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愚公移山教案(表格式,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23愚公移山教案(表格式,含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05 12:5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愚公移山
课题
愚公移山
课时安排
2 课时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疏通文意。
2. 理解寓意, 体会对比、 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
1. 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 通过反复诵读,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思考故事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愚公的英雄气概, 树立不畏困难、 坚持不懈的愚公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总结文章的寓意。
难点
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音频、《 愚公移山》歌曲音频、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启发式教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第1 课时
教学步骤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播放乐曲《 愚公移山》)
这首歌听完了, 你们知道歌曲中唱的是谁的故事吗? ( 生答: 愚公) 你们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答: 从“王屋”“太行”知道的) 大家说得太好了, 说明你们都听得很认真。 《 愚公移山》就是刚才咱们欣赏的这首歌的名字, 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 现在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
以 歌 曲 引
出 文 题, 激
发 学 生 的
学习兴趣。
基础梳理
作品介绍
1. 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关于《 列子》这本书的资料。
2. 老师用 PPT 展示关于《 列子》的资料。
《 列子》相传为战国的列御寇所著。 《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 寓言和神话传说等,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并包含深刻的哲学思想, 以《 天瑞》《 力命》《 杨朱》三者为最。 主旨为万物产生于无形, 并变化不定, 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 包括天地及圣人, 人要掌握并利用自然界的规律。 唐朝诏告《 列子》为《 冲虚真经》, 北宋加封为“至德”, 列为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
简 要 了 解
《 列子》。
背景探寻
本文选自《 列子· 汤问》(《 列子集释》, 中华书局1979 年版) 。 题目是编者加的。《列子》成书于战国前期。 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极不发达, 人们在生活中面临大自然的种种挑战, 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 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自然力量的神来实现改造自然的愿望。 《 愚公移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完成的。
介 绍 写 作
背 景, 帮 助
学 生 理 解
课文内容。
字词归纳
1. PPT 展示生字词的注音, 帮助学生梳理字词。
仞(rèn) 陇断(lǒng) 智叟(sǒu) 雍南(yōng)
箕畚(jī běn)孀妻(shuāng) 惩(chéng) 荷(hè)
投诸(zhū) 厝(cuò)始龀(chèn) 亡以应(wú) 穷匮(kuì)
2. PPT 展示文言现象。
(1) 通假字
①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 “反”同“返” , 往返)
②甚矣, 汝之不惠( “惠”同“慧” , 聪明)
(2) 古今异义
①方七百里(古义: 古代计量面积用语。 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 表示纵横若干长度。 今义: 四个角都是90°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六面体。 )
②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古义: 苦于。 今义: 处罚; 警戒。 )
③其妻献疑曰(古义: 提出。 今义: 恭敬庄严地送。 )
③曾不 能 损 魁 父 之 丘 ( 古 义: 用 在 “ 不” 前, 加 强 否 定 语 气, 可 译 为 “ 连 … …都… … ” 。 今义: 曾经。 )
④投诸渤海之尾(古义: 边上。 今义: 末端; 末尾。 )
⑤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义:指草木。 今义: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类的羽毛。)
⑥北山愚公长息曰(古义: 叹气。 今义: 休息。 )
(3) 一词多义
①其
其妻献疑曰(代词, 他的)
其如土石何(用在“如… … 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惧其不已也(代词, 他)
②且
年且九十(副词, 将近)
且焉置土石(连词, 况且)
③而
面山而居(连词, 表修饰)
聚室而谋曰(连词, 表顺承)
而山不加增(连词, 表转折)
④以
以君之力(介词, 凭借)
河曲智叟亡以应(连词, 来)
⑤焉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 哪里)
始一反焉/无陇断焉(语气词)
(4) 词类活用
①面山而居(名词作动词, 面对, 面向)
②惩山北之塞(动词的意动用法, 以… … 为苦, 苦于)
③吾与汝毕力平险(形容词作名词, 指险峻的大山)
④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作状语, 用箕畚装土石)
⑤寒暑易节(形容词作名词, 冬季, 夏季)
引导学生认
识、 理 解 课
文中重点文
言字词。
整体感知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 学生认真听读, 给生字词注音。
2. 教师指定两名同学朗读课文(每人两段) , 其他学生认真听读, 并在两位同学读完后进行点评。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结合课下注释、 工具书疏通文意, 标注出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 稍后在班上提出来, 由班上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实在无法解决的, 再由老师指导、 明确。
4. 老师请四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一人旁白, 一人扮愚公, 一人扮愚公妻, 一人扮智叟。 要求注意语气和人物特点。 读后, 教师进行点评、 指导。
5. PPT 出示如下问题, 学生思考作答, 教师明确。
(1)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2)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
(3) 智叟认为愚公移山不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以残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
(4) 愚公认为可以移山成功除了有信心、 毅力之外, 还有两点原因是什么?
①山不加增; 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5) 最后移山成功了吗? 是如何成功的?
成功了。 帝感其诚,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 自此, 冀之南,汉之阴, 无陇断焉。
6.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问题复述课文。
朗读课文,并
以小组为单
位,借助课下
注释和工具
书疏通文意,
从整体把握
文章内容。
板书设计
愚公移山
背景———太行、 王屋高且大
开端、 发展———决心移山、 付诸行动
高潮———驳斥错误观点
结局———夸娥氏二子负山而走
课后作业
1. 识记本文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完成课后“思考探究”第二题和“积累拓展”第四题。
第2 课时
教学步骤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
上节课我们主要梳理了本文的重要文言词语、 疏通了文意, 了解了故事的主要情节,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探讨这则故事的寓意和运用对比、 衬托的手法突显主要人物的方法。
回顾上节课的
内容,引出本
节课的内容。
研读赏析
PPT 出示如下问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选代表发言, 教师点评、 总结。
1.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故事的情节, 那么谁能告诉我们, 这则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
【示例】愚公坚持奋斗、 不畏困难的精神, 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愿望和信心, 说明了要克服困难, 就必须下定决心、 坚持不懈的道理。
2. 愚公和智叟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本文是如何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的?
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 不惧怕任何困难, 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不怕吃苦、敢于斗争的令人尊敬的老人。 智叟是一个目光短浅、 知难而退、 无所作为、 自以为是、 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人。
本文用“方七百里, 高万仞”极言山的高大; 用“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极言移山的艰难; 用“年且九十”“残年余力”极言愚公力量的单薄; 用“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极言工具的简陋、 路途的遥远, 从而衬托了愚公信念坚定、 迎难而上的形象。
又如以智叟一“笑”、 一“止”与愚公的一声“长息”相对比, 以愚公之妻诚心献疑和智叟的刻意讽刺作对比, 以愚公的雄辩与智叟最后“亡以应”作对比, 使得大智若愚的“愚公”与自认聪明的“智叟”相映成趣。
3. 本文以神话结尾, 有什么作用?
本文采用神话结尾, 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 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使用最理想的方式解决人和自然的矛盾, 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4. 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示例】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 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 就是敢于改造自然, 敢于斗争的精神。 在我们这个时代, 仍然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 因为我们依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 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 我们只有拥有愚公移山的决心、 信心、 恒心, 才能战胜困难, 实现目标。
以 小 组 合
作 探 究 的
方 式 把 握
文 章 的 寓
意, 深 入 理
解 文 章 的
内 涵 和 文
章 的 写 作
特色。
课后作业
编写课本剧。
《愚公移山》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 选自战国时期列御寇所著《 列子· 汤问》。 它有生动的故事情节, 又带有神话色彩, 篇幅短小, 大概的内容学生早已有所了解。 因此, 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将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 为了做到这一点, 首先, 在上课之前, 我播放了歌曲《 愚公移山》, 以此导入课文的学习; 其次, 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再次, 我采用了提问教学法, 循循善诱, 使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入的理解; 最后, 我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很好地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这样的课堂设计
使教学效果非常好, 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课堂参与度也有了极大的提升。
【拓展延伸】
有关“坚持”的诗文名句
*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陆游《 冬夜读书示子聿》
*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荀子《 劝学》
* 古之立大事者, 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晁错论》
*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 浪淘沙(其八) 》
* 立志欲坚不欲锐, 成功在久不在速。 ———张孝祥《 论治体札》
寓 言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 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寓言的特点: 篇幅大多比较短小; 主人公可为人, 也可为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 借古喻今, 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盛行, 诸子百家著作中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寓言作品中著名的有古希腊的《 伊索寓言》和俄国的《 克雷洛夫寓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