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文档属性

名称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1-07-14 13:5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精品资料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点:
1、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几何语言:∵ AB//CD
∴ ∠PMA=∠MNC
性质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几何语言:∵ AB//CD
∴ ∠BMN=∠CNM
性质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几何语言:∵ AB//CD
∴ ∠AMN+∠CNM=180°
2、平行线的判定:
几何符号语言:
 (1)∵ ∠3=∠2
  ∴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 ∠1=∠2
  ∴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4+∠2=180°
  ∴ 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3、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如图,直线AB∥CD,EF⊥AB于E,EF⊥CD于F,则称线段EF的长度为两平行线AB与CD间的距离。
 注意:直线AB∥CD,在直线AB上任取一点G,过点G作CD的垂线段GH,则垂线段GH的长度也就是直线AB与CD间的距离。
4、命题:
⑴命题的概念: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⑵命题的组成
每个命题都是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有些命题,没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题设和结论不明显。对于这样的命题,要经过分析才能找出题设和结论,也可以将它们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注意:命题的题设(条件)部分,有时也可用“已知……”或者“若……”等形式表述;命题的结论部分,有时也可用“求证……”或“则……”等形式表述。
5、平移
(1)、平移变换
 ①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②新图形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
 ③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2)、平移的特征:
 ①经过平移之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
 ②经过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二、课前小测试:
1.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____ [ ]
A.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B.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C.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D.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如图,可以得到DE∥BC的条件是______ [ ]
A.∠ACB=∠BAC B.∠ABC+∠BAE=180° C.∠ACB+∠BAD=180° D.∠ACB=∠BAD
3.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现给出下列四个条件:
(1)∠1=∠2,(2)∠3=∠6,(3)∠4+∠7=180°,(4)∠5+∠8=180°,
其中能判定a∥b的条件是_________[ ]
A.(1)(3) B.(2)(4) C.(1)(3)(4) D.(1)(2)(3)(4)
4.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________[ ]
A.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左拐40° B.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C.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 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5.如图,如果∠1=∠2,那么下面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 ]
A.AD∥BC B.AB∥CD C.∠3=∠4 D.∠A=∠C
6.如图1,a∥b,a、b被c所截,得到∠1=∠2的依据是( )
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 (2) (3)
7.同一平面内有四条直线a、b、c、d,若a∥b,a⊥c,b⊥d,则直线c、d的位置关系为( )
A.互相垂直 B.互相平行 C.相交 D.无法确定
8、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必有( )
A、同位角相等 B、内错角相等 C、同旁内角互补 D、以上都不对
9.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组同旁内角的度数之比为3∶2,差为36°,那么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10.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________.
三、典型例题:
例1、已知∠1=∠B,求证:∠2=∠C
例2、如图,AB∥DF,DE∥BC,∠1=65°求∠2、∠3的度数
例3.(1)如图,若AB∥DE,∠B=135°,∠D=145°,你能求出∠C的度数吗?
(2)在AB∥DE的条件下,你能得出∠B、∠C、∠D之间的数量关系吗?并说明理由.
例4、如图,△ABC经过平移之后成为△DEF,那么:
⑴点A的对应点是点_________;
⑵点B的对应点是点______。
⑶点_____的对应点是点F;
⑷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_;
⑸线段BC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_;
⑹∠A的对应角是______。
  ⑺____的对应角是∠F。
四、巩固练习:
1、如图,在AB两地之间要修一条笔直的公路,从A地测得公路走向是北偏东48度,A、B两地同时开工,若干天后公路准确接通。
① B地所修公路的走向是南偏西多少度?
② 若公路AB长8千米,另一条公路BC长6千米且BC的走向是北偏西42度,试求A地到公路BC的距离。
2、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ABCD沿EF折叠后,ED交BC于G,点D、C分别落在P、Q位置上,若∠EFG=55度,求∠1、∠2的度数
3、如图:已知∠1和∠D互余,CF⊥DF,试证明AB∥CD
4、如图已知:AB∥CD,∠1=40度,∠2=70度,求∠3的度数
如图所示的是重叠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将其中一个三角形沿方向平移得到三角形,如果,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6. 已知: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BEF的平分线与∠DF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说明∠P=.
五、课后练习
1.(北京海淀区)已知:如图,AB∥CD,CE平分∠ACD,∠A=110°,则
∠ECD的度数等于(   )
A、110°   B、70°   C、55°   D、35°
2.(福建福州)如图,已知:l1//l2,∠1=100°,则∠2=    .
3.(山西省)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a//b,若∠1=118°,则∠2的度数为_________.
4.(龙岩市)如图AB∥CD,若∠ACD=69°,则∠CAB= __________
5.(苏州市)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ED平分∠BEF, 若∠1=72°,则∠2=_______
6.(仙桃市)如图直线L1∥L2、L3分别与L1,L2相交,则∠1与∠2的关系为(  )
  A、∠1=∠2   B、∠1+∠2=180°   C、∠1+∠2=90°   D、∠1+∠2=360°
7.(镇江市)如图l1∥l2, ∠α是∠β的2倍, 则∠α等于 (  )
  A:60°   B:90°   C:120°   D:150°
8.(临沂市)如图AB∥CD,那么∠1+∠2+∠3=(  )
  A、180°   B、360°   C、540°   D、720°
9.(呼和浩特市)如图DE∥BC,EF∥AB,图中与∠BFE互补的角共有(  )
  A、3个   B、2个   C、5个   D、4个
10.如图AB//CD,则的度数为
11.如图,己知AB//DE,,则__
12.如图,AB//CD,若,则 度.
13.如图试探索之间具备什么关系时,AB//CD,并说明理由。
A
B
C
D
E
F
1
2
3
4
A
E
G
B
C
F
H
D
A
D
E
B
C
1
2
A
D
F
B
E
C
1
2
3
A
D
B
E
C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