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四)等积变形、调配问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四)等积变形、调配问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1-07-18 08:3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四)
——等积变形、调配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体验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
2、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3、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掌握根据问题中的形状改变、体积不变的数量关系列方程。
情感目标:体验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式,体会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体验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等积变形、调配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等积变形中体积不变的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分析、观察 、探究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课前练习1、一标志性建筑的底面呈正方形,在其四周铺上花岗石,形成一个宽为3米的正方形边框(如图所示),已知铺这个边框恰好用了192块边长为0.75米的正方形花岗石,问标志性建筑底面的边长是多少米?
分析 如图,用表示中间空白正方形的边长,怎样用含的代数式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呢?请利用手中的纸片设计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或等等.
本题的数量关系是:
阴影部分的面积=192块边长为0.75米的正方形花岗石的面积;
阴影部分可以分割成4个长为(+3)米,宽为3米的长方形.
解 设标志性建筑底面的边长为米,根据题意,得
.
解这个方程,得.
答:标志性建筑底面的边长为6米.
本题还有没有其它解法?
在应用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时,清楚地分辨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相等关系是建立方程的关键.解题中的检验对确保答案的正确和合理很有帮助,但具体过程可以省略不写.
2、请指出下列过程中,哪些量发生了变化,哪些量保持不变?
把一杯水倒入另一只大杯中。
用一根15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然后把它改围成长方形。
用一块橡皮泥先做成一个立方体,再把它改成球。
用直径为200厘米的钢柱锻造一块长、宽、高分别为300厘米,300厘米,80厘米的长方体毛坯底板,应截取圆柱多少长(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计算时,π取3.14,要求结果误差不超过1厘米)?
例2、学校组织植树活动,已知在甲处植树的有23人,在乙处植树的有17人,现调20人去支援,使在甲处植树的人数是乙处植树人数的2倍,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
分析 设应调往甲处人,题目中涉及的有关数量及其关系可以用下表表示:
甲处 乙处
原有人数 23 17
增加人数 20-
现有人数 23+ 17+20-
等量关系
解 设应调往甲处人,根据题意,得
23+=2(17+20-)
答:应调往甲处17人,乙处3人.
例3、学校组织初三段100名团员去参加植树活动,如果挖坑,一天每人能挖树坑3个;如果植树,一天每人能植树7棵,要使每个树坑恰好能种上一棵树,问应安排几个人去挖坑,几个人去种树?
小结:在等积变形的题目中,要抓住体积不变的等量关系。要注意:(1)圆柱的体积公式(2)制造零件,在选材时要用进一法。
板书设计:
5.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四)等积变形问题、调配问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例1 例2例3 实物投影
●作业:应用题作业(4)
●教学反思: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等积变形、调配问题)掌握得不错,但在学生所列的方程中,经常是把直接代为3.14,这种对的认识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