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4群落的演替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4群落的演替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8-08 18:4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群落的演替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本78页,描述群落演替的概念。
2.结合图4-14,图4-15及课本80页,举例说出群落演替的类型并举例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3.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蜘蛛
202种动物
621种动物
880种动物
小草
小树林



1909年
1919年
1934年
1883年
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
群落
群落
随着时间的推移,
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
代替的过程。
一、群落的演替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自主阅读P79)
裸岩阶段
裸岩上的演替
地衣阶段
1、光裸的岩石上首先定居的生物
为什么不是苔藓,而是地衣?
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
养分,而地衣可以分泌有机酸分解岩石
获取养分。
苔藓阶段
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
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可以
取代地衣?
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
并积累了有机物。苔藓植株高于地衣能获
得更多阳光,在竞争中占优势。
森林阶段
请思考
  群落的演替是不是只能发生在光裸岩石的地区?
 
农  田
杂草
多年生杂草
小灌木
灌木林
树林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自主阅读P80)
{
在干旱的荒漠上很难形成
一年生
讨论一:
这两种情况下的演替,有那些相同点?
讨论二:
这两种情况下的演替,有那些不同点?
1、都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
2、都出现了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现象(优势取代);
3、物种都会逐渐丰富;
4、群落结构逐渐复杂,直至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顶级状态)。
这两种演替的相同点
较快
缓慢
速度
经历的时间短
经历的时间长
时间
原先有过植被
原先从没有过植被
起始条件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裸岩上的演替
这两种演替的不同点
(主要区别)
1、初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二、群落演替的类型
判断下图属于哪种群落演替?
资料57页第一题
如何解释小路周围杂草的这种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呢?
图4-16
践踏对草地群落的影响
经常被踩踏的地方:车前草
轻度踩踏的地方:狼尾草
几乎不被踩踏的地方:狗尾草
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如果人类活动停止了,草地群落会发生变化吗?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
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过度砍伐
导致森林破坏
污水排放
破坏水域生物群落
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
四、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我们该如何面对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带来的不良影响呢?
根据现有退耕还林政策标准和已完成任务测算,退耕还林中央总投入将达4300多亿元,其中到2009年底中央已投入2332亿元,2010年至2021年中央还将继续投入2000多亿元。
小结(对照学习目标)
1.描述群落演替的概念:
2.举例说出群落演替的类型:
3.举例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4.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练习P82
基础题
  1.(1)×;(2)√。
  2.
D。   
3.C。
  4.湖泊演变为森林为水生演替,其包括以下几个阶段:①自由漂浮植物阶段;②沉水植物群落阶段;③浮叶根生植物群落阶段;④挺水植物群落阶段;⑤湿生草本植物群落阶段;⑥木本植物群落阶段。水生演替实际上是湖泊填平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从湖泊的边沿向中央水面逐渐推进的。因此,比较容易观察到,在从湖岸到湖心的不同距离处,分布着演替系列中不同阶段的群落环带。每一带都为次一带的“进攻”准备了土壤条件。
水生演替:
湖底阶段→自由漂浮植物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挺水植物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木本植物阶段
湖泊演替为森林
上皮层
下皮层
粉芽
地衣是藻类和真菌共同生活而成的共生体。
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供给真菌。真菌吸收外界水分、
无机盐和二氧化碳供给藻类,相互间形成互利共生的关系。


藻类