
2.产生促胰液素和促胰液素作用的部位分别是小肠黏膜和胰腺。
一
二
三
二、激素研究的实例
实例1:胰岛素的发现
1869年:显微镜下观察胰腺组织,发现胰岛。
1889年:切除胰腺的狗患糖尿病,提出胰腺能分泌某种抗糖尿病的物质的假说。
1921年:班廷和助手贝斯特利用狗进行实验。
结扎狗的胰管→胰腺萎缩只剩胰岛→胰腺提取液
摘除另一只健康狗的胰腺→糖尿病的狗
↓
血糖恢复正常
实例2:睾丸分泌雄性激素的研究
公鸡摘除睾丸→雄性性征消失→睾丸重新移植→雄性性征恢复
一
二
三
三、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一
二
三
预习反馈
1.连线
一
二
三
2.研究胰岛素的功能,需要采用注射法;研究性激素的功能,可以采用注射法或饲喂法。(填“注射法”“饲喂法”或“注射法或饲喂法”)
3.下列属于人体内分泌腺的是( )
①甲状腺 ②唾液腺 ③肾上腺 ④脑垂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内分泌腺是指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毛细血管的腺体。唾液腺属于外分泌腺。
答案:B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激素的发现
情境导引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它的发现不仅使人类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物质,更重要的是,这使人们认识到,机体除了神经调节,还存在激素调节。结合教材P45“促胰液素的发现”,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1.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能否说明该调节过程不是神经调节?为什么?
答案:不能。该实验只能说明盐酸刺激小肠黏膜后引起胰液分泌增多,有体液调节的存在,但由于通向小肠的神经被切除,无法判断该过程中是否有神经调节。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2.有人说,斯塔林和贝利斯实验的不足之处是不能排除盐酸的作用,请你提出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结论。
答案:(1)取多只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小狗,切除从小肠通往胰腺的神经,均分为A、B两组。
(2)分别向两组狗的静脉中注射等量的稀盐酸和生理盐水。
(3)观察胰腺的分泌情况。
预期结果与结论:
若A组与B组的小狗胰腺分泌量相等,则盐酸不促进胰腺的分泌;
若A组小狗的胰腺分泌量比B组多,则盐酸促进胰腺的分泌。
3.“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是什么因素使斯他林和贝利斯抓住了成功的机遇呢?
答案:不迷信权威、创造性思维、严谨的实验设计等。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归纳提升
1.促胰液素的分泌部位:小肠黏膜。
2.发现促胰液素的意义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这一重要发现使人们认识到,人和动物体的生命活动,除了受神经系统的调节,还受激素的调节。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总结归纳(1)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既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激素的调节。食物进入胃会刺激胃壁上的感受器,最终引起胰腺分泌胰液(含多种消化酶);由胃进入小肠的食物和盐酸会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达胰腺,进而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2)沃泰默在实验中切除了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反射弧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故实验能说明胰液分泌可以不受神经调节,但沃泰默仍坚持认为“引起胰液分泌的是一个十分顽固的神经反射”,从而丧失了一次发现激素调节的机会。
(3)两个实验都体现了科学发现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典例剖析
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下列选项分析错误的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A.①与②、②与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B.①与③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经的调节
C.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调节
D.要探究胰液的分泌是否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解析:①与②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胰液是否分泌,其结果说明稀盐酸是通过小肠肠腔起作用的,不能直接起作用。①与③组成的实验自变量是通向小肠的神经,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可以不通过神经调节产生,但也可能通过神经调节产生,要探究胰液的分泌是否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②与④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小肠黏膜产生的化学物质,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与小肠黏膜产生的化学物质有关。
答案:B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活学活练
1.斯他林和贝利斯在研究胰液分泌过程中发现了动物激素——促胰液素,他们的实验设计中最关键的是
( )
A.将稀盐酸注射到狗的小肠腔中
B.将稀盐酸注射到狗的血液中
C.将狗的小肠的神经剔除,然后将稀盐酸注射到狗的小肠中
D.将狗的小肠黏膜和稀盐酸在体外研磨,然后将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解析:A中的处理方法可以引起胰液的分泌,但是不能排除是神经发挥了作用;B中的处理方法不会引起胰液的分泌;C中的处理会引起胰液的分泌,但传统的观念认为是神经剔除不干净;将小肠黏膜在体外与稀盐酸研磨,完全排除了神经发挥作用,经该处理后胰液仍能分泌,可以验证是神经之外的因素(化学物质)发挥了作用。
答案:D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2.胰液分泌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下图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正常情况下,咀嚼食物引起胰液分泌是条件反射
B.食物进入胃内后引起胰液分泌肯定有体液调节参与
C.激素B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促胰液素
D.激素A和激素B是通过血液循环途径到达胰腺的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解析:咀嚼食物引起胰液的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A项错误;由图可知,食物进入胃后可通过激素A作用于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B项正确;激素B是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C项正确;激素的运输都是通过血液循环进行运输,D项正确。
答案:A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激素研究的实例
情境导引
自从第一种激素被发现,世界上就出现了一个寻找激素的热潮。但激素的分泌悄无声息,它们直接进入血液周游全身,难以收集和分离。请结合教材P46“激素研究的方法”提供的两个研究实例,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1.在班廷之前,科学家试图通过实验证明胰腺中分泌物的存在,为什么都收效甚微呢?班廷是如何证实胰岛素是由胰腺中的胰岛分泌的?
答案:在班廷之前,多数实验都集中于制备胰腺提取物,然后注射给由胰腺受损诱发糖尿病的狗或糖尿病患者,胰腺中有蛋白酶,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通过这个方法制备的提取物中胰岛素被破坏。班廷利用结扎动物胰管的方法,使产生胰蛋白酶的胰腺细胞萎缩而产生胰岛素的细胞不受影响,并将胰腺提取物注射应用,取得成功。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2.分析激素研究的两个实例,归纳出研究内分泌腺及其分泌激素功能的基本思路。
答案:采用某种方法处理实验动物→出现相应的病理症状→添加激素(或重新移植相关腺体)后实验动物恢复正常→推测激素(或腺体)的生理作用。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归纳提升
1.激素研究的方法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2.激素研究的注意事项
(1)动物分组的基本要求:选择性别、年龄相同,体重、生理状况相似的动物进行平均分组,且每组不能只有一只。
(2)在研究动物激素生理功能的实验设计中,要注意设计对照实验,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论更加科学。对照实验中,生理盐水不能用蒸馏水代替。
(3)在设计实验时,要充分考虑相关激素的化学本质,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
(4)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如摘除某种内分泌腺(如公鸡的睾丸),一段时间后再注射该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如睾酮),或重新植入该内分泌腺等。
(5)对于幼小的动物一般不用摘除法或注射法,例如研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就应该采用饲喂法。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典例剖析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①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②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该同学设计的不足之处是( )
A.未设置对照组
B.未测定血糖的浓度
C.未将正常小鼠的胰岛细胞破坏
D.A组出现低血糖症状后未补充葡萄糖再观察小鼠活动状况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解析:A组出现低血糖症状后,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应给A组小鼠补充葡萄糖再观察小鼠活动状况,如果A组小鼠恢复正常,才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答案:D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活学活练
1.为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幼年动物发育”的作用,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一只幼年家兔的甲状腺摘除并缝合后进行观察。作为对照,他们还应该( )
A.用一只成年的家兔做同样的实验
B.给一只幼年家兔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环境中观察
C.用一只相似的幼年家兔在颈部切开伤口并缝合,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D.将一只幼年家兔做相同处理后,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解析:根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将一只幼年家兔的甲状腺摘除的对照实验应是将一只幼年家兔做相同处理后,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答案:D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2.为研究肾上腺分泌的盐皮质激素对动物水盐代谢的调节作用,科研人员将实验鼠随机分为五组,1为对照组,2、3、4、5为实验组,饲养于实验室,每天记录动物排尿量并测量尿中Na+含量。如表为各组处理条件(“+”表示施加条件,空白表示不施加,“?”表示请判断),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A.向各组提供的饲料、温度等条件相同
B.2、3、4、5组摘除肾上腺,1组经相同手术创伤但不摘除肾上腺
C.1、2组尿量变化对比可说明肾上腺对水代谢的影响
D.4、5组摘除肾上腺,一组仅施加盐皮质激素,另一组仅施加生理盐水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肾上腺分泌的盐皮质激素对动物水盐代谢的调节作用,盐皮质激素为自变量,故实验组2、3、4、5都要摘除肾上腺,排除自身肾上腺产生的盐皮质激素的影响,对照组1经相同手术创伤但不摘除肾上腺,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只有自变量不同,B项正确;无关变量要等量控制,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A项正确;1、2组自变量为肾上腺的有无,因变量为尿量变化,C项正确;4、5组摘除肾上腺,一组仅施加盐皮质激素,另一组仅施加生理盐水,有两个自变量,不能相互对照,应该是4、5组摘除肾上腺,都加生理盐水,一组加盐皮质激素,另一组不加,D项错误。
答案:D第3章体液调节
第1节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我国有位著名的童星,在14~15岁期间,身体的形态、机能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变化,不再适合出演儿童剧了。他发生这些变化与下列哪些激素有关?( )
①胰岛素 ②胰高血糖素 ③性激素 ④胸腺激素 ⑤甲状腺激素 ⑥肾上腺素 ⑦生长激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⑤⑦
D.④⑤⑥⑦
解析青春期是人生长发育较快的时期,还出现第二性征。生长发育这一生理效应是由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各自的第二性征。所以青春期后,身体形态、机能等方面的显著变化主要与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有关。
答案C
2.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 )
A.甲状腺激素
B.雌性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促性腺激素
解析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作用于卵巢,促进卵巢产生更多的卵细胞。
答案D
3.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Ⅰ、Ⅱ、Ⅲ三种激素,下表表示的是注射相应激素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生理反应:据此判断Ⅰ、Ⅱ、Ⅲ三种激素的化学名称分别是
( )
注射的激素
生理反应
Ⅰ
出现低血糖症状,甚至昏迷
Ⅱ
蛋白质合成加快,软骨生长明显
Ⅲ
呼吸、心率加快,体内产热量增加
A.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D.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解析根据各种激素的生理作用,分析表格可知:注射激素Ⅰ出现低血糖症状,甚至昏迷,则注射的是胰岛素,胰岛素有降血糖的功能;注射激素Ⅱ出现蛋白质合成加快,软骨生长明显,则注射的是生长激素;注射激素Ⅲ呼吸、心率加快,体内产热量增加,则注射的是甲状腺激素。
答案D
4.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注射某种药物前后小鼠症状作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葡萄糖溶液,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解析在本实验中,实验目的是验证胰岛素是否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因而有无胰岛素应该是本实验中的自变量。给对照组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给实验组注射等量的用生理盐水溶解的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小鼠的症状表现,可见对照组小鼠正常,而实验组小鼠出现血糖降低的症状,如活动缓慢,甚至是休克,再给实验组小鼠和对照组小鼠注射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可见实验鼠的症状得以恢复,从而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答案A
5.如图是人体内部分激素的产生部位和生理作用,下列连线和叙述内容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4种腺体分泌的激素种类全部正确,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雌性激素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雌性的第二性征和正常的性周期,不促进卵细胞的释放;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从而升高血糖浓度。
答案B
6.下列激素中,由同一种腺体分泌的是( )
A.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C.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孕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解析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分别由垂体、下丘脑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均由下丘脑分泌;雄性激素由睾丸分泌,雌激素、孕激素由卵巢等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分别由垂体、甲状腺和垂体分泌。
答案B
7.研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宜采用( )
A.摘除法
B.植入法
C.饲喂法
D.注射法
解析蝌蚪属于幼小动物,一般不用摘除法(植入法)或注射法;甲状腺激素属于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可以饲喂。
答案C
8.现有体重近似、发育正常的甲、乙、丙、丁四只雄性小狗,丁狗不做处理,对甲、乙、丙狗分别做不同的手术处理。几个月后测得各自血液中三种激素的含量如下表,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雄性激素
甲状腺激素
生长激素
甲
3.8
0.1
5.8
乙
3.6
2.8
0.1
丙
0.8
3
5.5
丁
4
3
6
A.甲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是行动呆笨,精神萎靡,食欲不振
B.乙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是生长缓慢或停滞
C.丙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是性情变得温顺
D.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其个体大小变化为:丁狗基本处于术前状态,乙、丙狗不断长大
解析甲狗术后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远低于正常值,从而可能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的症状。乙狗体内生长激素含量很低,而生长激素可促进生长,特别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故乙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是生长缓慢或停滞。雄性激素可维持雄性动物的第二性征,丙狗体内雄性激素含量很低,因而性情可能变得温顺。丁狗应正常生长,乙狗个体较小,基本处于术前状态,丙狗体内含有生长激素,能长大。
答案D
9.结扎小狗的胰管,正常进食,小狗出现的症状是( )
A.生长发育立即停止
B.血糖浓度明显偏高,出现糖尿病
C.消化不良
D.尿量明显减少,体温显著升高
解析促进生长发育是相关激素的功能,而结扎小狗的胰管不影响激素的分泌和调节,A项错误;激素分泌后直接进入血液或组织液,不通过导管,故血糖浓度正常,B项错误;结扎小狗的胰管,使分泌的消化液不能进入消化道,故会造成消化不良,C项正确;结扎小狗的胰管后只是影响了胰液的排出,不影响尿量和体温,D项错误。
答案C
能力提升
1.科研人员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甲、乙、丙、丁4组,向甲、乙、丙3组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丁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甲、乙、丙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丁组未出现这些症状,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该实验能探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B.直接给乙注射葡萄糖有利于缓解症状
C.给丙注射胰高血糖素有利于缓解症状
D.给丁注射胰岛素后能大幅度增加尿量
解析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A项正确;乙表现出的是低血糖症状,直接给乙注射葡萄糖有利于缓解症状,B项正确;给丙注射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升高血糖,有利于缓解症状,C项正确;给丁注射胰岛素后降低血糖,而尿量的变化与胰岛素无直接关系,D项错误。
答案D
2.科学家发现过度肥胖的动物往往血糖浓度过高,给某品系的高血糖肥胖老鼠注入胰岛素后,发现血糖浓度并未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这是由于其对胰岛素不敏感造成的。有人推测阿司匹林可以恢复肥胖老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他们用上述品系老鼠做实验,方法如下:先给老鼠服用三周的阿司匹林后,再注射用缓冲液配制的胰岛素,一段时间后,血糖开始下降。该实验还需要一个对照组,以下设置最合理的是( )
A.给老鼠服用三周阿司匹林,在停药一段时间后,测定血糖浓度
B.既不服用阿司匹林,也不注射胰岛素,三周后测定血糖浓度
C.给老鼠服用三周阿司匹林后,注射等量缓冲液,一段时间后测定血糖浓度
D.给老鼠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同时注射胰岛素,三周后测定血糖浓度
解析实验目的是“阿司匹林可能对降低肥胖动物血糖有效果”,根据实验设计时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实验组先给老鼠服用三周的阿司匹林后,再注射胰岛素,一段时间后,血糖开始下降,则对照组应给老鼠服用三周阿司匹林后,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测试血糖浓度。
答案C
3.选择30只生理状况大致相同的健康成年小白鼠,测定小白鼠单位时间耗氧量的平均值,以代表鼠的物质代谢强度,将其随机分为甲、乙组,做如下处理:
组别
实验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甲
切除小白鼠体内的甲状腺
切除10
d后,测得其物质代谢强度大大下降
乙
切除小白鼠体内的甲状腺,5
d后,连续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溶剂中的甲状腺激素
切除10
d后,测得其物质代谢强度没有下降
出此可以推测:甲状腺激素能增强小白鼠的物质代谢能力。为了证明这一推论,要增加下列哪项作为对照实验?( )
A.切除甲状腺,注射生理盐水
B.既不切除甲状腺,又不注射甲状腺激素
C.从切除甲状腺后的第5天开始,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
D.从切除甲状腺后的第5天开始,注射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甲状腺激素
解析要证明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需要以甲状腺激素为自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因为乙组注射物中有激素和溶剂,故需要设置注射同种溶剂组以排除溶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乙组中看出,该实验从第5天开始进行,为了排除用来溶解甲状腺激素的溶剂对小鼠生长的影响,所以在第5天开始,用只注射溶剂的处理作为对照组。
答案C
4.(多选)下列关于动物激素与内分泌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由小肠黏膜分泌
B.激素都是由分泌腺分泌的化学物质
C.甲状腺激素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有氧呼吸供能
D.凡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的,是内分泌腺
解析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A项正确;有些内分泌细胞也能分泌激素,B项错误;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不提供能量,C项错误;激素具有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的特点,D项正确。
答案AC
5.(多选)胰腺是人体内重要的消化腺,其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胰蛋白酶等消化酶,胰液通过十二指肠进入小肠,参与食物的消化。如图是胰液分泌的部分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迷走神经属于躯体运动神经,可控制胰腺的分泌活动
B.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内环境参与食物的消化
C.图中促胰液素的作用体现了细胞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流
D.由图可以看出胰腺分泌胰液受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双重作用
解析迷走神经属于内脏运动神经,可控制胰腺的分泌活动,A项错误;胰腺分泌胰液时属于外分泌腺,分泌物通过导管直接进入消化道,参与食物的消化,不进入内环境,B项错误;图中小肠细胞分泌的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对胰液的分泌,体现了小肠细胞和胰腺细胞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流,C项正确;据图分析可知,胰腺分泌胰液受迷走神经调节,还受促胰液素调节,即胰腺分泌胰液受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双重作用,D项正确。
答案AB
6.塑化剂事件的爆发,使我们认识到环境激素对人体的危害。有人猜测塑化剂的作用类似于雌性激素,可能会引发性早熟。请设计实验探究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说明:性成熟的早晚可以用初始发情时间为指标)
(1)实验材料和用具:同种 雌鼠若干,含适量浓度塑化剂的饲料(甲), 的饲料(乙),普通饲料(丙)等。?
(2)实验目的:探究塑化剂的作用是否类似于雌性激素,可引发性早熟。
(3)实验原理:略。
(4)实验思路:
①? 。?
②A组每天饲喂一定量的饲料甲,B组每天饲喂等量的饲料乙,C组每天饲喂等量的饲料丙。
③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
④? 。?
(5)如果猜测正确,则实验结果是 。?
解析(1)应该选取发育程度相同的同龄、幼年雌鼠若干;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塑化剂的作用是否类似于雌性激素,因此要用含适量浓度塑化剂的饲料甲与含适量浓度雌性激素的饲料乙做对比。(4)①本实验要做到平均分组,即将实验材料中的生长发育状况相似的幼龄雌鼠随机均分为3组,编号A、B、C;④本题实验的因变量为各组雌鼠的初始发情时间,即观察记录每只雌鼠的初始发情时间,并取平均值。(5)如果猜测正确,则实验结果是A、B两组的平均初始发情时间都早(或短)于C组。
答案(1)同龄、幼年 含适量浓度雌性激素 (4)①将实验材料中的生长发育状况相似的幼龄雌鼠随机均分为3组,编号A、B、C ④观察记录每只雌鼠的初始发情时间,并取平均值 (5)A、B两组的平均初始发情时间都早(或短)于C组
7.请分析下面三则资料,回答有关血糖调节的问题。
资料一 胰腺(外分泌部分)是重要的消化腺,其分泌物——胰液中含有淀粉酶、麦芽糖酶、蛋白酶、脂肪酶等多种消化酶。胰液通过胰总管排入小肠肠腔发挥消化作用。在胰腺中还散布着上百万个胰岛,这些胰岛占据整个胰腺体积的2%,被称为胰腺的内分泌部分。
资料二 摘除胰腺的狗会罹患糖尿病。结扎胰腺通向小肠的胰总管,会导致胰腺萎缩,胰岛无变化,狗不患糖尿病。
资料三 有人试图通过摘除狗的整个胰腺,从研碎后的胰腺组织中按照科学、规范的蛋白质提取方法提取胰岛素,但都以失败告终。
(1)在正常狗体内,胰岛素由 细胞合成。患糖尿病的狗其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 。结扎胰腺通向小肠的胰总管,狗却不患糖尿病,原因是 。?
(2)按照资料三中的方法,研究人员不能提取到胰岛素的原因是 。根据题目所提供的资料,你给出的实验改进方法是 。?
解析(1)考查胰岛素的分泌部位和生理作用,相对简单。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由于患糖尿病的狗原尿中含有葡萄糖,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下降。(2)胰液中含有蛋白酶,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结扎胰腺通向小肠的胰总管,会导致胰腺萎缩,胰岛无变化,狗不患糖尿病。
答案(1)胰岛B 减弱 分泌胰岛素的胰岛仍能保持正确的结构和功能 (2)胰岛素为蛋白质,会被胰蛋白酶水解 结扎狗的胰总管,待其胰腺萎缩后再从研碎的胰腺组织中提取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