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06 17:2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测试卷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积累运用(22分)
1.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的句子抄写在方格里。(3分)
富贵不能淫
2.用古诗原句填空。(10分)
(1)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
(2)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其五)》)
(3)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4)我报路长嗟日暮,

(李清照《渔家傲》)
(5)
,不觉船移。
(欧阳修《采桑子》)
(6)洛阳亲友如相问,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7)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8)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朱敦儒《相见欢》)
(9)富贵不能淫,


(《富贵不能淫》)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谈论东坡文化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球视野,不盲目乐观。
B.漫步这里的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厚淳朴的苗家风情及风姿绰约的民族歌舞给景区增添了人文情趣。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对它趋之若鹜。
D.蓝牙版自拍杆,利用手机蓝牙功能,使用方便,拍照效果好,投放市场后果然不孚众望。
4.综合性学习。(6分)
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华夏文明的象征。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变迁,长城的情况如何呢?
(1)【活动一:调查探究】以下是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一张长城测量统计表和网上的两张照片
时代
原长度(公里)
??现存长度(公里)
战国
???
600
??????
300
汉代
???
2200
??????
1000
明代
???
1400
??????
800
图一??
????图二
【注】图一为甘肃省一处夯土长城,由于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已经大面积坍塌,成为长短高低不等的一个个土墩。
图二曾是辽宁绥中“最美小长城”,现被抹成水泥路。
请概括表格内容并结合两张照片分析其原因。(3分)
(2)【活动二:口语交际】如果你在攀登长城时,看到有人随意在长城上取土、掏洞、修窑、建库房等等,你将怎样阻止他们?(3分)
二、阅读理解(48分)
(一)阅读《行路难》,
完成5~6题。(6分)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被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诗人为何“停杯投箸不能食”?(3分)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常用作毕业赠言,请说说理由。(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6分)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
7.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___
_____的氛围。(2分)
8.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4分)

(三)阅读《题乌江亭》,
完成9~10题。(6分)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乌江亭:在令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9.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同属于
诗。(2分)
10.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利。在本诗中,作者也对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
,也有可能
。(4分)
(四)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11~14题。(17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二章》)
【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①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若于此时,使②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③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
(选自蔡襄奏折《乞④用韩琦⑤、范仲淹》,有删改)
【注释】①支:通“肢”。②使:假使。③惮:怕,畏惧。④乞:乞求,请求。⑤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⑴舜发于畎亩之中
⑵劳其筋骨
⑶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⑷非徒愈病
1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分)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3分)
13.请用选文中的句子填空。(3分)
⑴甲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
”,有了这样的磨炼,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分)
⑵乙文作者认为“天下之病愈深”的原因是“
”。(1分)
14.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在人才的问题上,它们的看法又有何相同之处?(4分)
(五)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5~18题。(13分)
【甲】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卖蒜老叟
【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叩石垦壤
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B.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C.跳往助之
旁睨而揶揄之
D.杂然相许
陷入尺许
16.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B.始一反焉(始:开始)
C.观者如堵(堵:墙)
D.老人鼓腹纵之(纵:放开)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
B.乙文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甲乙两文段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
D.乙文“卖蒜老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三、写作(50分)
19.家庭里时常会为一个问题而进行讨论,以《家庭讨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运用对话描写,语言表达要得体。
八年级学期语文
第六单元参考答案
1.(3分)书写正确1分,字体规范1分,美观1分
2.
(10分)(1)黑云压城城欲摧
(2)欲辨已忘言
(3)东风不与周郎便
(4)学诗谩有惊人句
(5)无风水面琉璃滑
(6)一片冰心在玉壶
(7)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8)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3分)A
(B项“风姿绰约”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修饰对象不合。C项“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急着赶去。多含贬义,感彩不符。D项“不孚众望”
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此处应该用“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期望。)
4.(6分)(1)(3分)①长城正在我们的眼中一天天残破、消失。②长城残破、消失,既有数百年的自然风雨侵蚀的原因,也有人为破坏的原因。
(2)(3分)叔叔(阿姨):你好!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多加保护才对,请不要随意破坏和占用,好吗?(注意简明、连贯、得体)
5.(3分)作者想到现实之路充满坎坷险阻,前途迷惘无所适从。因而内心愁苦。而对玉盘珍递也无法下咽。
6.(3分)此句用典,表达了乐观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意在告诫人们,即使人生处于低潮也不应该放弃理想、信念,只要坚持,机遇总会有的,理想终会有实现的时候。
7.
清幽恬静
8.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9.(2分)咏史诗(或:怀古咏史诗)
10.(4分)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或:楚汉之争是项羽取得胜利)。
11.(4分,每小题
1分)⑴起,被任用
⑵使……劳累
⑶通晓
⑷只,仅仅
12.(6
分)⑴(3分)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故”“是”各1分,意思正确,句子通顺1分)

(3分)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衡”“作”各1分,意思正确、句子通顺1分)
13.(3
分)⑴(2分)必先苦其心志,劳期筋骨,饿期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答出其中两小句可得1分,两句以上不完整也只得1分)

(1分)(使)良医不得尽其术。
14.(4分)甲文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文观点:选拔贤才,收取众人策略,大胆改革。(或“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
相同之处:都认为人才对国家至关重要,君主要重视人才。
(甲、乙观点各1分,相同之处2分,大意对即可)
15.
C(A项,叩击,敲击/叩首,磕头;B项,将要/况且;D项,赞同/左右)
16.B(始:才)
17.C(甲文将智叟与愚公对比)
18.(1)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2)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尽力气向老人打去。
【参考译文】南阳人杨二相公精通拳术,每次到演武场向徒弟们传授枪棒技艺的时候,都有很多人围观。有一天,有个卖蒜的老头在一边观看,他不住的咳嗽,斜着眼睛看,言语中对杨二相公的拳术很不屑。杨二相公很生气,把老头叫到跟前,用拳头打一垛砖墙,砖陷入地下约一尺。很傲气地对老头说:“你能像我这样吗?”老头说:“你这本事只能打墙,不能打人。”杨二相公;"你这老奴才能让我打吗,打死你别怨我!”老头笑着说:“我都是快要死的年龄了,如果能以一死来成就你的名声。死了也没什么遗憾的。”老人自己把自己绑到树上,解开衣服露出肚子。杨二相公在十步外扎好架势,冲过去一拳打入老头肚子。老人静悄悄没出声,只见杨二相公跪在地上,对老人磕头道:“晚生我知罪了。”他想把拳头拔出来,但已经夹入老人的肚子拔不出来。他哀求了好久,老人才把肚子鼓气放开他的拳头,同时纵身一跃,跃到一座石桥那边。老人背起蒜慢慢地走了,始终不肯告诉别人自己的姓名。
19.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