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1 3.3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课件(共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1 3.3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课件(共5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8-07 11:1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神经系统的结构以及功能单位: ______ 。
神经元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___
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共同组成。
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______,也称之为________。
电信号
神经冲动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电信号? _______? ______
电信号
化学信号
激素调节是通过_______来传送,作用于 ______、 ______的调节方式,它的基本调节机制是________。
体液
靶器官
靶细胞
反馈调节
复习回顾
寒冷、过度紧张
下 丘 脑
垂 体
甲 状 腺
(+)
(+)
促甲状腺激素(TSH)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甲状腺激素
(-)
(-)
细胞代谢加快
反馈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
分级调节示意图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对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第3节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学科网
学习目标:
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2、人体体温调节
3、水盐平衡的调节
4、下丘脑的功能
教材P57问题探讨
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并狂呼乱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也明显升高。
1.既然知道坐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加速呢?
在重力加速度的影响下,全身的血液要进行重新分配,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虽然知道坐过山车是安全的,但不免还是有点担心,在这种状态下,内分泌系统分泌出肾上腺素等多种激素,使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
教材P57问题探讨
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并狂呼乱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也明显升高。
2.在这个例子中,人体所作出的反应,哪些与激素调
节有关?
紧握双拳、发出叫喊等与神经调节有关;
心跳和呼吸加快等与激素调节有关。
任务一:阅读教材57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叫作体液调节?
2.、哪些体液调节因子通过体液调节对细胞、组织或者器官起作用?
3、体液调节因子的传递方式是什么?
4、哪些生物可以进行体液调节?
5、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有何异同?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P57)
1、体液调节的概念:
一、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比较
体液调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起调节作用的物质:
激素、CO2、H+、组织胺等化学物质。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2.传递方式:
体液,主要指细胞外液 (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3.作用对象:
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
4.单细胞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资料一:某人不小心右手碰到仙人掌上,右手立刻 缩回。随后很快又恢复到正常状态。
分析讨论:从上面两段文字,你可以判断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什么区别吗?
互动二
资料二:吃完饭后半小时,血糖升高,过一段时间后,随着胰岛素的作用,血糖浓度回落到正常水平。另外,又如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而且几乎可以作用于体内所有细胞。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举 例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反射弧
迅速
体液运输
较缓慢
较广泛
比较长
准确、比较局限
短暂
缩手反射
甲状腺激素
一、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比较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方式都不一样,但二者并不是各行其道,互不相干的。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并彼此协调的呢?
二、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
实例一:体温的调节
实例二: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临床测定:
口腔:
腋窝:
直肠:
36.7~37.7 (37.2)
36.0~37.4 (36.8)
36.9~37.9 (37.5)
人身体内部的温度,在37-37.5℃左右
1、人的体温
实例一:体温的调节
同一个人体温的昼夜变动
实例一:体温的调节
⑴不论环境冷热,人的体温总保持稳定,
这有何意义?
⑵人的体温升高或降低,取决于什么?
保证酶适宜催化活性和有关生理功能正常进行
产热>散热时,体温升高
产热<散热时,体温下降
二、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
体温恒定的机制:
产热量=散热量
实例一:体温调节的平衡
⑶人体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热量?通过什么途径散失热量?
血管_____,皮肤血流量_____,皮肤温度_____,散热量____
舒张
增加
上升
增加
汗液的蒸发
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
呼吸
排尿、排便
… …
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以肝脏和骨骼肌产热为主)
安静时以肝脏产热为主
运动时以骨骼肌产热为主
产热 散热
血管____,皮肤血流量_____,皮肤温度_____,出汗______,散热量____
收缩
减少
下降
停止
减少
皮肤对寒冷的反应
血管收缩
几乎不排汗
立毛肌收缩
散热量减少
皮肤对炎热的反应
血管舒张
大量排汗
立毛肌舒张
散热量增加
散热量
立毛肌
血管
汗腺
鸡皮疙瘩
人体的温度
产热
散热
皮肤毛细血管散热
皮肤汗液蒸发
呼气
排尿
排便
主要
动态平衡
体温恒定的原因和产热和散热的途径
主要在活动时
骨骼肌产热
肝脏产热
主要在安静时
有机物氧化分解
协调
(4)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什么调节和控制的呢?
(5)此实例中,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起着相互______的作用关系
神经和激素
散热增加:汗腺分泌增
加,毛细血管舒张;
产热减少:肌肉、肝脏
等的产热减少。
正常体温
(动态平衡)
体温低于
正常体温
下丘脑
感受到变化
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发出信息
散热减少
产热增加
散热增加
产热减少
体温降低
体温升高
体温高于
正常体温
散热减少:汗腺分泌减
少,毛细血管收缩;
产热增加:肌肉、肝脏
等的产热增加。
Go back
寒冷
皮肤冷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传入神经
皮肤温觉感受器
炎热
下 丘 脑
传出神经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垂体
传出神经
减少散热
增加产热
增加散热
肾上腺素分泌
骨骼肌颤栗
立毛肌收缩
皮肤血管收缩
汗腺分泌减少
皮肤血管舒张
汗腺分泌增加
总结
3.当处于炎热环境时,
体温调节主要是一个__________调节过程。
知识小结
1.体温恒定的调节是一个__ ____ __调节过程。
4.体温恒定的调节中枢在__________,
体温的感觉中枢在__________。
有限的
6.体温恒定的能力是__________
神经—体液
下丘脑
2.处于寒冷环境中,
体温调节是一个____________调节过程。
神经
神经—体液
大脑皮层
5.温度感受器分布在_______________ 等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肤、黏膜、内脏
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
原因:
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
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产生的热量不 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引起体温降低.
(冻疮:皮肤血管持久性收缩引起)
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产热多而散热困难,引起体温升高.
(中暑)
人体在冷热环境中的功能障碍
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实例二:水盐平衡的调节
⑴人体的水有哪些来源?最主要来源是什么?
⑵人体的水的散失途径有哪些?最主要途径是什么?
饮用水(主)、食物水、代谢水
出汗、排尿、呼吸、排便等出汗或排尿为主
二、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
a.水的平衡
摄入量/ml
排出量/ml
来自饮水 1300
来自食物 900
来自物质代谢 300
由肾排出 1500
由皮肤排除 500
由肺排出 400
由大肠排出 100
共计 2500
共计 2500
实例二: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机体能通过调节排尿量,使水的排出量与摄入量相适应,以保持机体的水平衡。
实例二:水盐平衡的调节
⑶渴的感觉应该在哪里
产生?
⑷渴觉的感受器在哪里?
⑸已知渴觉感受器并没有检测到水分缺少,那它检测到的可能是什么?
大脑皮层
下丘脑
细胞外液渗透压
渗透压感受器
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实例二:水盐平衡的调节
⑹干渴时,为什么排尿会比较少?
肾小球有等浓度过滤水、营养物质、废物功能
抗利尿激素:下丘脑合成,合成后运往垂体后叶贮存。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
原尿
终尿
肾小管与收集管有重吸收绝大部分水和营养物质的功能
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血液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原尿(不含蛋白质的滤液)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99%的水、全部葡萄糖、
│无机盐等大部分被重吸收)

终尿
尿液的形成
饮水不足、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
升高
渗透压感受器
下丘脑
大脑皮层
垂体
产生渴觉
主动饮水
补充水分
抗利尿激素(增多)
肾小管、集合管
重吸收水分
尿量
细胞外液渗透压
下降
细胞外液渗透压
下降
减少
(-)
(+)
(+)
(-)
增多
释放
当饮水不足的情况下,人体是怎样保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的。
抗利尿激素
由下丘脑合成分泌,
由垂体释放
【抗利尿激素】
①产生:
②释放:
③作用部位:
③生理作用:
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
垂体后叶释放。
肾小管和集合管
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
思考:某同学上学时,为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而很少喝水,你认为这种做法好吗?为什么?
这种做法不好。因为人体内随时都在形成尿,同时也会由皮肤和肺排出一定量的水,如果喝水很少,就有可能使体内水的平衡遭到破坏;尿量过少还会使代谢废物不能随尿排出而引起中毒,损害人体的健康。
水盐的平衡的意义
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b.无机盐的平衡
人体内的无机盐大多以什么形式存在?
离子状态
如: Na+、K+、Ca2+、Cl-、HCO3-等
体每天都要通过饮食摄取一定量的无机盐,同时也要排出一定量的无机盐。一般情况,人体摄入和排出的无机盐是保持平衡的。
[醛固酮]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盐皮质类固醇。

生理作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对水的重吸收,对钾的分泌。
保钠排钾 !
盐平衡的调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吸钠排钾
肾上腺皮质
醛固酮
血钠降低或血钾升高
血钠升高,血钾降低
+
+
+
+
-
反馈调节
下丘脑的枢纽作用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下,主要是通过肾脏来完成的。
正常成年人每天滤过肾小球的水、Na+和K+等有99%以上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
控制
影响
四、总结: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特别提醒: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联系
四、下丘脑功能小结
下丘脑是内分泌的枢纽,能分泌相应激素;下丘脑也属于神经系统,作为反射弧的一部分,参与神经反射,具有双重调节功能。
小结: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枢纽作用:
⑴.调节中枢:血糖、体温、水平衡的调节中枢。
⑵.分泌:抗利尿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
⑶.感受:渗透压感受器
⑷.传导:兴奋传到大脑,产生渴觉
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同时也受大脑皮层的调控。
下丘脑的部分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1、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境时,血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激素调节
C
课堂练习
2、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会导致(  )
A、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B、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C、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
D、垂体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B
课堂练习
3.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存在于( )
A.大脑皮层 B.小脑皮层
C.下丘脑 D.脊髓
C
4.将小白鼠和青蛙从25℃的室温下移
至4℃的环境中,两者的耗氧量发生
的变化是( )
A.均增加
B.青蛙增加,小白鼠减少
C.均减少
D.青蛙减少,小白鼠增加
D
课堂练习
5、关于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的体温来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B.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代谢正常进行
的必要条件
C.人的体温就是指通过直肠所测得的温度
D.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C
6、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
A.调节正确、快速
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
C.调节物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
D.调节作用范围广泛
B D
课堂练习
7.调节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最重要的器官( )
A.汗腺 B.肾 C.大肠 D.肺
B
8.吃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 )
A.下丘脑和上丘脑 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C.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C.上丘脑和下丘脑
B
9.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中渗透压降低,则尿量减少
C
课堂练习
10、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同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分泌激素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C
11、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释放部位分别是( ) A、肾脏和垂体 B、垂体和垂体 C、下丘脑和垂体 D、大脑皮层和垂体
12、人体下列平衡不受激素调控的是( ) A、水的平衡 B、盐的平衡 C、CO2和O2的平衡 D、血糖的平衡
C
C
课堂练习
13、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是( ) A、盐增多,糖未增多 B、糖增多,盐未增多 C、两者都增多 D、两者都未增多
14、吃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 ) A、下丘脑和下丘脑 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C、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D、口腔上皮细胞和下丘脑
15、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 ) A、皮肤完成 B、肺完成 C、肾脏完成 D、大肠完成
A
B
C
课堂练习
16、右图为人体体温的昼夜变动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37.4
37.2
37.0
36.8
36.6
36.4
36.2
36.0
37.4
T/C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T/C
t/h
1、人体体温的来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体温昼夜差别 __________。保持体温相对恒定是机体 _________和_________保持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在炎热夏季的15点,人体体温为__________,写出此时体温调节的反射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代谢过程释放的热量
不超过1℃
产热
散热
动态平衡
约37.4℃
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加
及时巩固
17、右图为人体皮肤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该图是皮肤对________环境反应的示意图,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体内的产热量将______。
2、在此环境中,皮肤血管 [ ]_____,汗腺[ ] 分泌汗液____,以减少________,此时皮肤产生“鸡皮疙瘩”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4、写出此条件下,皮肤血管产生变化的反射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参加该过程调节的激素有_________和_________,其生理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体体温的恒定是______________调节的结果。
寒冷
立毛肌收缩,汗液分泌减少,血管收缩
增加
3
收缩
4
减少
热量散失
1
立毛肌收缩
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血管收缩
肾上腺素
甲状腺激素
增强代谢,产热量增加
神经和体液
1
2
3
4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